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庭作家】彭定华/孩子,让我抱抱你

 潇湘原创之家 2020-08-07

   

孩子,让我抱抱你

作者:彭定华

她是我特殊的学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徐凤儿,可她没能出落成凤凰,头偏大,脚短,体胖,远不及正常儿童机灵。
初见凤儿,我便迅速判断:这是个智障儿童。问她一些简单的问题,诸如家长名字、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谁知她把头扭向一旁,傻呵呵地笑道:“就是不告诉你。”哪里是回答老师的问题?可我没有生气,温和地说:“凤儿,记不起没事的,回家问妈妈后再告诉老师。”她瞪大眼睛望着我,不知听进去了没有?
最成问题的是上课,凤儿根本不在学习状态。桌上空空如也,不能约束自己,没有上课概念,时而晃动椅子,时而敲击桌子,居然还离位拉扯旁边的同学, 等我走近时,立即端坐,等我离开,又故伎重演。对特殊的孩子,我又不能采用常规方法。班上同学明显不满,纷纷反应她以前的表现情况。
有的说, 凤儿把教室当游乐场,或拿着扫把挥舞,或随意嬉闹,遇上随和的老师,还会跑上讲台。有的说,凤儿下课更离谱,或追赶低年级同学,或拦截矮小同学。她时常惹出麻烦,老师很无奈,对没有自制力的智障孩子,说理简直对牛弹琴。
我该怎么办呢?这样的孩子能和正常学生一起学习吗?她应该去特校,那里的老师会有合适的方法。我把这想法告诉了凤妈,她却否决了。原来凤儿在特校待过几天,似经历了一场“炼狱”。那些智障儿童都在一个班,简直一团糟,打打闹闹,满教室乱跑,毫无规矩,凤儿受过大儿童“欺负”,再也不肯去了。我理解凤妈的心情,且不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一个智障孩子和一群智障孩子相处,绝对比不上和一群正常孩子相处。听着凤妈诉说,我心软了,再也说不出要小凤去特校的理由,或许我遇上她该有一段师生缘吧?对我,虽然增加了一些负担,对她,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同学们会关爱她,帮助她。
怎样才不会妨碍其他同学呢?必须上课时时注意,得有一个专人监管,凤妈知道我的难处,立即提出天天陪读,就坐走廊外。这倒是办法,不妨一试,可我看着外面的太阳,又犯难了,凤妈似乎洞悉我的心思,连忙幽默地说,没事的,可以补钙和进行日光浴呢!
九月的气温还有点高,太阳斜斜地照在门口.那里是凤儿的位置。凤妈坐在走廊,脸泛着红晕,鼻尖布满细密的汗珠,掺杂的白发很抢眼,她冲我微笑,努力做出轻松的样子,又把目光投向了小凤,时而做着手势,时而轻轻提示,只见小凤在本子上写着什么,不是侧过脑袋看看妈妈。原来她会写字,只是不轻易显露呵,我心头微微一震。忍不住近前细看,一行行美观的拼音和一个个规范的汉字映入眼帘,虽然只是些简单的字符,但我似看到了沙漠里的绿荫那般欣喜。真不知凤妈花费了多少时间,也不知有过多少次温情对视。旁人看来弱智的孩子,却是母亲心里的宝贝,为了雕琢这块顽石,母亲耗费了多少心力?她的白发不全是岁月的馈赠吧?她比常人付出多,承受压力大。突然,我油然而生敬意,自己不是常要学生从生活中学会感悟么?这情景何尝不是感人的一幕?又岂是“母爱”两字可以概括?
