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古人起兵后屡战屡胜的根本保障:别开生面的后勤体系

 阿松houv84e3o6 2020-08-07

导读

蒙古高原是亚洲内陆高原,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北部,高原本土是西北部多山地,东南部为广阔的戈壁,中部和东部是大片丘陵。蒙古高原向来是中国草原游牧民族兴衰的核心地区,大多数强盛的游牧政权强盛于此、并占领全境,不容他人染指。蒙古高原是横亘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脉,北到雅布洛诺夫山脉,南临阴山山脉。金南宋蒙古并存时期的道教真人、一言止杀救苍生的丘处机曾登临此处赋诗:极目山川无尽头,风烟不断水长流。如何造物开天地,到此令人放马牛。将当时的蒙古高原上地理状貌描绘而出。

匈奴是最早诞生于此的强大游牧政权,在这片广袤无垠的草原上繁衍生息,成就帝国,一度威胁到中原文明的生存根基,之后鲜卑、突厥、回鹊、契丹等部族先后崛起争夺草原霸权,成就一代草原帝国,但是他们兴盛的快,衰落的也快。蒙古是最后诞生出的游牧帝国,铁木真未成年统一蒙古诸部和漠北荒漠草原时,蒙古人一直被南方金朝的女真人按在地上羞辱。匈奴人,“七能骑羊,引弓射鸟”;蒙古人,“孩时绳束以板,络之马上,随母出入三岁,以索维之鞍,四五岁,挟小弓短矢及其长也,四时业田猎,能左顾而射右,其步射,能有力而穿札”,西方人常说雅典城邦中的斯巴达是战斗民族,但是包括匈奴人、蒙古人、鲜卑人等在内的中国北方的游牧部落,全是这样的战斗民族,两千余年封建历史皆是如此。

女真人南下在黄河流域建立金朝,致使漠北地区没有强有力的统一政权和统治者,给蒙古人的兴起创造出极佳的环境。宋开禧二年(1206年)春天,蒙古贵族和蒙古牧民们喜气洋洋地在斡难河源头召开大会,孛儿只斤·铁木真称汗,尊号“成吉思汗”,蒙古铁骑纵横世界的马蹄声开始响起。

蒙古帝国前的部落联盟

缺乏先进技术和文化、受四季气候影响较大的漠北,游牧和狩猎是蒙古人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各游牧部落形成松散的联盟,各部各自为战,军事组织和后勤供给是随意简单的,蒙古人“生长于鞍马间,人自习战,自春祖冬,旦旦逐猎,乃其生涯”,为了寻找合适的牧养牲畜的草场,一生中在辗转。这样的生活给蒙古人锻造出长途奔袭的能力和骑马作战的技巧。游牧部族的军队后勤不似我们中原政权的繁琐复杂,因为所拥有的生产生活工具较少,养成他们“后勤保障十分简单,可随时拔营而走”的情况。于他们而言,行军打仗就像是四季迁徙牧场,辎重较少且简单是必须的事。蒙古人拥有的武器装备在这时是很少的,身披皮甲或羊皮衣,背着弓和箭,马上放着刀剑,马橙、马嚼子和马鞍。别的资产就是帐幕、车子、皮毛、皮囊等细小琐碎物。

蒙古部落出征和作战是:“糙人粮食固只是羊马随行,不用运铜,随行羊马自食、食羊尽则射兔、鹿、野泵为食,故屯数十万之师,不举烟火”,有时物资太过匮乏,牲畜粪便都吃,有些骨头留在兜里不肯丢,等下次饿了继续啃。战争掠夺和相互交换是他们另一主要的后勤来源,以战养战,战时就地补给,通过不断的掠夺以充实壮大自身。这样一来,就造成军队的后勤不稳定性,甚至可以说是“不存在军事后勤”。到哪吃哪,士卒自己吃自己的,当所有的消耗完,就地找不到补给怎么办?要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件很重要的事,一支大军人吃马嚼的消耗是巨大的,若是没有足够的粮草供给,很容易就不战自溃,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况且当时蒙古人对后勤这块,根本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和机构。直到铁木真开始称汗,才对军事后勤进行初步的分工管理。但这种后勤模式和后勤管理具有很大的原始性和随意性。

初生的蒙古国

1206年,大蒙古国建立,各种制度处于草创阶段,统一政权的出现,后勤补给也随之得到改变,攻伐劫掠对方、驱牛羊随行等补给方式变为更为健全多样化。大蒙古国整合草原的人力物力,促进生产技术的发展和装备的改善。例如,铁木真全身是由精铁打造的盔甲,麾下大将着铁甲,士卒拿环刀。千户制、怯薛制、分封制、断事官制度和札撒制度等设置,让蒙古军队的后勤供给呈现制度化趋势发展。例如作为大蒙古国立国的三大政治制度的千户所,将原有的氏族和部落打散分开,分散到既是行政单位又是军事组织的千户所,以达到兵牧合一、军政合一的效果。士卒们的马匹、军器等给养,都是由自己所在的千户所或是百户所携带,千户们管理着本部所有的后勤粮草,行军打仗的器械马匹粮草也是由他们一手筹备。

