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湘文艺】阳光球/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潇湘原创之家 2020-08-07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作者:阳光球

湖南自古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之誉,是楚文化重要的发源地,民风彪悍,崇文尚武,其中最早的代表人物是三闾大夫屈原。屈原(湖北秭归人),被流放到湖南后,在汨罗江投河自杀,其在《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诗中抒发的炽热的爱国主义和为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湖湘文化,为湖湘文化中注入了胸怀天下的先天基因。湖湘文化中遇强则强、以命相搏、奋起抗争的意识进一步得到唤醒。
唐宋以后,不断有文人骚客流放湖南,宋朝范仲淹(江苏苏州人)《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赋予了湖湘文化中的天下情怀。宋朝以后,理学兴起于湖湘,传于道统,胜于朝堂。明清至近代百年来,湖南人才逐渐成为了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左宗棠(湖南湘阴人),二十三岁结婚时,就在新房写下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日后屯垦戍边平定新疆的王震上将(湖南浏阳人)最为推崇左宗棠,再加上王震自己也是湖南人。
近代以降,风云际会,时势造英雄,湖南不经意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央,如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引领百年风流,揽天下兴亡于一身。湖湘才俊之中大家耳熟能详的代表人物有陶澍、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胡林翼、彭玉麟、魏源、王闿运、谭嗣同、黄兴、杨度、齐白石、谭延闿、蔡锷、宋教仁、陈天华、沈从文、丁玲、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粟裕等等。
从“无湘不成军”,到“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再到“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自太平天国以后,湘军一度就是中国军事力量的代名词,淮军,新军,北洋军的老底子都来自于湘军。平定太平天国一役,湘军打出总督14人,巡抚13位,封侯拜相,风头无两。近代史上闻名天下的“竿子军”,铁骨铮铮,血气方刚,不但是戚继光抗倭时的主力,还是湘军大战太平天国的铁军。当时的晚清,湖南被评价为近代中国“最有生气之省份”,是许多辛亥革命人物的故乡,也是辛亥革命的首应之地。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戊戌维新派人物。当时谭嗣同拒绝了别人让他逃走的劝告,下定决心赴死。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千年来边缘、闭塞、蛮横、上不了台面的湖南,随着曾国藩(湖南长沙府湘乡人)的文治武功一同闯入历史舞台,湖南的历史乃至成千上万人的命运,也都被彻底改写。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1903年,留日学生黄兴风尘仆仆地回到家乡湖南,约集宋教仁、刘揆一、陈天华、胡瑛、章士钊等人创建反清革命团体。自此,地处中部的湖南,一下子成为革命的前沿阵地,大批有志青年为此矢志奋斗。1904年,国内第一个反清革命组织华兴会由黄兴领导在长沙成立;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领导的第一次反清武装起义;湖南是武昌起义的“首应之区”,武昌起义爆发后,湖南率先响应,并派遣湘军援鄂。
护国元勋蔡锷,湖南邵阳人,33岁的蔡锷“为四万万人争人格”振臂一呼,拉开了护国运动的大幕。一年后,蔡锷病逝,四万万人同哭,他成为近代中国“国葬”第一人。
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湖南桃源人。武昌起义后,他起草的《鄂州约法》成为《临时约法》蓝本。他是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之一,倡导内阁制。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终年31岁。孙中山先生为宋教仁撰写挽联:“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武昌首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蒋翊武,是湖南澧县人。1911年10月,他以武昌起义总指挥的身份签发了起义的命令,后来担任战时总司令。1913年,蒋翊武参加二次革命,在广西进行反对袁世凯的活动时,被亲袁的广西军阀逮捕并杀害,时年28岁。在给父母的诀别信中,蒋翊武坚定地表示:“儿誓志杀贼,保障共和,否则不生还也。
