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我成长的力量》读书笔记

 小飞学长 2020-08-07

只问耕耘,只争朝夕。

朋友你好

我是小飞

这是2019年我们第7次见面。

在读过的心理学书中,很少有人能把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用最直接最明了的方式表达出来。而本书的作者是我见过的心理咨询师中最能接受的。从非丛老师的这本书,打破人们思维的定势,从另一个维度来阐明心理咨询师该具备的品格以及常人每天遇到的各种问题。

我常向朋友解释,学心理学不是想为了“看穿”别人,洞察他人的身体语言。学习心理学的目的是找到我们自己,使我们成长,在生活中能更好地和家人、朋友、同事相处。最主要的是---自我成长。

以下是一部分读书笔记。

心中有爱,处处花开,我想是我心中的爱变多了吧。

理解后有包容,包容后有力量,一切都是源于爱呀。我开始意识到,我是一切的根源,爱是一切的答案。就是这样,慢慢地,生活在变得鲜活生动、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温暖又美好,轻松又快乐。

觉察是改变的开始吗?不。觉察,就是改变。就像他说的:改变,一直都是有可能的。觉察一个心理动力,会改变我们一生的轨迹。

需要别人是一种能力。

在亲密关系里,因为脆弱、恐惧,因为低价值感和安全感的缺失,在勃然大怒时我会变得虚弱而不自知。

我曾天真地以为,自己不表达对方就能自动满足我,而当别人做不到时,我的愤怒会让关系变得疏离淡漠,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竟是我想要说却说不出口的怯懦。其实,需要别人是一种能力,当我们表达需要,并不意味着自己比对方低,更不意味着我就失去了自我或者没有了尊严。我只是承认我在某些方面的确无能,需要你。

真正强大的人,敢于承认自己的脆弱,而不用把自己包裹起来。敞开自己,让别人走近,关系自然会融洽起来。豁然开朗,就在一瞬间。

成长的快乐弥足珍贵,那是惠及一生的法宝。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

当我听到了知道了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的时候,我的理解是:那是你知道得还不够多。因为你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不知道如何打破僵局,不知道自己被固定思维局限。人在感受到自己无知的时候,恰恰才是知道了很多道理的时候。

那么,我们不知道的是什么?

反压迫是大自然和我们的规律。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自我有压迫,自我就有反抗。意识有压迫,潜意识就会反抗。强迫自己变得自信、外向、勤奋、好脾气,潜意识就会以更加自卑、封闭、懒惰、暴脾气来反抗。

反抗的意义是非常积极的,我们通过反抗来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证明自己是个独立的存在者,以不被他人所吞噬。

实际上压迫我们的不是自己,而是我们认同了的文化、环境和教育。

我们的意识认同了外在给我们的教育: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该的,什么是不该的。我们不断被植入暗示:一个勤奋的、阳光的、开朗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更容易被爱被接受,所以我们的意识要强迫自己变成那样,它企图通过内化外在的标准,从外到里对我们进行强迫改造。

可是潜意识不干:我这样好好的,凭什么你让我改我就改,我这样了几十年,舒服着呢。我要是改了,我就成了你的傀儡了,我还是我吗?

从心理学上说,任何特质,都是两面的存在。人的消极和积极一样多,勤奋和懒惰一样多,对于一面的执着,就是对另外一面的压抑。一个对外善良的人,容易对内苛刻。一个白天阳光的人,晚上容易抑郁。如果你充满了正能量,那么,你的负能量哪去了呢?

作为旁观者的你,知道弄个刹车踏板和油门踏板一样重要,缺一不可。一个能全面看待问题的你,知道一个刹车不好的车,油门越厉害死得越快。

放到人生中也是一样,这些你所谓的负能量,就是刹车踏板,不仅应该存在,而且必须要存在。

人生的路,也从来未平过,因此对于这两者你也需要交替使用。

人的本能规律就是:充满精力的时候,就是想劳作,累的时候就是想休息。你要做的只是顺应本能和规律。

路遥无轻物。一个人可以暂时性做到,可以偶尔做到,可以经常做到,却无法一直做到。

每个人都有他的创伤。

总有人给不出来,即使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对他来说,这就是困难的。

我也从来没见过这样一个人,可以全部做到这些:既能陪伴人,又能理解人,又能低头,又能哄人,又能重视人,又能保护人,又能随叫随到……如果你见到过,我只想对你说4个字:请介绍给我!

爱是一个互相满足、动态平衡的过程。

成熟的过程就是:你发现这个世界和他都不完美,但是依然选择去爱,而不是幻想另寻完美。

相信爱,爱就会回来,虽然有时候眼前看不见。这就像是妈妈一样,妈妈并不是消失了,不要你了,她只是去上班了。她会回来的。

心理意义上有绝对性别吗?

一个人在生理意义上有绝对性别,但是心理意义上并没有绝对的性别。

上帝造人的时候,在生理上设定了基因,让XY染色体还是XX染色体可以量化,决定了一个人的生理性别。但是心理上,却没有区分。

心理学家荣格在这方面的描述是:

每个生理男人都有女性的一面,叫阿尼玛;每个生理女性都有男性的一面,叫阿尼姆斯。我们不拽这么专业的术语,我们只谈论你生活中非常直观的经验:男人有女人的一面,女人也有男人的一面。

荣格的意思就是说,心理意义上,不存在纯洁的男人和女人。大家都是男人和女人的结合体。而爱情这个东西,本来就是心理意义上的存在。只能从心理意义上探讨。

爱情就是纯洁的?

