分享

不同的茶代表着不同的人生阶段

 海阔天空wslas3 2020-08-07

在当代的大多数中国人看来,饮茶主要是为消食、解渴、提神。或冲,或泡,或煮;一壶、一杯、一碗;一气饮下,确实体会不出有别于咖啡、可乐之类的“文化味道”。

难怪有位日本先生公然宣称:“日本饮茶讲精神,中国人饮茶是功利主义的。”这位日本朋友对中国历史知识的贫乏,我们中国人自己都忘掉了自己的茶文化和茶道精神,怎能去苛求别人!但是,当我们作为科学研究来对待这个问题时,就必然应以严谨的态度慎重对待“中国茶文化”这几个字了。

历史上中国人饮茶并不像现在这样简单。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一套完整的茶文化体系,饮茶有道,艺茶有术,中国人是最讲精神的。尤其是中国茶文化中所体现的儒、道、佛各家的思想精髓,物质形式与意念情操、道德、礼仪结合之巧妙,确实让人叹为观止。我们研究茶文化,就是要重新发掘这古老的文化传统,而且加以科学的阐释与概括。中国人不喜欢把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截然分开。

白天把自己变成一架机器,晚间再寻找纯精神的享受;韭菜、肉馅、面包,半生不熟吃进肚去了事,讲营养而不论品味,中国人是不习惯的。

饮茶起源

 在我国茶文化历史悠长,茶被赋予“清、静、淡、和、真”等精神内涵。它起初仅被视作食物,然神农氏尝百草,不幸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便用于医药,而后又成为饮品流传至今。它不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也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我国茶类复杂多样,大致分为六类,即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和白茶。而每种茶都象征着人们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生历程。

  首先看“绿茶”,它是由刚从茶树采摘下的新叶或芽,通过高温杀青,将氧化酶杀灭、阻止发酵,再经揉捻、烘干等步骤制作而成。它保留了茶叶的天然形状与色泽,如同青涩的少年,单纯却富有活力。泡上一壶,只见汤青叶绿;品上一杯,不禁神清气爽。这绿茶讲究“鲜”,越新鲜,香气越怡人,口感越清爽,功效也越显著。常饮者不仅能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还能有效地降低血压、消除脉管痉挛,甚至是抗癌。绿茶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生机与希望,就像意气风发的少年,潜力无穷。

黄茶

其次是黄茶,虽近似于绿茶,但属于轻度发酵茶类。其制作工序与绿茶差别不大,只是在干燥过程中加了道“闷黄”,即在杀青、揉捻后将茶叶用纸张包住或堆积起来以湿布盖之,接着等待几十分钟乃至数个小时,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氧化。通过闷黄以改变茶叶的色泽与滋味,最终冲泡形成“黄叶黄汤”。黄茶的味道、颜色、形态较之绿茶更为鲜醇、成熟,这种改变就像不知世事的少年历经曲折蜕变为成熟、稳重的成年人。所以黄茶有点类似于人们的成年阶段。

青茶

再者是青茶,它属于半发酵茶。人们或许更倾向称它为“乌龙茶”,这个别称与一个名叫“乌龙”的茶农有关。据《茶叶民间传说》记载,乌龙原名为苏龙,是清朝雍正年间福建安溪人。他不仅是茶农,还是名勇猛的猎手。由于长相黝黑,乡亲们都叫他乌龙。一年春天,乌龙别着猎枪上山采茶。采着采着,突然一头山獐从他身边溜过。他当即举枪射击,但负伤的山獐仍逃进山林。乌龙穷追不舍,终获猎物。

当他满心欢喜地将猎物与茶叶带到家中时,已是黄昏时分。他与家人急忙宰杀猎物,品尝野味,故而忘却制茶之事。直到翌日清晨,家人才想起昨日采回的茶叶。刚准备去制茶,没想到茶叶襄了一圈红边且散发着清香。当茶叶制好时,香气格外浓厚,冲泡品尝竟全无苦涩之味。后来经过乌龙一家人的不断推敲与研制,终于采取摇青和中度发酵的工序制出了齿颊留香,回味甘鲜的茶类新品----乌龙茶。由此可见乌龙茶极具传奇色彩且风味既有绿茶的鲜爽,又有红茶的醇厚,可谓丰富多彩。好似步入中年的人们,阅历丰富、回味无穷。

茶叶品种

1

黑茶

接着是黑茶,它属于后发酵茶,以普洱茶与湖南安化黑茶为代表。其特点在于原料选择与渥堆。这两点较之,后者更为重要。原料一般以粗老为标准,但这并不影响品类。而渥堆却直接导致了茶叶的后发酵与颜色。渥堆就是将初揉后的茶坯,不经解块便堆积起来并用湿布盖之。其堆积环境要求相当高,需要在背窗、洁净的地面,以避免阳光直射,但室内温度必须保持25℃以上,就连湿度也要达到85%左右。渥堆中途还要进行一次翻堆,以利渥均匀。待24小时后,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黑茶的渥堆过程繁杂,制作周期冗长,光烘干就需四十九天,但其香气沉郁、悠长。正所谓:“回首沧桑已数番,感怀无尽又何言”。这与中老年人的心境有着相似之处。

