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古港”神秘面纱向市民揭开

 hyd129 2020-08-07

上海青龙镇遗址考古已经向世人证明,上海在唐宋年代,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港口。这一点对于那些认为上海自古是个小渔村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震撼。昨天“千年古港:上海青龙镇遗址考古展”在上海博物馆揭幕。一些文物在经过迅速修复之后,所呈现出来的光彩,令即便到过考古现场的人,也不能不为之惊叹。一个古代东方大港的雏形已经显现在观众面前。

青年报记者 郦亮

千年古港 文物与瓷器繁多而精美

青龙镇遗址发掘多年,自去年隆平寺地宫的发掘而逐渐为人所关注。隆平寺是一个象征,它的被发现,又进一步证明了青龙镇在南宋时“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桥、三十六坊”,人称“小杭州”的盛况真实存在。

那这千年古港里究竟有什么呢?此次展览分为“东南巨镇”、“盛世佛光”、“丝路遗珍”三部分。“东方巨镇”主要是通过文物来展现当时的生活概况,唐宋时期的青龙镇被称为“东南巨镇”,是“富商巨贾,豪宗右姓”云集之地。到南宋时期,青龙镇因海上贸易的兴盛,市镇规模越发可观,镇上的“三亭、七塔”等景点相继成型,一时盛况非凡。展览这部分主要展示较多生活器物,比如生活瓷、铜镜等等。而最重要的看点是在“丝路遗珍”和“盛世佛光”。

“丝路遗珍”主要展示青龙镇出土的各地窑口的瓷器。据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主任陈杰介绍,青龙镇遗址出土的瓷器种类非常繁多,唐代以越窑、德清窑、长沙窑为主,至宋代则渐以福建、浙江、江西的瓷器产品为大宗。呈现出南方瓷器的整体的特征。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工艺精美。青年报记者看到,一些瓷器在细节处理上非常精妙,一些花边纹饰的处理,即便放在今年来看依然很有时尚感。陈杰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青龙镇在唐宋时期就是一个重要港口,这些瓷器都是由此运往世界各地,是贸易瓷。既然是要拿去做生意换钱的,那瓷器自然要做得精益求精。这些瓷器可与文献相印证,也与韩国马岛沉船、日本福冈博多遗址出土的瓷器组合非常相似,这些都证明了,青龙镇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

贸易繁荣了,又是港口,走的是水路,各种危险也就不断增加。陈杰说,由此,青龙镇的佛教信仰很繁盛。所以才有“七塔”、“十三寺”,其中以隆福寺、隆平寺、胜果寺最为著名。“盛世佛光”呈现的就是这部分内容。隆平寺塔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上博在展览现场通过模型的方式,展现了隆平寺地基挖掘的概况,而最大的看点是其中一尊阿育王塔。这些文物造型优美,工艺精良,体现了北宋时期民间佛教信仰的传播与发展。

上博速度 发掘到办展仅半年时间

这个“千年古港”展览,是一个出人意料的展览。因为去年12月,青年报记者去青浦区青龙镇遗址考察时,很多文物还在发掘之中。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透露,去年9月9日,隆平寺地宫开始发掘的时候,他就考虑在今年举办一个“千年古港”的展览。到昨天展览开幕,正好是半年时间。“上博过去举办展览,都要经过精细漫长的过程。有时需要几年时间。但是这次我们爆发出少见的整理速度,我称之为‘上博速度’。”

这半年时间里,除了要策展和布展之外,最关键的还是对出土文物进行清理和修复。上博副馆长李仲谋对记者表示,这次上博文物修复部门体现出罕见的修复速度。“文物修复一般分为考古修复和艺术品修复。考古修复是将修复之处用白胎显示,展现出器物的形状而已。而艺术品修复则使用更高的水准,使修复不容易被人看出来。在艺术品修复上,上博是走在前列的。”李仲谋说。

为了能让观众更好地体会唐宋时青龙镇的盛景,此次上博对文物采取了大量的艺术品修复。陈杰说,真正的修复工作是从去年12月开始的,仅仅两三个月时间,就让最终陈列出来的文物呈现出和考古现场截然不同的模样,件件都很精美。陈杰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要快马加鞭办展览,就是为了让市民早一点与文物见面。因为去年青龙镇往事被人们所知晓后,遗址现场就成为了观赏之地,很多市民特意前往,只为一睹文物真容。“我们选择在3月办展,就是不希望这股热度消减下去。”

种种迹象表明,青龙镇遗址因为呈现出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一个重要港口的面貌,而引起了国内乃至世界的关注。就在昨天传来消息,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25个初评入选项目,上海青浦青龙镇遗址位列其中,为第22名。得票第一的项目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获得179票。能在全国那么多考古发现中脱颖而出,这足以说明青龙镇遗址的意义很重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