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极简昆曲史,让你三分钟了解昆曲历史

 茶香飘万里 2020-08-07

近读《合肥四姐妹》,张氏四姐妹都喜欢昆曲,为此,他们的父亲还专门请来昆曲传习所的师傅给他们上课。再早之前,知道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牡丹亭》。断断续续地听到昆曲,就向了解下昆曲及其历史,于是翻了下资料,整理如下:

极简昆曲史,让你三分钟了解昆曲历史

元代末年,相传昆山人顾坚始创昆腔。

明·玉峰(昆山)张广德的《真迹日录》卷二载文记有“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精于南词,善作古赋。扩廓帖木儿闻其善歌,屡招不屈。与杨铁笛、顾阿瑛、倪元镇为友,自号风月散人。其著有《陶真雅集》十卷,《风月散人乐府》八卷行于世,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

明代嘉靖年间,魏良辅改革昆腔,形成“水墨调”。

魏良辅原是个北曲清唱家,到吴中后,致力于南曲。他认为当时的一些南曲唱腔“率平直无意致”,于是以原昆山腔为基础,吸收北曲中的一些唱法,形成新的”水磨调“。遂成集南北曲之大成的新声,“腔曰‘昆腔’”,曲名‘时曲’”。但这时的昆曲仍是清唱,尚未能体现剧本,形诸舞台。

极简昆曲史,让你三分钟了解昆曲历史

浣纱记剧照

万历年间,梁辰鱼创作了《浣纱记》,第一次将昆曲搬上剧坛,随后昆曲开始风靡全国,受到了士大夫和老百姓的激赏,成为两百年间的“流行音乐”;

1598年,汤显祖创作了《牡丹亭》;随后,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朱素臣的《十五贯》、方成培的《雷峰塔》等一些传世名篇纷纷问世。

昆曲从晚明开始就经常在封建贵族及宫廷中演出,日益脱离百姓,脱离现实,形式主义的倾向日趋严重,到清代中叶便转入衰落时期。

1790年,徽班进京之后,“花雅之争”以雅部昆曲的失败而告终,节奏明快的皮黄成为了中国戏曲的主流。

极简昆曲史,让你三分钟了解昆曲历史

1921年,昆曲传习所在苏州创办,这是当时全国唯一的一个昆曲社团。因为张家四姐妹的关系,我们熟悉的有尤彩云、顾传介。

极简昆曲史,让你三分钟了解昆曲历史

十五贯

1956年,昆曲《十五贯》获得极大成功,当时被称为“一个戏救活一个剧种”。同年8月,北京昆曲研习社成立,俞平伯任社长,张允和为委员;1957年4月上海昆曲研习社成立,赵景深任社长。

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极简昆曲史,让你三分钟了解昆曲历史

2004年4月,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开始在世界巡演,更给这门古老的艺术以青春的喜悦和生命,在美国上演时场场暴满。

现在,努力的方向是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昆曲。

(图片均摘自网络,一并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