2

红茶

然后是红茶,其属于全发酵茶,有着萎凋、揉捻、发酵、烘焙、复焙五个工序。其中最重要的是发酵,即促使茶多酚在酶的促进作用下发生氧化,以致茶多酚减少百分之九十以上并产生出茶红素与茶黄素等新物质。这种化学反应所呈现出的最直观改变就是由绿转红、由苦变甜、由淡成厚,不禁给人一种苦尽甘来、饱经风霜、包容万千的感受。好似步入六十甲子之年的老人,各种体验应有尽有,面对不同声音,皆能耳顺。

3

白茶

最后是白茶,其属于微发酵茶,乃中国独有的茶类。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最为自然的制作工艺。不经杀青或揉捻,直接阳光晒制或文火干燥加工而成。其外形芽毫完整且满身披毫,其色泽如银似雪,其汤色黄绿清澈,其滋味更是清新淡雅、怡然自得,无不有着放下世俗、回归自然、随心所欲的象征。而这与勤勤恳恳一辈子,到头来不过归入尘土的晚年人生有相通之处。

色泽常绿,匀整平直

干茶

VS

色泽暗沉,卷曲断芽

茶如人生,每个品种象征着人们不同的年龄阶段。

每个年龄阶段又都有不同的特性与感慨。

不论是生机勃勃的绿茶,较为成熟的黄茶,还是回味经历的青茶,感慨万千的黑茶,亦或是苦尽甘来的红茶,向死而生的白茶,皆是人生必然经历的轨道。我们要细细品味,才能享受成长。

在中国传统中,物质生活中渗透文化精神是很常见的事。但是,像茶文化这般完整而又深沉的内容与形式,也并非很多。所以说,中国茶文化是一枚奇葩,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具体来说,中国茶文化包括哪些内容呢?

首先,是要研究中国的茶艺。所谓茶艺,不仅仅只是点茶技法,而包括整个饮茶过程的美学意境。中国历史上,真的茶人是很懂品饮艺术的,讲究选茗、蓄水、备具、烹煮、品饮,整个过程不是简单的程式,而包含着艺术精神。茶,要求名山之茶,清明前茶。茶芽不仅要鲜嫩,而且根据形状起上许多美妙的名称,引起人美的想象。一芽为“莲蕊”,二芽称“旗枪”,三芽叫“雀舌”。其中既包含着自然科学的道理,又有人们对天地、山水等大自然的情感和美学的意境。水,讲究泉水、江水、井水,甚至直接取天然雨露,称“无根水”,同样要求自然与精神的和谐一致。茶具,不仅工艺化,而且包含着许多文化含义。

烹茶的过程也被艺术化了,人们观其色,嗅其味,从水火相济、物质变换中体味五行协调,相互转化的微妙玄机。至于品饮过程,便更有讲究,如何点茶,行何礼仪,宾主之情,茶朋之谊,要尽在其中玩味。因此,对饮茶环境,是十分讲究的。或是江畔松石之下,或是清幽茶寮之中或是朝廷文事茶宴,或是市中茶坊,路旁茶肆等,不同环境饮茶会产生不同的意境和效果。这个过程,被称之为“茶艺”。也就是说,要从美学角度上来对待饮茶。

中国人饮茶,不仅要追求美的享受,还要以茶培养、修炼自己的精神道德,在各种饮茶活动中去协调人际关系,求得自己思想的自洁、自省,也沟通彼此的情感。以茶雅志,以茶交友,以茶敬宾等,都属于这个范畴。通过饮茶,佛家的禅机,道家的清寂,儒家的中庸与和谐,都能逐渐渗透其中通过长期实践,人们把这些思悟过程用一定的仪式来表现,这便是茶仪、茶礼。

茶艺与饮茶的精神内容、礼仪形式交融结合,使茶人得其道,悟其理求得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个人与群体,人类与自然、宇宙和谐统一的大道,这便是中国人所说的“茶道”了。中国人不轻易言道,饮茶而称之为“道”,这就是说,已悟到它的机理、真谛。读至此,也许人们会说:“你把茶说玄了,哪有这样高深的东西?”但如果你能认真读下这本书去,真正领会中国历史上的茶文化精神,就会感到笔者此论并不为过。

茶道既行,便又深入到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于是产生宫廷茶文化文人士大夫茶文化、道家茶文化、佛家茶文化、市民茶文化、民间各种茶的礼俗、习惯。表现形式尽管不同,但都包含着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茶又与其他文化相结合,派生出许多与茶相关的文化。茶的交易中出现茶法、茶榷、茶马互市,既包括法律,又涉及经济。文人饮茶,吟诗、作画民间采茶出现茶歌、茶舞,茶的故事、传说也应运而生。于是茶又与文学艺术相结合,出现茶文学、茶艺术。

随着各种茶肆、茶坊、茶楼、茶馆的出现,茶建筑也成为一门特殊的学问。而在各种茶仪、茶礼中,又与礼制,甚至政治相联系。茶,成为中国人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你又可以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去看待饮茶。茶走向世界,又是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内容。

责任编辑:  (小嘉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