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独的灵魂,适合与书籍为伴

 小飞学长 2020-08-07

家人睡去之后,打开电脑,努力搜索着脑中的内容。发现可写的东西很多,能写的却很少。

我很感激这世上有文字这个东西, 能让我感受到这世界众多的美与温暖。在文字中,常常能够得到慰藉。

给自己规定的是每天至少阅读两个小时,但是,很多东西看了就忘了,忘了就没了,但至少在看的时候是温暖的。

看的书很杂,历史、经济、心理、哲学等都有所涉猎。凡此种种,往往都是是按照自己的喜爱来选择。

选择一本书最好的方式,在我看来,就是你喜不喜欢这本书,至于这本书是否重要,这真的不算重要。

喜欢三毛、刘墉文字的随性,也喜欢司马迁、司马光文字的严谨;喜欢唐诗宋词的旋律,也喜欢经济哲学的逻辑;喜欢成为你自己的人生追求,也喜欢无我利他的经营管理。

看一本书也许会让人相信作者说的话,但是看十本、一百本、乃至一千本呢?不同的书可以使我们以不同的视角看待同一个问题,这才能避免成为一家之言。

人要有渴望,只有一个有渴望的人才能有改变的动力。就像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梦,有了这个梦,人生就有了方向,生命也就充满了力量。

是的,人必须找到他的梦,然后路就好走了。但世上没有恒久不变的梦,新梦会取代旧梦,人不能坚守某一个梦。

小时候可天真哦,在村里读小学时,认为只要成绩好就什么都好了,看着班上的女孩儿,比来比去,将来娶那个成绩好又长得好看的女同学。

但到了初中,完了,看着那些能说会道的同学,自卑到了极点。梦想着有一天能自信地站在讲台上对着下面一班的同学侃侃而谈,那该是多么自豪的事啊。

到了高中,没戏了,小时候盯着的女孩儿一个个都走散了,再也无从找寻,记不起得到一两本闲书,这回是真完了,一个连县城都没去过的孩子想去大城市看看,竟然知道了诗和远方。

那年高三结束,真正开始了背起行囊走向远方。这回是真的走出去看看了,第一站来到惠州。不过完了,好像自己连普通话都不会,人家说什么都只能是“嗯”。

找了一个星期的事,最后骗招人的说自己要做长期工,蒙混过关才得到一小时11块钱的活儿,第二天一觉醒来才发现自己竟然全身动弹不得,可真是钻心地疼。好嘛,每天浑浑噩噩的上班,下班回来就抱着带去的书看,心中的感悟怕是用火车都拉不完。

得嘞,录取通知书下来了,真的要去远方了,到了之后才发现比所有人都比自己优秀。再一次刷新了自我的认知,好吧,寻找自我成长却是那么的痛苦。

在书中贪婪地汲取,总想找到一个能让自己辉煌的奇技淫巧。

抱歉,没有。

现实给了我一个重重的奖赏,让我瞬间长大。

终于懂得了余华在《活着》中写的,“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快乐,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艰辛。”

知道这一点就好了:我们心中有这样一个人,他无所不知!

在书籍的陪伴下,从花开走到叶落,又从叶落走到花开。在书籍的滋养下得以对自我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

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

真可谓是其行弥远,其知弥少啊。

赫尔曼·黑塞在《德米安》中这样写道:

人并非仅仅作为个人而存在,他同时也是独一无二的特殊个体,永远是一个关键而奇妙的点,在这个点上,世界的万千现象纵横交错,充满不可重复的偶然。因此每一个人的故事都是重要的、永恒的、神圣的,每一个人都是妙不可言的存在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是一条小径的悄然召唤。人们从来都无法以绝对的自我之相存在,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变成绝对自我,有人迟钝,有人更洞明,但无一不是自己的方式。

不过,幸运的是,在这路上,也遇到了很多温暖与感动。

正如赫尔曼·黑塞的“人永远回不了家,”她亲切地说,“可是,当志同道合的路交叉在一起时,那一刻,整个世界看起来就像是家园。”

生活如此艰难,但是,我们还有书籍;

星辰大海太远,幸好,我们还有书籍。

村上春树说,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

因为热爱,所以想要进步,

因为想要再突破一点,

所以大家的眼里,

永远都有光。

By/小飞

2020228日星期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