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19岁时跟随父亲,以及弟弟从四川出来之后,从此再也没有回去,一直是在各地漂泊,这样的人生经历,也让苏轼对于现实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时常感动孤独,这在他很多的作品里都有体现,譬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蝶恋花.春景》、《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等等,这些作品写得就很感人,每一首都很伤感,也是最能够体现苏轼真实人生写照的作品。 苏轼也是北宋时期名气最大的一位文豪,无论是诗歌,还是词作,以及散文作品,那都是有着很高的造诣,除了上面提及的几首作品之外,苏轼还有很多经典名篇,以这首《蝶恋花.京口得乡书》来说,那就是他后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整首词也是很孤独,字里行间充满了忧愁,读来同样让人肝肠寸断。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宋代:苏轼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回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这首词写于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当时苏轼出任杭州通判,他和故乡亲友之间的联系全靠书信,所以当时家人从千里之外的四川,写给了苏轼一封家书,信中询问了他的归期,这让漂泊异乡的游子苏轼感慨万千,为此苏轼思乡之情难以抑制连夜写下了这首词,无非是在诉说着思乡之苦,使得整首词显得很孤独。 对于任何一个游子来说,读苏轼这样的作品,一定是会引起共鸣,一个人独自在外漂泊,身边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那种孤独可想而知,苏轼也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情感之下,把那种感伤之怀,还有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全部融入进了作品中,也就使得这首词充满了忧愁,每一句都感人肺腑。 词的上片则是由景入情,用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写得很是伤感,雨后的春天景色更加迷人,到处都是繁花似锦。只有那远离故乡的人,没有心情去欣赏这美景,内心的忧愁总是挥之不去,也洗不去。北固山下三面都是水,那江面呈现弧形,好像是一把碧绿的梳子,那苍翠的山峰更是美的发髻。整个上片写得很有诗意,同时也把那种孤独之感,还有思乡之苦写得很感人。 词的下片写了收到家书的情形,以及读家书时的感受,这样也是为了紧扣主题,重点突出思乡之苦;千里之外的故乡来了一封家书。无非是问我什么时候归去,但是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故乡,毕竟我也没有想过归期。我现在只能一个人拼命喝酒,送春归去,幸好春风多情,为我抹去了脸上的泪水。最后两句可谓是直击人心,让人们感受到了苏轼的孤独,还有对于故乡的思念,读来让人当真是感慨万千。 苏轼在这首词中可谓是道尽了思乡之苦,把人生的无奈,以及当下的生活娓娓道来,也就使得整首词有了一种孤独之感;可见当时的苏轼是很无奈,也非常的悲痛,毕竟面对于千里之外的家书,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归去,也没有归期,一直那么漂着。这样的作品最是能够打动我们,特别是同样漂泊异乡的游子,从这么一首看似很普通的作品,最是能够感受到那种思乡之苦,还有人生的无奈。苏轼其实很想回去,可是出来了之后,也就再也回不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