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小飞学长 2020-08-07


朋友你好

我是小飞

这是2019年我们第345次见面。

袁牧诗二首

偶作五绝句

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

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翻开书,偶遇清代大诗人袁枚的两首小诗。

初读,顿觉韵律和谐、清新自然、仿佛自己就置身于这景中,感觉、视觉、听觉、触觉一一调动起来,似乎要仔细省察这不可思议的一幕。

再读,眼泪却已打湿了眼眶,浅浅的、淡淡的。感动、温暖、喜悦以及安宁共存。

我明白,这是与之共情了。

打开心扉,世界与你同在。

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苔藓仍旧长出绿意来。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

想起来高中背过苏轼的一篇《前赤壁赋》中有这样一段话: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我们常常用自己的价值观来判断外事外物,按照自己的方式去了解自然,借助于自己的经验来看待身边的一切,却忽略了自己的局限性,忽略了事物存在的理由。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

一个人所能知,能见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我们受限于自己的知识、经历、时间、视野,受限于自己的判断和认知能力。

小时候放牛时喜欢把石缝里的苔藓都拔出来,放在石头表面,再在其周围堆上一些小石子。做成了它们的“家”。隔几天去看,它们仍然生意盎然,那时的我只是觉得它很了不起,竟然在石头上还能活下去。

庆幸你来自远方,不知道我的过往。

白日不到处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

恰自来好一个“恰自来”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苔也会开花的,纵使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便是生命的舒展

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

我为自己代言!

三遍未完,早已泪流满面。此时,不只是共情,更多的是---懂得。

这两年才真正体会到“懂,真是太难了”。

有人爱,是温暖。而有人懂得,那则是人生最大最大的幸运。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我想,大才子苏轼真正领会了大自然的奥妙吧。

透过苔藓我体验着一种简单的生活:无论日照、雨淋、岩石、暴风,与自然相互包容与适应,相信面对一切的情形,安然处之,昭示着自己生命力的顽强,而这,正是我们所欠缺的。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心淡然。

正如今晚的平安夜,没有喧嚣,褪去繁华,剩下淡淡的墨香和小飞浅浅的朗读。

By/小飞

20191224日星期二

近期文章

NEW

那个因为15块维修费把我拉黑的你还好吗?

晚点遇见,早点分享

我还会哭,真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