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庭作家】万辉华 城陵矶忆往

 潇湘原创之家 2020-08-07

城陵矶忆往

作者简介

      万辉华,中共党员,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生院,省作协会员,岳阳市作协理事,《洞庭之声》报副总编辑。出版文学作品集两部,曾获岳阳市首届书香之家和百名优秀知识分子称号。

(一)铁路。邮局。书店

       那条铁路,是条从冷水铺通到我原单位造纸厂和邻近工厂的内部铁路,天天鸣着汽笛,把清晨喊醒。

      每天上下班都要打铁路通过,常常被它拦在路上,它慢吞吞倒车,来来回回,放上几声屁,才不情愿离开。我们的迟到也不算迟到了。

        我在纸厂担任宣传报道工作,业余时间爱好文学创作,隔三岔五,要去邮局寄稿件。走铁路是最近的路。

       这条铁路从厂大门穿过,它还要穿过家属区低矮的棚户旁,穿过一二口水塘,穿过农民的菜地,穿过小镇不宽的马路,通往冷水铺车站。

         我在春天的铁路上,最先看到菜地上的油菜花以黄色的碎花唤回春天,看到池塘上,一只只鸭子扑嘎扑嘎地戏水,水牛在铁路旁啃草。春风习习,万物生机勃发。有时,迎面走来一妙龄女子,打着油纸伞,人面桃花,让你禁不住回头再多看一眼。有时,你还沉浸在美好的愉悦中,冷不防前方传来铁轨的震动声,或气笛的长鸣声,一列满载原木或煤的货车,迎面而来,我赶紧闪到铁轨下的土坎边,好在一下子就到邮局。

        邮局和书店,都是依山而建。爬上一条坡,就到了。邮局也就一排二层房子,营业厅十多平方,营业员见我经常来寄信与领稿费,也很熟了,从一叠回单中,很快就会找出我的单子,把几张半新的票子递给我。有时,在沿海地区发了长的稿件,也就百多元钱,工作人员会认真看我填身份证,才把一叠票递给我。呯呯直跳的心呀,似乎自己做了回贼似的。

       从邮局出来,几分钟到了新华书店,店长马姨,一张弥勒佛的脸,很慈祥。她见我戴着眼镜,准许我柜台找书,这种破格待遇,让我心里一阵温暖。后来,马姨退休,来了位漂亮的许姐,来的客陡增。她也准许我进店买书,因此,我口袋里稿费还没放热,就换上了几本书籍。当时店里来了套香港放的《金瓶梅》五六册,大约三百多元,我一下拿不出,她代我垫付了几十块,我来了稿费才还她。

        如今这邮局与书店早就歇业了,在我梦里却还活着。

(二)江边渔火

        80年初的单身生活,无拘无束,倒也逍遥,有闲时,散步或访友。

         我所在的企业,正在三江汇合处,即洞庭湖,荆江,长江在城陵矶汇合,每到下班后,吃过晚饭,我便揣着收音机,独自沿着铁路,来到厂内江边水泵房,觅一块礁石,静坐,收听流行音乐,任江风吹拂,带走一天的疲惫。

       夏天,江边比陆地凉爽,航标灯在对岸的沙渚上,陆续亮起,顺江而下的江轮,也亮着灯,鸣着气笛,向码头行举手礼。我仿佛从梦中醒来,看见一条条轮船,灯光辉煌,甲板上还有许多人眺望,有的还向擦肩而过的船,挥手致意。他们驶向武汉,芜湖,南京,上海,多么令人向往。

       1985年,当长江科考队从上游漂流到城陵矶,万人空巷,人们涌向码头,欢呼雀跃,他们仿佛是凯旋的英雄,受到热捧。我作为企业的宣传干事,有幸近距离采访了他们,并获得他们送的明信片,上面都是长江的一些港口,让我对长江有更加的亲近感。

       老乡见我单身,为我介绍了小镇的一位卓姓姑娘。在红娘的陪同下,穿过高高低低,曲曲折折的青石巷,敲开了一扇老式木门,咦,暗灰的房子里,坐着三四个年少的姐妹,我知道,把我介绍给老大,众花丛中,不难找出老大来。

      她也落落大方,高中毕业即参加工作,在洪湖航标站工作。我带了一个笔记本,原准备送给她的,只好给了她最小的妹妹。

       这次相识后,我就多了一份期朌,盼望从长江对岸飞来的书信,她的字迹端正,稳重如她本人。

        她在书信中透露,正在参加自学考试,想拿一个文凭,再调回湖南。她还说,才二十岁,还年轻,……我那时自尊心颇强,她那么爱学习,惜时如金,怎好因恋爱耽误她的前程,索性自己主动撤退。

        就这样惆怅地分手,我还照旧去江边坐坐,听听江水的涛声,让心情舒畅些。

        有一年中秋,市作协组织作家坐船,从城陵矶码头出发,沿着三江口向陆城驶去。这是我首次坐轮船,伫立在甲板上,一轮明月高悬碧空,月光融融,沿岸的灯光曳成一条长龙,熟悉的工厂渐渐退向身后,一个野气的岸线奔进眼帘,这船却是开向小卓工作的方向,不禁有了些许伤感,似乎这江边渔火也对着我发愁。

本期图片:网络


征稿通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