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湘文艺】吴穷/散步二十四节气之 芒种

 潇湘原创之家 2020-08-07


  芒 种  



作者:吴穷

早起赶车,匆忙里,见到满地合欢如云霞飘落,那是美得让人心软的花朵。小心绕过,不由得想起这几日和孩子们正在读的《红楼梦》,明天的芒种节气,大观园里的那些女孩子们,要准备着送花神了吧。
古人相信有专门的神祇管理人间百花,俗称为“花神”。花神在春季下凡安排百花开放,经立夏,小满,到芒种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这个时候不适合花朵开放,花神就在芒种节气回归天庭。为了感谢花神对人间的眷顾,人们在这一天要为花神饯别,期待明年的再会。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详细描写了这一尚古风俗:“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女孩子也“打扮的桃羞杏让,燕妒莺惭”,比花朵还要艳丽动人呢。
二十四节气中,曹雪芹似乎对芒种颇为关注,好几位红楼金钗的经典情节,从宝钗扑蝶,到湘云醉酒,甚至妙玉传帖,虽然几个故事没有写在同一年中,但都发生在芒种。
芒种的饯别,充满了浪漫与欢喜。
可是,面对花飞满天、落红凋地,多愁多思的黛玉却独自荷锄葬花,虽然《葬花吟》里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似乎花冢里是桃花杏花,但实际上我们通过宝玉的眼睛看到,林黛玉葬的是夏天的“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
芒种节里的践,是送别,也是祭奠。
芒种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jú)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个节气中螳螂出生,伯劳鸟啼鸣,反舌鸟停鸣。鵙是伯劳鸟,即成语“劳燕分飞”中的劳。《西厢记》里老夫人赖婚后,莺莺在月下隔着墙听张生弹琴时唱:“他曲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劳飞燕各西东。"东飞的伯劳和西飞的燕子,合在一起构成了芒种感伤的分离。
红学家说,宝玉的生日,恰在芒种前后,和花朝节黛玉的生日,大概会有某些呼应意义吧。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今年6月5日12时58分迎来“芒种”节气。芒”指一些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等;“种”为播种的“种”。芒种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此时,仲夏已至,寻常百姓因为生计的缘故,不能在芒种节气里欣赏落花,也不能顾影自怜。“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他们要全面进入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高潮,麦子油菜要紧着收割,水稻的种子要紧着播种,万物生长有时,天不等人。天时,大概只能在农田里才感受得最真切。芒种是生命的颜色,它让百花凋零又让四野葱茏。
在悠远的时间长河中,二十四节气也在指导中国人的行为生活——在不同节气去做符合这个节气秉性的事情。
以往芒种前后,寒窗苦读的学子正在考场逐鹿中原,今年有些不寻常,他们需在苦夏里再挣扎一个月。人生充满了太多未知,与其穷尽所有去预测未来,不如把握当下,洒下汗水埋头收获和播种,用在人世耕耘的姿态,期待五谷丰登的愿景。
心有所念,芒种不茫。

作者简介

吴穷,中学教师,省级普通话测试员,曾获岳阳市金鹗奖金奖。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