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庭作家】夏四文 一双筷子

 潇湘原创之家 2020-08-07

一双筷子


作者简介

        夏四文,初中教师,从教二十余载。教学之余读点书写点文,自娱自乐。

 

     受朋友之约,一同光顾一西餐厅,进店就桌而坐。桌上一下子就摆满了,杯,盘,碟,刀,叉。服务生训练有素,热情周到,彬彬有礼,一句“请慢用”,让客人心里暖暖的。“谢谢,请来两双筷子吧。”朋友说。

  潜意识里面,我们就餐吃饭是不能没有筷子的。

  记得小时候,五六月龄的婴儿就会考虑断奶,然后添加辅食,都是一些米汤、米糊、稀饭之类的,牛奶更无从说起。一般是用烧制的瓷瓦质的小勺子对小孩进行喂食,那时塑料勺、金属勺还未问世。也许是小孩对这小勺子特别感兴趣,也许是小孩饿的比较久吧,最喜欢用小手抓勺子,如果勺子较热,较滑,小孩手一松,瓷勺就摔地上啦。大人在旁,嘴上虽说着“岁岁(碎碎)平安”,但是,心理未必真高兴,毕竟碎了一勺子,要钱再添补,何况手头没几个是很宽松的。

  这时,人生中的最长情的陪伴——筷子就登场了。中国人是很讲究仪式感的,一家人一定要围桌吃饭,人到齐才吃饭,尚不能坐稳的小孩则抱在手里吃饭。外国人刀叉同时进攻,而中国人一般右手用筷则可以完成吃饭这动作,刚好把左手解放出来,抱着孩子坐在大腿上一起就餐,是不是一种创举呢?年轻的爸妈一般是尝试性的用筷子调动崽崽的味蕾。筷子一伸,碗里轻轻一蘸,菜汁汤羹随筷而来,往崽崽嘴边一沾,崽崽也许被这非母乳味搞懵了,眼睛一眯,眉头一皱,继而嘴巴再一张,小舌再一舔,再不停的舔,人生百味从此开启。好酒的爷爷、外公,自然会培养传承人,于是筷子往酒杯一蘸,再往孙子嘴边一放,即刻大变脸,“作孽啊,还小呢,还怕没人陪你喝?”奶奶外婆心疼了;好玩的哥哥、姐姐,也会借此树立形象耍点权威,于是筷子往辣椒里一蘸,再往弟妹嘴边一放,瞬间嚎啕大哭,“臭崽子,你看长大了告诉他怎么还你”,爸妈伸手过去,哥姐早跑远了。

  筷子这么奇妙,小孩自然不会满足于一沾一舔,一到桌边,一双手就不停地抓筷子,继而是抢筷子。没法了,那就干脆给你一双吧。起初是横着抓,从碗里往嘴里送饭是比较困难的,往往是到嘴里的甚少,掉在桌上的居多。爸妈用筷子把桌上的又扫到碗里,再扒,再扫,如此几次,总要吃点到嘴里去。吃了几天,就开始训练孩子用手指夹筷子,再练习夹菜。看似复杂的动作,两三天基本也就会了,后来看那些外国佬,横竖学不好,我真有点纳闷。

  小孩能拿着筷子自己吃饭,在爸妈眼里是长大了的标志。但继续的成长,仍少不了筷子。围桌吃饭,其实就是每天的家庭会议。早餐时安排,中餐时分享,晚餐时总结。主持人自然是爷爷,或者爸爸。爷爷把筷子在碗边轻轻一敲,开始夹菜,这会议就开始了。小孩是不能用筷子敲碗的,只有叫花子要饭的时候就用筷子敲碗引起别人的注意施舍。爷爷动筷子后,晚辈们这时才能动筷子。否则,即使肚子咕咕叫,那也只能看着流口水,原来敬老可以从一双筷子开始。如果爷爷爸爸的筷子在菜碗和饭碗之间和谐的来回移动,这天是高兴的,这饭局是有味。有时爷爷夹了菜,筷子在饭碗的上空突然停下来,顿时空气凝固,我们知道有重要事情来了,或农活没干好,或家里没收拾好,或功课没做好。直到爷爷缓缓的将菜送入口中,我们才轻松起来,危机过去了。爸爸妈妈,我们,一般是不能顶嘴插话的。有时想讲点理辩解一下,那绝对要注意观察主持人的脸色,话来陡了的话,那就不好了。筷子往桌上一拍,脸色一沉,满桌寂然:多次交代,就是不听,看你们以后怎么过?在我的面前横,我吃的盐比你们的饭都多,橫!如果是在学校犯了事,或者招惹了邻居的小孩,上门告状来了,那就更麻烦了。你就端着碗筷,低着头,乖乖的站在爸妈面前等候吧。爸爸有时气上来了发怒的话,一双筷子就戳到你脑袋上来了:谁叫你犯事,你让我这张老脸往哪里放?你还不能哭,不能走,挨训之后还得继续把饭吃完,有一点,挨训后饭碗里菜比较多,好吃的都会留点给你。当然,这样的情形非常少见,除非你有蛮顽劣。