并没有纯洁的爱情。心理学家哈菲尔德研究发现,爱情有两种:激情爱、伙伴爱。激情爱就是最原始冲动的短时间爆发。伙伴爱又称为亲情爱、友情爱。两个人结婚相处久了,就是很好的朋友,就是亲人。

你能说这是爱情?友情?亲情?

结婚久了感情最不纯洁。

也就是你对一个人的爱情,实际上是因为他承担了你早年母亲的功能。男人、女人找的,一定是早年的妈妈,当年妈妈没有给你的,他给你了,你就爱上他了。

因此爱情,也是亲情的一种延迟版。

我们所有的存在,都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伤害。你愿意关注哪面,你就会使用哪面。

愤怒既有伤害,又有连接。自责既有痛苦,又有动力。内向既有创造力,又让人失去了一定交际能力。好脾气看起来很好,整洁看起来舒服,却让人每天很累,你不觉得累是因为你不懂得用更多时间玩的人有多享受。

如果问我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一个人从内心深处感动,我会觉得是爱他所不能爱的自己。我们能给一个人最深的爱,也是爱他所不能爱的自己。在内心深处与一个人建立强大的连接,还是爱他所不能爱的自己。

在男人的经验里:独立、坚强、优秀才是被人爱的。他太想被爱,所以那些不好的方面,必须要改掉。他用强迫自己的方式改掉:人不能脆弱,人不能依赖,人不能平庸。

为什么她会看不到他的这一面呢?我也带她做了OH卡,探索了她的潜意识。她很心疼父母的劳累,想给他们一个未来。办法就是努力成就自己。因此她要设立目标,达成目标。她的经历告诉了她:人只有规划好道路,才能走得好;人没有规划,只能说没有责任心,不在乎。所以她怨男孩。

萨提亚常说:我们都是同一生命力的见证。作为人,我们98%的部分都是相同的。我们经历怎样的过去,就会发展出怎样的处事方式,怎样的人格。

我为什么有时候不回你消息?

更重要的是,她相信在我这里,她是重要的。所以不需要用及时回一定回来证明她的重要性。

这次争执,以拉黑结束。某说:你不是不爱回吗?以后你永远不用回了。

幸好这是两个学心理学的,能启动非正常模式,进入心理模式重新进行交流。

我们深入探讨了她为什么会这么在意我回不回消息,为什么她这么容易感觉到不被重视,为什么我明明重视她,她却不相信,总找我不重视她的证据。

如果一个人心里装着我不值得被在乎,无论你多在乎他,他都会找到你不够在乎他的证据。

然后,她就哭了。对她来说,我不回她消息,激活了她早年不被重视的感觉,在我这里得到了重现。一个人如果内心觉得自己不够重要,他就需要反复确认自己是不是重要的,并且总去找到自己不够重要的证据,然后迁怒于对方。这其实就是把对早年照料者不重视他们的恨转移到了当下的人身上。

了解彼此内心深处的伤。

都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对方,才会对对方很生气很失望。其实,他们都看不到对方内心真实的那部分脆弱,只沉浸在自己的脆弱里索取着。

所以我对于不熟悉的人,才是及时回的,生怕别人觉得自己不重要——因为本来就不重要,所以才要照顾一下他,怕他有这样的感觉。我说我们这关系,一起经历了这么多事,彼此安慰了这么多年,你还要再怀疑我们的关系,再怀疑在我的世界里你是否是重要的,我都想抽你了。我两年不回你消息,你都不该对自己的重要性有一点点怀疑。

后来,她还是喜欢发一串消息给我,我想回就回,不想回就不回。她相信,我即使不回,也看得到。我相信,即使我不回,她也不会觉得被忽视。我觉得温暖,觉得被接纳。所以当我回的时候,我一定是轻松自在和幸福的。对这段关系,我也倍加珍惜。

一定要优秀的心越强,你越会排斥体验到不优秀的自己。

人最大的内耗就是对自己的排斥。差劲让人痛苦,比起差劲更让人痛苦的是对自己差劲的排斥。

让人痛苦的不是追求本身,而是对追求的执着。如果你的追求超出了能力,不符合情境,你的挫败是必然的。

当你愿意活在自己里,跟自己呆着的时候,真正的自我反思才可能开始,成长也才会开始。

长大后就成了这样:在人前,我总是很快乐的样子,我没有什么烦恼啊。但是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才知道:我喜欢舔舐伤口的感觉,我喜欢孤独的自己,我喜欢自己呆着。虽然有哀伤,虽然我不怎么喜欢哀伤,但我就是会不自觉地沉浸在难过里。

我歌颂母亲,但既不回避她带给我们的种种伤害,也不忽视她对我们的种种付出,应该看到她在全力以赴的状态下,已经做到了最好。她有她的局限,她除了是母亲,还是一个受过伤的小女孩,一个没有学习过心理学的人。她伤害过我,也爱我。

世间所有的冰冷,都是对温暖的隐藏。

我们内心装着太多不可实现的梦,实现不了就只能抑郁。抑郁只不过是对于自己无能感和平凡现状的一种排斥。是的,抑郁,只不过是我们嫌弃自己的结果。

自责焦虑,想变得更好,想要扼杀掉这个糟糕的自己。可多数人从来没有停下来看自己一眼,跟自己说一声:亲爱的,你还好吗?我看见了,你此刻很脆弱,很无助。然后跟自己的这种无助待一会儿。

By/小飞

202017日星期二

近期文章

NEW



《让心淡然》读书笔记
由《绿毛水怪》初识王小波
我要我们天长地久,好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