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汉印学什么?看似简单的问题,我思考了10天

 海涛书屋 2020-08-08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让我思考了有10天了。我们学印初期,老师都在强调临汉印,而且大家多多少少都临习过汉印,就连刻印章“不知有汉”的齐白石先生,自己也是下工夫临习汉印达到石头磨的满地泥浆。但是要达到临汉印有所全面认识,提升到理论上,总结成文字还真不好说。

学印之初,要学汉印,特别要先学整齐朴茂的汉铸印。印坛有“宗法秦汉”之说,印起秦汉,以后明清印人的发展都是以秦汉为基础的。汉印是汉至魏、晋时期印章的统称。我想学汉印的人都是经历过临印这个过程的,但是临印是全面临刻和选择性临刻这个就不好说了。关键是学习汉印你学习到了什么。

一、学习汉印的文字

汉印篆体有别于秦篆,大都方平正直,布局谨严,有独特风格。与秦印并为后世篆刻家所取法。临摹汉印首先要精读汉书。(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汉印分韵合编》(上海书店)、《汉印文字征》(文物出版社)等等都是必读的书目。在篆刻中汉印都是采用缪篆。清谢景卿《汉印分韵续编·序》指出:“秦书有八体,五曰摹印。汉时有六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缪摹别为一体,屈曲慎密,取纠缪之义,与隶相通,不尽与《说文》合。”所以在汉印中增损笔画显得灵活一些,缪篆与甲骨、金文、小篆比较,在篆法变化上比较自由一些。临摹汉印还要锻练写印。很多人临摹汉印,喜欢先用透明纸蒙在临摹范本上,用浓墨将原印描在于从一开始便能做到文字形体比较准确,又可以避免将印稿反写到石面上的困难。久日久之,对“渡稿”产生了依赖。而将印稿直接反书到印面上,是每一位学习篆刻的人都必须过的一关。写印如同学习书法的临帖,对着汉印摹写,每天写,反复写,不拘条件,大量摹写。这对于学习文字的篆法和章法的排布,都是一种便捷的方法。写印其实也是读印的一种方法,手眼井用,可以加深理解,也可以加深记忆。写印不能代替用刀用石的临刻.但如果配合运用,自然会相得益彰。

二、学习汉印发展过程。

汉印等级严格,皇帝、皇后、诸侯王的印称“玺”,列侯、乡亭侯、将军部属、郡邑令长称“印”,列将军称“章”。以印质和印钮、印绶区别地位高低。皇帝玉玺、虎钮,皇后金玺、虎钮,皇太子、列侯及丞相、太尉以下官吏分别为黄金印、龟钮,银印、龟钮,铜印、鼻钮。印绶也有紫绶、青绶、墨绶、黄绶等分别。汉印有铸印、凿印两种,一般文官的印多用铸印,军中为应急需,用凿印。汉代是印章的兴盛时期,汉印为后世金石家所取法。但是仔细看汉印就会发现汉印是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着的,从艺术发展的视角认识汉印的发展变化,大体上能分辨西汉时期,新莽时期,东汉时期以及两汉以后印章的不同形态和风格变化。

三、学习汉印布局

原来以为汉印就是白文印,学习后才知道汉印的种类很多,有官印、私印、殉葬印、宗教印、烙物印、吉物印等等,白文、朱文、朱白文都有,各具风采。汉印的制作方法有三种,即铸印、凿印、琢印。

汉印这一印式的容量很大,汉代实行的官印制度是推动汉印发展的主要动力,而书体的发展变化也促成了汉印印风流变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隶书的普遍使用和楷书的日趋成熟,印文从篆书、缪篆发展到隶书、楷书了,总体上看,汉印印风是以稳定成熟的缪篆为依托的,其风格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端庄典雅。特定的印文字体(缪篆)规定了汉印的印式,因而端庄典雅成为汉印中最基本、最稳定的风格特征。其篆法谨严,笔画均匀,印文安排务求从容平正,制作也刻意求工。其风格特征虽然不十分强烈,但不取巧、不媚俗,在端庄中透出典雅的气息。

