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慎独,因以诗词寄之

 小飞学长 2020-08-07


君子慎独,因以诗词寄之

我这个人有个特别不好的毛病,就是喜欢叫身边的人多读书,不过,常常收到的最直接的回复是“有什么用?”好吧,既然这样直接,那我也就不客气的回答了“没用”“基本上没什么用”。

好吧,这说明了什么?也正是说明了自己的圈子大致就是这样的风气了,也就说明了“我”这个本体要想脱离这个只讲“有用论”的圈子,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独自前行。

庄子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老子云:无为而无所不为

杨绛先生说过:人烦恼过多,是因为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我认为:烦恼与忧虑,是因为我们心灵深处的诗意被现实与速度深深地遮蔽了。

好了,再次品读诗词,真是太激动了,原本要晚上才开始写的东西,现在就想着要迫不及待地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了。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柳宗元被贬江西,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后悟到的。而不仅仅是写了环境,在这样的幽静江面上悠闲垂钓。更是一种在遭遇人生困境,坎坷之后一种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心境。

其实,不只是柳宗元,还有“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豪刘禹锡,还有“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三闾大夫,还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太白,还有“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苏东坡,还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女中豪杰李清照,还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弃疾,还有“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放翁,还有“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的王阳明……数不胜数,叹不胜叹,历代前贤,志士仁人,莫不从一首诗、一句词里重塑过精神世界里伟大的“自我”。正是因为有精神世界的人格追寻,才终于成就现实世界的人格魅力。

再如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是新娘的喜悦;它还讲“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征人的苦痛;它也讲“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是宴会的热闹;它又讲“死生挈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友情的坚贞。

读起来真是无不令人陶醉。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这是怎样的一个温馨场景,这又是怎样的一卷山河故人。这,怎能不勾起我们的诗意人生。

所以诗词的用处是什么?

当人生得意时,我会提醒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人生失意时,我会提醒自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面临非议与诋毁时,我会在心底告诉自己:“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当人生踽踽独行时,我会在心底一遍遍地默念:“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何谓经典?答案可能有很多,但我最想最直接的一条,就是它们拥有温暖而强劲的力量,能够长久不衰地体贴灵魂,拔动心弦。触碰到我们情感深处最柔软最深刻的部位,这种力量并不会随着时间流逝和年代更迭而减弱。其实有时候我觉得人的心灵需要一些温柔的东西来慰藉的,因为现实摆在那里,但我们还是要往温暖的地方去想,这也是我喜欢阅读的最重要的原因。

“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远方很远,诗却很近。

是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苏轼的“万人如海一身藏”、“此心安处是吾乡”;是鱼玄机的“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是纳兰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在人生的某个时刻,你看到它,只觉心下一惊,如此美妙的诗句,“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不需要解释,亦不需费力,它在你心底成为永恒,但同时,你也会明白,此生你永远也写不出这样的句子。

诗词从来不是决定输赢、彼此攻击,甚至提供炫耀、以资傲娇的力量。诗词只给人以修养,给心灵以港湾,给灵魂以芬芳。所以诗词是且只是一种抚慰心灵的力量、塑造精神的力量、滋养灵魂的力量!

那么,这种抚慰、塑造与滋养,该从哪里开始呢?

郦波先生说:是审美!

审美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出发,也是一种归宿。读出诗歌背后的美,读出文字背后的灵魂与人生,或豪放,或婉约,或精致,或壮阔,让我们的心随之律动,与之交融。

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讲:“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围炉夜话》中说:“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

梭罗回答:“我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呢?至今我尚未找到能有独处那样亲切的伙伴,在独处时,我做回了自己。”

作家蒋勋说:“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

君子慎独,因以诗词寄之。

愿有一天,身边有更多的人参与这个无用的谈论中来。

By/小飞

2019年7月26日星期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