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八节特刊】卢岳飞 愿萱草常青

 潇湘原创之家 2020-08-07

愿萱草常青

作者简介

       卢岳飞,七零后,平江伍市镇普祝村人。普通教师一枚,好读书而不善于写作,希望有机会多向文友学习。

      母亲今年六十有八,头发花白,身板还算硬朗。她虽是天下千千万万母亲之中极为普通、平凡的一员,却为我们一家人营造了一个温馨的港湾。

       母亲出生于汩水之滨的一个贫困家庭,在娘家五姊妹中排行老大,自幼未进过学堂门,因此造就了她心直口快、疾恶如仇的豪爽性格。每逢有事,从老人家脸上的表情即可看出其喜怒哀乐。说起话来,也从不知遮掩,父亲常说她是好话讨不得好讲,因此总是容易得罪一些人,而她却毫不在意,还常说我就是这么一个人,不懂得花言巧语,爱咋咋的。但与之相处久了的人,都深知其性格,也就不大与她计较了。母亲虽然有时说话不中听,待人却极为热情,亲友、邻居来了,总是倾家中所有,茶饭安排得周周到到,人情来往也从不马虎,因而家中火房里经常是高朋满座,大家谈笑风声,其乐融融。

      爱唠叨,或许是全天下大多数做母亲的通病,母亲亦不能免俗。每逢周末,老姐一家人有时电话通知要回家来吃饭,这时母亲便开始唠叨起来:“又来磨人,冇么哩菜难得搞。”但唠叨归唠叨,母亲做起事来却风风火火,毫不含糊,只听得厨房里不时传来一阵阵锅盆碗响,如同在演奏一曲美妙的交响乐。不要多久,一桌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就端上了餐桌。倘若这时人还未到,张嘴就念:“吃还不急性,要人等,快打电话催催,还不来饭菜都凉了。”听了这些话,有时还真令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积习难改,时间长了,我们也只好听之任之。

       母亲极为勤劳、能干。曾听逝去的外祖母讲过,母亲年轻时,上山砍柴,一天两趟,肩挑百来斤的柴火行走在崎岖的山路,如履平地。成家后,随着我们姐弟三个出生,一家子六七口人,老的老,小的小,母亲凭着强健的身体,麻利的手脚,揽下了诸如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喂养猪鸡等所有家务事。农忙时,棉地除草、插秧、收割水稻、捡棉花,更是阵阵不离穆桂英。犹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能挣点钱补贴家用,供我们姐弟三人上学,每逢闲时,母亲便会带上我们姐弟三人去时丰茶场采茶,五分钱一斤,五八腊结算,领取工资后,母亲都会扯上新花布,请来裁缝师傅,为我们姐弟三人添置新衣,自己却一袭旧衣,缝缝补补,穿了一年又一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这个贫困之家能做到这一点,勤俭持家的母亲功不可没。

       母亲不识字 ,却懂得用最朴素的语言来教育我们姐弟三个。稍大一点时,便开始教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淘米煮饭、扫地、洗衣等,并经常告诫我们:“人活在世上,只有做得好,没有懒得好。”刚进学校门,母亲就不时在我们耳边念道:“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学好样,发狠读书,争取将来考上大学吃国家粮,不要像我和你父亲一样,成天拿着个锄头把,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一辈子。”记得十二岁那年我中途辍学,母亲气极,一连几天见面就骂:“不读书,去看牛屁眼,不争气咯伢崽。‘’我那时年龄小,懵懵懂懂,哪里懂得母亲那番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还是不管不顾地离开了校园。在家混了一年后,我似乎明白了在家务农并不是我一个十二三岁少年能吃得消的道理,便想重新走进校园,父亲见我回心转意想读书,极为高兴,母亲表面上不情愿,念叨了几句,还是支持父亲把我又送进了学校。如今,我能站在三尺讲台与孩子们一起学习,我应该好好地感谢我的母亲,感谢老人家对我多年来的谆谆教诲!

       时光易逝,岁月催人老!如今母亲已年近古稀,所幸的是老人家身板还算硬朗,依旧每天不停地忙忙碌碌。惭愧的是,我这个做儿子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工薪族,不能为她老人家的晚年提供锦衣玉食的生活,唯有多多地陪伴与深深地祝福:

       愿萱草长青!笑口常开!

                           

本期图片: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