千户收取麾下牧民的贡赋、车马、摇役等等,军事后勤就是从这里面出。成吉思汗规定,国内从15岁到70岁的男子,无论贵贱必须服兵役。阿兀鲁黑是一支特殊的军队,家属粮草行李、武器军需等皆由他们携带随军出征;战事一起,他们驻扎在战场不远处,是蒙古军队独特的后勤保障机构以及军需补充场所。因这样后勤保障,蒙古军队的物质和精神都得到了保障,让大军能够来去如闪电、行动迅速敏捷。单靠这一样,蒙古铁骑就强于许多军队。但是面对中原国家的高垒深壑、坚城高墙,蒙古人似乎有点“束手无策”,因为他们想硬碰硬的快速解决战斗,不想长期对峙、攻坚。因此他们也开始了长期作战的准备,于大军周围屯田和放牧。

大蒙古帝国的军事后勤

蒙古帝国和元朝是两个不同的时期,也是不同的国家,蒙古帝国是包括元朝、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儿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在内的很大一块区域和联合国家,元朝只是蒙古帝国的主体和一部分。铁木真离世后,后继任的四位大汗,对治理天下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同时对军事后勤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休整和创新。蒙古帝国吞并大片土地,展现出勃勃的生机,吸纳进来不少新思想和新人才,一些落后野蛮的制度废除,一些先进文明且有效的制度建立,蒙古帝国的社会形态产生极大的变化。

契丹贵族出身的耶律楚材身为蒙古大臣建设帝国,采用中原汉法治国变法,为忽必烈推行汉法奠定基础,革除旧弊,勘定律例,整理财赋,务农桑,兴教化等。最重要的是在蒙古帝国库府空虚、无法为战争提供足够的粮草财物供给时,耶律楚材提出定中原税制,收山泽之利:夫以天下之广,四海之富,何求而不得,但不为耳,何名无用哉。地税、商税、酒、醋、盐、铁、山泽之利,周岁可得银五十万两,绢八万匹,粟四十万石。很快达到仓廪府库的效果。

蒙古骑兵在开疆拓土、建立帝国时,将中国农耕地区的百姓视作连牛羊都不如的东西,动不动屠城杀掠。因为当时的蒙古统治者有点野蛮不开化,刚接触到中国的高级文明。当他们真正了解到中国先进文化,直到其好处,顺其自然地会改变。正是借助这样的赋税政策,才能有力地为蒙古大军置办军需财货,为征灭他国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驿传在这一时期被发展到顶峰,发挥出巨大的军情公文传递及交通运输作用。《元史》记载:元制站赤者,驿传之译名也。盖以通达边情,布宣号令,古人所谓置邮而传命,未有重于此者焉。凡站,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其给驿传玺书,谓之铺马圣旨。遇军务之急,则又以金字圆符为信,银字者次之;内则掌之天府,外则国人之为长官者主之。

从蒙古本土通往察合台和拔都等封地、通往各大汗国的驿路以及从和林通往中原汉地的驿站,每一个驿站都常备有马匹食物粮草等物。诸牛铺马站,每一百户置汉车一十具。各站俱置米仓,站户每年一牌内纳米一石,令百户一人掌之。北使臣每日支肉一斤、面一斤、米一升、酒一瓶。这样一来,无论何处发声战事或是需要粮食,蒙古帝国能迅速反应过来并且转运大量粮食,军事后勤这一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完全足够让蒙古铁骑纵横世界而不担心粮食问题。

总结

蒙古帝国建立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蒙古草原上各部族联盟的军事后勤处于原始粗糙野蛮的状态,具有浓厚的草原部落特色。但随着蒙古诸部的一统、中央政权建立,过去的原始的军事后勤不能够满足蒙古铁骑的征战需求,因此许多新制度诞生实行。早期是对对方大肆掠夺,战争中以战养战,若是战败或存粮不能够支撑起军队需要,那也没有办法,得过且过的,士气很容易就一落千丈、不战自溃。鞑人生长于鞍马间,人自习战,自春祖冬,旦旦逐猎乃其生涯,故无步卒,悉是骑军,起兵数十万。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蒋方震: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一致则强,相离则弱,相反则亡。蒙古帝国基于自己的社会特色进行设置军事后勤,因此是“强”。

一些具有鲜明的蒙古铁骑的后勤设置是其他民族和政权学不来的,从征服地区掠夺所需物资以供军队需要,保障己方长期作战,十分野蛮,也十分有效。依照这种后勤,蒙古骑兵出征,不需要携带大量粮食物资,更不用庞大的辎重车运送,后勤保障基地的设置也是可有可无。蒙古帝国除用掠夺、千户所、收税等措施提高军队行进速率机动性高外,还大量利用被征服地的人口承担自己所需要的杂务劳动、营房工程等等,并且能补充一些被征服者进入自己的军队,作为普通士卒和攻城炮灰。

蒙古骑兵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依靠这样的后勤制度完成战争胜利,这是蒙古铁骑战无不胜的根本保障,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强大。没有蒙古铁骑的战无不胜,就没有“以战掠夺养战”的后勤;没有“以战掠夺养战”的后勤,就没有蒙古铁骑来去如风杀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的战争优势。

参考文献:《国防论》《元史》《蒙鞑备录》

平台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