此外,还有长沙举事成功的都督焦达峰和副都督陈作新,同盟会中第一个牺牲的年仅22岁的刘道一,同盟会中第一个女会员唐群英,誓与武昌共存亡、保住了武昌的谭人凤,在湖南实业救国的禹之谟、在长沙密谋起义的覃振……
17岁的毛泽东(湖南湘潭人)外出读书临行前,改写了西乡隆盛的一首七言绝句:“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更是豪迈宣言:“帝国主义及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就是湖湘文化骨子里特有的基因,这种胸怀天下、舍我其谁、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无不让人血脉贲张!
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了卓越贡献, 1955年授衔时,十大元帅湖南人占3位,十大将湖南人占6位,57名上将湖南人占19位。建国后又涌现出胡耀邦、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湖南人坚韧的犟劲和不屈的血性在抗日战争时期再一次崭露无疑,在中国大地上残酷杀戮、疯狂肆虐的日寇,在湖南才真正遇到了克星和对手。数十万湖湘子弟补入第九战区部队,包括第74军、第4军这样的铁血精锐,随时保证了部队的持久战斗力。
抗战相持阶段,湖南是抗战的前沿阵地,是战斗最多、最惨烈的主战场之一。抗日战争中日双方打到湖南就相持不下了。在此期间,侵华日军以总兵力的35%夹击湖南,国民党正面战场总兵力的四分之一集中在湖南抵抗。中日双方在湖南先后展开了四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会战、湘西会战等大规模的绞杀战。
中国正面战场经历长沙会战、常德会战后,日本如强弩之末,再也没有能力和信心组织起强有力的作战攻势。相反,中国军队越战越勇,中日正面战场中方的反攻战即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湘西会战中国军队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敌3万余人。
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这里固然有国际形势美苏支持的背景,但是中国军民在湖南战场上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浴血奋战,无疑更加激起了中华民族战胜日寇的信心和勇气。前赴后继的湖南人用行动照亮了阴暗的天空,唤醒了中华民族的黎明曙光。
中日双方投入二十万人以上的大规模会战超过二十次,中国鲜有胜绩,但是湖南境内就有六次大会战,中国四胜一平一负。经历战事之多,战绩之盛,为全国各省区所仅见。嚣张气焰的日寇在湖南的万千血性军民面前,撞得头破血流,敲响了日寇走向灭亡的丧钟。
1944年3月5日,湖南省政府主席、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在国民政府行政院会议发言中指出:“湖南省战时对国家贡献居全国之冠!”。日军也有类似评价,1944年10月,日军终于占领长沙后,第六方面军参谋长宫崎周一中将对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说:“湖南人自尊心强,富于尚武风尚。”
孙中山先生对湖南人评价说:“革命军用一个人去打一百个人,像这样的战争是非常的战争,不可以常理论。像这样不可以常理论的事,是湖南人做出来的。”毛泽东也曾说:“中国维新,湖南最早。丁酉戊戌之秋,湖南人生气勃发,新学术之研究,新教育之建设……全国无出湖南之右……湖南自有黄克强(黄兴),中国乃有实行的革命家。”
“须知世界文明价,尽是英雄血换来”,抗日战争相持在湖南,反攻在湖南,胜利在湖南,日本第一个投降书就是在湖南芷江机场洽降和草签的。香港凤凰卫视后来曾经评论说:“不管中国其他省份是否会沦亡,湖南一定不会沦亡,因为湖南人绝不会投降!”
美国友人斯诺在陕北窑洞里采访毛泽东,这位新中国的缔造者大谈关于辣椒的红色理论,他戏言:“凡是爱吃辣椒的人都有可能是革命者”。R.特里尔说“湖南人是中国的鲁普士人”,他把酷爱吃辣椒的湖南人比作以吃苦耐劳、善于斗争而著称的普鲁士人。善吃辣椒出名的湖南人,靠着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天不怕地不怕敢把皇帝拉下马的革命精神,成为撑起近代中国的脊梁。
湖南人继承了楚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不怕死的性格秉性,上马能从军,下马会读书,在中华民族面临的生死存亡关头,一次次证明了它的刚强与血性、坚韧与担当。正如湖南湘潭人杨度在《湖南少年歌》写下的名句:“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作者简介

阳光球,曾用名阳冠秋,湖南安仁人,生于70年代末,笔名象牙居士,公务员,中国原创文学网会员,在诗歌、散文等领域略有涉猎,文笔朴实无华,真情自然流露,作品散见各网络媒体平台。

图片: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