下课铃才响,凤儿似欢快的鸟儿飞奔出教室,冲同学们扮了个鬼脸,接着上演一幕情景剧:她搂着妈妈的脖子,亲昵地脸贴脸, 凤妈慈爱地笑着,抱着凤儿坐在椅子上,开始交谈什么。凤妈一脸幸福的样子,或许这是她的晴空,或许这是她的希望。别人眼中的幼童所为,她却如此满足,不知道她们上映过多少次,更不知还要继续多久时间。凤儿已经是五年级学生了,她什么时候能真正长大?凤妈什么时候可以放手?
我的心有点沉重,凤妈却很开朗,和我聊着她的宝贝。凤儿不是天生这样,是由于两岁时重病一场,留下了后遗症。她有记忆能力,能认识一百多个字,会写父母和亲人的名字。她有情商,会和熟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会和别人打招呼。她还会……但智商只停留在幼童时期,看过不少医生,都说没有办法。她没有望女成凤的念头,只希望孩子健康安好,或许遥遥无期,或许毫无希望,但必须坚持。我爱怜地看着凤儿,她天真地笑着,仿如鲜花一般灿烂,这个不幸的孩子怎么能预测她今后的人生?她的快乐单纯而简单,母爱就是全部, 没有风雨侵袭,没有雾霾笼罩,可是世界辽阔,人生漫长,生活广泛,又岂能满足于母爱的港湾?她不明白,更不理解母亲的煎熬和坚守。凤妈不易,智障儿童的家长不易。
也许,凤妈早已习惯凤儿的幼童行为,也许,当你面临不幸的时候只能乐观对待。我能做的,也只是多给予一些关爱而已。看着凤儿精致的头饰:两个小把飘着丝带,夹着振翅欲飞的彩色蝴蝶;看着凤儿整洁美观的书包:书本文具分类整理,教辅书一本不落。我释然了,凤儿是否学有所获已经不重要,在凤妈心里,参与才是重要的。她要把孩子引向正常轨道,这种坚定的母爱,这种倔强的母爱,如暖流泉涌我心头。我甚至有点抱怨自己,为初见的不悦感到自责,很希望有机会弥补。
我试着走近凤儿,在她和妈妈亲昵的时候凑过去闲聊,有妈妈在,孩子并不排斥我,也能不时和我聊两句。居然在有一天早上,她放下书包,和其他同学一样,甜甜地喊着“彭老师早上好”,这声音如袅袅梵音,震颤着寒冬的空气,我似乎看见一粒种子在春季里萌发。
又一节语文课,练习口语交际,我出了一个自由发挥的话题“我多想”,要求大家说说真实想法和理由,描述一下场景。同学们立即活跃起来,许多感性的画面纷纷呈现:有留守儿童盼望和父母团聚,有单亲孩子呼唤爸妈和睦相处,有胆小的孩子渴望得到友谊,有得过帮助的表达感恩……教室里有不少泪目,顷刻间,我的眼睛湿润了。多么真诚的想法,多么纯洁的孩子,多么可爱的心灵,他们是祖国的花朵,他们更是祖国的未来啊!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老师也只能给一把金钥匙,开启心智,树立观念,随着时间推移,他们都能历练成长。
我情不自禁望着凤儿,心情很复杂。不知何时,凤妈停止了督促孩子写字,也在室外望着教室的情景剧。凤儿睁大眼睛,听得出奇认真,她应该听懂了大家说话。我友善地看着她,饱含期待,她似乎意识到什么,突然,她跑了过来,紧紧抱着我:“老师,我多想抱抱你”,一种触电的感觉席卷而来,把我击醉了。那么久的时间,总算唤醒凤儿潜意识里的人情味,我伸出手臂搂着她,激动地说“孩子,想抱就抱吧”,我知道,唯独给不了她金钥匙,能给的只是温情,如母亲般的温情,也许,她会忘记,但我能忆起。
门外,有一双含泪的眼睛,充满感激,那是凤儿的妈妈。室内,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深深感染了。我知道,播下一种信念便会收获一种行为,“关爱弱者,多行善举”,既是为师之道,也是为人之道,我要把它根植在学生心中。

作者简介

彭定华,教师,编辑,散文作家,文艺评论家。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