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湘文艺】廖岳明 国宝—青铜尊盘

 潇湘原创之家 2020-08-07

          

国宝—青铜尊盘

作者简介

         廖岳明,退休工人,岳阳市老年文学协会会员,岳阳老年大学文学班学员。

        阳春三月,老年大学文学班学员一行到“大江、大湖、大武汉”采风,参观湖北省博物馆。导游小姐介绍该博物馆有四件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青花四爱梅瓶、郧县人头骨化石。

      随导游来到曾侯乙展厅,其中一件文物上面缠绕着蓬松的像锈迹斑斑的细铁丝,高约半米很显眼,因我惦记着曾侯乙的编钟,竟与它擦肩而过。

   在幽暗的展厅里,几弯几拐之后豁然开朗,强烈的聚光灯下,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的巨大曲尺型钟架,坐落在猩红的地毯上,大小不一的65件青铜编钟,总重量达3700公斤都整齐地竖挂在自己的岗位上。大气磅礴,镇馆之宝、中华之宝,真叫人叹为观止。

      惊叹之余,导游又带我们看了其他几件之后,她就耍起了滑头躲去休息了,让我们自由参观。因我事先对湖北省博物馆的藏品并不了解,没有了导游我在里面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找不到北,更找不到重点,在各个展厅里面瞎转。突然我想起了那个缠着铁丝的物件,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要看看它到底是一件什么宝贝?

        我从四楼返回一楼,再次来到曾侯乙展厅。那件宝贝像巨人一样,高高的立在展柜中,四周围满了人,啧啧声一片。我执着地往里挤,要看个究竟。粗一看,那蓬松带着铁锈般的部件,和机床加工后生了锈的垃圾(铁屑)像极了。我是一个车工,工作几十年,对铁屑是有研究和有情感的。车刀的前角、后角、刀尖角、卷屑槽的变化产生不同的铁屑。什么样的铁屑决定生产的成品的质量和产量,因此只要我站在车床边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观察着铁屑的变化。根据工件加工的不同要求,切削出来的铁屑有着不同的形状,有的像弹簧一样很长一根根、有的像指甲壳一片片、有的像郁金香一束束、有的像刚开放的蒲公英一球球、有的像小田螺一颗颗、有的像蚕宝宝吐出来的细丝丝,我常想这些废弃的铁屑如果在艺术家的手里一定能够组成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当我近看时,那一片片弯曲的小构件更像我强力切削下来弯曲的断铁屑,它一片一片的连接构成了镂空的瓶和盘。再仔细一看每一片弯曲的小构件上从头到尾都刻有两条光滑的装饰线条,瓶上还吸附着四条龙,盘口还趴着四只不知是什么的动物,像锈迹的东西就是出土时附着的黄泥。我多角度的观看,最后在展柜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张介绍的名片:“铜尊盘——酒器,出土时尊置于盘中。尊与盘都有‘曾侯乙作持用终’七字铭文”,至此我才知道它叫“铜尊盘”。

         回家后,我马上打开电脑收索查找相关信息。资料上显示:尊盘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的叫做尊,高30.1厘米,口径25厘米;下面是一个大盘,高23.5厘米,口径58厘米。尊盘组合为一,器高42厘米,总重量30公斤。尊上铸有28条龙,盘上铸有56条龙,共84条。在尊上还饰有32条蟠螭,盘上饰有48条蟠螭。尊敞口,呈喇叭状,宽厚的外沿翻折,下垂,上饰玲珑剔透的蟠虺透空花纹,形似朵朵云彩上下叠置。那蟠虺就是小蛇,其形状就像指甲壳和田螺壳。在尊颈与腹之间加饰四条圆雕豹形伏兽,躯体由透雕的蟠螭纹构成,兽沿尊颈向上攀爬,回首吐舌,长舌垂卷如钩。尊腹、高足皆饰细密的蟠虺纹,其上加饰高浮雕虬龙四条,层次丰富,主次分明。盘直壁平底,四龙形蹄足,口沿上附有四只方耳,皆饰蟠虺纹,与尊口风格相同。四耳下各有两条扁形镂空夔龙,龙首下垂。四龙之间各有一圆雕式蟠龙,首伏于口沿,与盘腹蟠虺纹相互呼应。

         这曾侯乙青铜尊盘穷极富丽,精美绝伦,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的展览文物。它的重量没有曾侯乙编钟重,数量没有编钟多,占用的场地没有编钟的大,但它是一套孤品,关于它的制造工艺,几十年来学术界至今没有定论。它的制作真可谓:鬼斧神工。我敬仰我的先祖在没有现代加工设备的条件下,能够制造出如此精美的器皿,它堪称绝技。而我等雕虫小技无可比拟,在历史的长河中又何足挂齿。与历史的巨人相比,我又是何等的渺小。

  中华大地,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了先祖的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也历经了无数的战乱和浩劫。有多少宝贝湮灭或流失,又有多少技艺失传?令我欣慰地是,现在的中国大地正在苏醒,为了复兴,为了富强,大国工匠们正在脚踏实地的干,一件件大国神器纷纷出炉。泱泱大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在突飞猛进,她正引领着国际航班沿着一带一路滚滚向前。

本期图片:廖岳明

潇湘原创之家征稿启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