浑厚苍茫。其篆法力求服从缪篆的体势,不对印文结构、体态作过多的夸张、变形;笔画粗细相济,起收转接处方圆兼备。章法上讲究全局平稳妥帖,印文之间较少穿插挪让。这类汉印多为铸印,因而印文在不一定程度上失去刀痕而显得凝练、圆浑、典重,形成了一种方圆调和、刀笔交融的效果,以及井然有序而不刻板,遒劲有力而不峭厉的中和之美。

稚拙古朴。这类汉印相比端庄典雅一类,无论从篆法、章法还是制作工艺都有较大较大的差异。其文字安排不严谨,制作过于匆促。印文的篆法较明显地表现出对秦代书体的继承,制作工艺较为粗糙,甚至有些笔画还出现省略或缺失。

灵秀虚逸。到私印的产生,汉印则显得更加精致了。私印较官印小,其篆法尚留有秦小篆的遗意,较少缪篆的屈曲盘旋,有些笔画只略作交代,甚至被省略、印面显得空灵,朱白文对比强烈,整印灵秀含蓄。两汉的朱文小印,同样由于印面较小,笔画细劲而含蓄,加上铸印的疏漏及时间的剥蚀,使残损的笔画笔断意存,印面虚实相生,整印秀逸虚灵。

雄强奇肆。这类汉印中以双刀刻凿为主而收拾较为从容,篆法遵循横平竖直的原则,印文布局相对平稳。由于出自刻凿,刀痕显露,印文笔画一端多呈单刀挺进的尖削,另一端为双刀修饰后的雄劲。雄劲的双刀笔画和富有笔意的单刀笔画粗细兼融、相互映衬,呈现出雄强猛利的风格特征。

机巧幽默。这类是汉印的精品,印面在保持整印正大之气而不损印文整体风格的前提下,往往打破常规,采取个别印文或者个别笔画进行夸张、变形,在不经意之中暗藏机巧,表现为出奇制胜而妙趣天成。

三、学习汉印布局

原来以为汉印就是白文印,学习后才知道汉印的种类很多,有官印、私印、殉葬印、宗教印、烙物印、吉物印等等,白文、朱文、朱白文都有,各具风采。汉印的制作方法有三种,即铸印、凿印、琢印。

汉印这一印式的容量很大,汉代实行的官印制度是推动汉印发展的主要动力,而书体的发展变化也促成了汉印印风流变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隶书的普遍使用和楷书的日趋成熟,印文从篆书、缪篆发展到隶书、楷书了,总体上看,汉印印风是以稳定成熟的缪篆为依托的,其风格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端庄典雅。特定的印文字体(缪篆)规定了汉印的印式,因而端庄典雅成为汉印中最基本、最稳定的风格特征。其篆法谨严,笔画均匀,印文安排务求从容平正,制作也刻意求工。其风格特征虽然不十分强烈,但不取巧、不媚俗,在端庄中透出典雅的气息。

浑厚苍茫。其篆法力求服从缪篆的体势,不对印文结构、体态作过多的夸张、变形;笔画粗细相济,起收转接处方圆兼备。章法上讲究全局平稳妥帖,印文之间较少穿插挪让。这类汉印多为铸印,因而印文在不一定程度上失去刀痕而显得凝练、圆浑、典重,形成了一种方圆调和、刀笔交融的效果,以及井然有序而不刻板,遒劲有力而不峭厉的中和之美。

稚拙古朴。这类汉印相比端庄典雅一类,无论从篆法、章法还是制作工艺都有较大较大的差异。其文字安排不严谨,制作过于匆促。印文的篆法较明显地表现出对秦代书体的继承,制作工艺较为粗糙,甚至有些笔画还出现省略或缺失。