  筷子,也是学习的开始。爸爸在外忙活儿,妈妈提前进厨房,小孩自然可以帮帮忙。做得最多的活是摆桌子抽筷子,在劳动力回家之前,你要帮妈妈把桌椅碗筷摆好。家里多少人吃饭,要摆多少筷子。先一只一只的数,然后一双一双的数,再摆放到桌子上,吃饭时筷子不多不少,那才有成就感。如果时间早的话,还可以把筷子摆了再撤,撤了再摆,如此反复,有时还拼一个图形出来,最典型的就是摆五角星吧。

  记得上初中时,有一次物理课,老师带一双筷子进来了,教室里闹哄哄的,以为要吃饭了。老师把筷子在手里夹住,在讲台上空晃动了几下,全场静下来,就开始上课——杠杆。老师边说边示范,夹远距离的丝状菜,手在筷子的上端。夹近距离的块状菜,手在筷子的中端偏上。如果是大块的肉骨头,或者要用力撕扯的,手在筷子的中端最好。老师再讲,省力与省距离,动力臂与阻力臂,一示范一讲解,豁然开朗。啊,物理学就在吃饭用的筷子中,那课堂那筷子仍历历在目。

  那时在学校吃中饭是非常简单的,学校只供饭,不供菜。开始都比较听话,带碗筷,带点菜,规规矩矩的。一混熟了,则规矩就不顾了。那饭是大铝盆蒸的,长方形的盆子,每盆十个人吃。把课桌一拼,一大盆饭往中间一摆,十人往外一围,菜往盆子上一倒,筷子往菜上一扒,冷的菜散在热饭上,美餐就开始了。右手持筷夹着饭菜,左手张开托在下面,缓缓移动一起送入口中。人太多,盆太小,还得轮流一口一口吃,否则就是脑壳碰脑壳了。有时没带筷子的,那不要紧,把我的一双从中一折,就变成了两双了。有时不想损了筷子,那就轮流吃,你先来我后吃,你用这头我用那头。记得有一次,十个人只有三双筷子,搞了几个轮回,哪管什么卫生咯,没有传染病的,高兴就好,那饭的吃法,后来再也没有过,哎!

  有时候,不用折,添双筷子就够了。从外面回来,家里饭已吃过,邻居会邀上门来,过来啊,我们还没有吃,就添双筷子啊。要去赶个客,小屁孩尾随而至,你莫不好意思,主人非常乐意,哈哈,接还不到呢,就添双筷子啊。一家人围桌而聚,举杯甚欢,邻居从门口过,咋这热闹啊?有什么好事?没有没有,今天从水沟里弄了两条鱼打了两瓶酒,来来来,喝一杯,没事咯,就添双筷子啊。

  要是家里请客,那筷子就是真正的主角了。一桌摆开,鸡鸭鱼肉齐上,时蔬瓜菜汇聚。满满的一桌,足够宾主享用,但自己夹菜享用的非常之少。主人给客人夹,爸妈给老人夹,老人给小孩夹。鸭头夹给客人,鱼肚夹给老人,鸡腿夹给小孩。一双筷子,夹递着食物,传递的是亲情幸福。

  朋友递给我一双筷子,一盘牛排上来,我们没用刀叉,就凭两双筷子,通力合作,几下就把牛排叉开,一夹,一送,一嚼,更过瘾。

本期图片:网络


征稿通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