灵秀虚逸。到私印的产生,汉印则显得更加精致了。私印较官印小,其篆法尚留有秦小篆的遗意,较少缪篆的屈曲盘旋,有些笔画只略作交代,甚至被省略、印面显得空灵,朱白文对比强烈,整印灵秀含蓄。两汉的朱文小印,同样由于印面较小,笔画细劲而含蓄,加上铸印的疏漏及时间的剥蚀,使残损的笔画笔断意存,印面虚实相生,整印秀逸虚灵。

雄强奇肆。这类汉印中以双刀刻凿为主而收拾较为从容,篆法遵循横平竖直的原则,印文布局相对平稳。由于出自刻凿,刀痕显露,印文笔画一端多呈单刀挺进的尖削,另一端为双刀修饰后的雄劲。雄劲的双刀笔画和富有笔意的单刀笔画粗细兼融、相互映衬,呈现出雄强猛利的风格特征。

机巧幽默。这类是汉印的精品,印面在保持整印正大之气而不损印文整体风格的前提下,往往打破常规,采取个别印文或者个别笔画进行夸张、变形,在不经意之中暗藏机巧,表现为出奇制胜而妙趣天成。

四、学习汉印制作方法。

所谓铸印,是以事先制作的印模为原型翻制而成的,由于印模硬度较低,有利于工匠准确、从容地表达印文的书法;而在翻制的过程中,又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印笔画的刀痕,使之含蓄、内剑。汉铸印不激不厉的中和之美成为汉印印风的主流。

所谓凿印,是在印坯上直接凿刻而成的。尽管秦印多出于凿刻,但凿印艺术风格的成熟则在两汉、魏晋时期。汉凿印以刀代笔,笔画方折挺拔带笔意而有别于汉铸印。汉凿印布局较为疏朗、平稳,笔画劲健爽利,印文形圆神方。汉凿印的用刀技巧在魏晋时期的将军印中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一类印章由于用刀凿刻而涉笔成趣。

所谓琢印,是以琢(碾)磨的方法在玉印上制作而成,汉玉印多为阴文,琢(碾)的方法使印文笔画匀停整饬、挺健而多秀润。笔画起收处的方中寓圆和交接处的圆润婉转,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笔画之间缺少变化的不足。在布局上,汉玉印符合小篆颀长流丽的体势,使得印文结体宽绰从容,笔画自然流畅,整体上妥帖和谐,表现出蕴藉不掩流美、端庄典雅而不失丰妍婀娜的风格特征。

现代制印与古人相比,好象简单了一些,印也不在是官场的使用工具,而成为人们玩雅的一种艺术,没有人在去铸印,最多是玩玩陶瓷印,与铸印相差甚远。更多地是一把刀、一方石,采用传统的凿、琢而成,至于刀法就各尽其能了。现代印与汉印最大的区别在于,现代人更浮燥一些了,很多的印不在讲究刀法不在讲究章法,信马由缰,追求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五、学习汉人创造精神

临摹汉印,要重视形似,重视规矩与法度。对于临摹汉印,许多人会说,既要形似,更要神似,这种说法无疑是不错的。但实际上对大多数初学者来说.对汉印之“神”,是难以捕捉的。特别是对那些以临摹汉印为入门初阶的人来说,形是最基本的入门途径。要做到“形神兼备”,只能是一句非常正确的废话,是不切实际的要求。因此,对初学者来说,临摹汉印一定要用心追求形似,追求规矩精严,一举一动合于法度,一颦一笑酷似古人,忠实于原作的每一个细节,不妄加改动。而汉印的精神与气质,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染与陶冶,是由不自觉到自觉的一种引导,是不期而然的结果。而一旦你对汉印的精神和气质有了认识和领悟,懂得了怎样形神兼备地临摹汉印,实际上你已经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已经可以不用临摹的方法来学习汉印,而可以用创作的方祛来借鉴汉印了。创作中对汉印的借鉴则需要遗貌取神,重在神似,与临摹学习的阶段完全不同。通过学习,掌握了汉印的基础,就可以大胆创造,法古人之心,述己之得,成自面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