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儿公社|论“牛课”的基本要素

 文话童心 2020-08-08



这是“文话童心”推送的第808篇原创文章


缺什么,都别缺钱;浪费什么,都别浪费时间。有娃家庭普遍缺货两样:娃的时间、我的钱,所以咱赶紧聊聊与这两者紧密相关、绕也绕不开的——课外班,最后目标是找到——

练就火眼金睛、识别课程好坏

辨认谁是真李逵、谁是假李鬼

的办法

我们用“文话童心戏剧课”来举例,大家注意啦:既是拿戏剧课说事,说的也是戏剧课的事。

事情从一则“课堂提示”说起。

扫一眼你就憋不住要问了吧:

你以为你谁呀?上个课外班还so多要求?”

“胆儿挺大呀,居然挑剔金主,还劝退?!”

”学个戏剧,你管我穿啥衣服咧?!“

外人不足道也,且看亲历者怎么想。

5分钟读罢此文,关于教育,你有新想法么?

一论  办学方针

规矩+边界 PK 散漫+迎合

戏剧嘉年华  课堂提示

  请大家事先跟孩子们讨论关于遵守纪律、仪表仪态等问题,社交礼仪和互相尊重也是我们戏剧课的延展内容。

比如:

1、上课要坐好,不随意趴着或躺着。

2、不随意说话,有问题举手,不随意打断老师。

3、太活跃的孩子不能光顾着自己表现,把机会留给其他小朋友。

4、注意仪表仪态,不要当众挖鼻孔咬手抠鞋子什么的。

5、几个小朋友一起上台表演时,要认真听老师讲,不抢戏,不扭扭蹦蹦的。

  孩子衣服不要花花绿绿带亮片宝石之类,戏剧界行规是选择不显眼的黑、深蓝、深灰、深棕、深绿等,尽量把自己融入背景中。注意女孩不要穿裙子~

最后祝各位五一愉快,戏剧课体验愉快!

还有下文:

大家不用回复了,平常多注意这些方面(举止礼仪)就行。咱们的家长都是好家长,但是孩子教育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有的稍微有点跑偏,有的因为没意识到还需要注意这些问题,还有的自己做得没毛病也知道什么是对的但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时间、需要不断强调……总之一句话,文话童心的家长和孩子们就是和其他机构的不一样,大家一起努力!

二论  课程内容

专业+敬业 PK 外行+糊弄



提问为什么安排这样“乱走”?

回答这可不是乱走,这是台步、站位的基本训练,是戏剧表演中的基本功。但是对小宝宝来说,普通练习未免会枯燥,但是如果把形式变成”机器人走直线、拐直角“这种小朋友可以理解又喜欢模仿的方式,就一下子变成有趣的游戏,孩子们就喜欢参与啦。

走台步对小孩子的意义在于,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在头脑中设计路线的同时还能顾及着台上的其他小朋友,并且在他们头脑中建立团队合作的初步概念。

点评准确定位目标受众非常重要,给孩子启蒙要使用孩子们可以最大化吸收的方式,“化繁为简”、“深入浅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老师不仅要有一壶水,还得弯下身子,才能妥妥倒进小朋友的杯中。

提问给你一张A4纸,没有任何要求,你会把它变成什么?变形之后它成为道具,你会用它怎么表演?

回答请下面这母女俩来回答吧。


@Alice Sun  

讲讲背后的故事和我的感受哈。我最开始是抱着孩子上课我打酱油的心态去的。开始五分钟还在拿手机拍照,结果很快就被杨导吸引了,后来不自觉就投入把手机收起来了。

结果在中段就被逼参与,开始开动脑筋想想想(此处不剧透了)。最后的创意环节,在我们的“作品”完成之前,我觉得我都没有思考过,也没有引导孩子思考,完全是做出来个东西别丢人就行的心态。

庆幸的是,我们是在中后段上台的。前面好几个家庭都特别有创意,杨导也特别会引导,要么可以改编成有趣的故事,要么升华为一段有意义的话。我们也是受了杨导启发,赶紧开动脑筋思考起来,我问女儿会什么,她说幼儿园有学过手影,于是就有了那简单的一段,再学杨导做了小升华。

肚子里墨水不足,满腔的感受表达不出来,只能和大家分享下这个过程。我不知道孩子最终吸收了多少,但我可以从她的眼神和表现中确认她听进去了。

我觉得我自己被上了宝贵的一课。我们待在我们自己的舒适区太久了,也许我们大部分时间里是靠惯性生活,而不知不觉间放弃了思考。我曾以为创意是想象力,其实亲身感受一下,也许创意就是被逼出来的,来源于你自己最简单的生活和感受。我们缺乏的也许不是创意而是主动思考。

连我家挑剔的爸爸都说这老师真不错,不是什么人都能被称之为专业的(这基本是我家爸爸的最高评价了哈,他向来对女儿上课的口头禅是“喜欢就让她去玩玩吧”)。

PS:今天的爸爸们参与度好高啊。

@李彦  文话童心能看得上的老师不敢说百分百家长都满意吧,百分之九十九是没问题的。在杨导的启发和熏陶下,爸爸们体内的戏精都被激发出来,热烈地参与到育儿当中来,这只是一个开始,不过也只有上过课的人才能知道课有多好疗效有多大,哈哈。

还是那句话,做事得摸着良心,不能糊弄大家,杨老师这些天那么累(当天凌晨6点到京),可是他上课的时候一点都不含糊,全情投入,激情澎湃,不仅是体力活,更是脑力活,我在台下看得很感动。

@葡萄叶

昨天大家注意到杨导专门设计了一个“自报家门”的环节了么?我觉得这是杨导真心实意送给宝宝们一份礼物。虽然只有“我叫什么,今天几岁”两句话,但是孩子们的表现各有特色,或者说宝宝们还需要一定练习。自报家门非常重要,社交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功利点说,面试和任何活动都会需要它。咱都觉得美国小孩子特别大方从容,中国小孩羞涩,甚至很多人成年了也不擅交际,其实交际这玩意儿全是后天训练出来的,仅仅是普通的社交层面,真心不会因为什么性格才什么样子。


提问安排“自报家门”有什么用意么?

回答自报家门内容很简单,只有2句话:“我是谁,我几岁了”,但它又并不那么简单。

有的小朋友声音很低,小蚊子声儿别人听不到,有的小朋友说话时低着头谁也不看,上面这些情况下,我们要有耐心,帮小朋友建立自信,告诉Ta眼睛要看向哪里,一遍一遍鼓励Ta说出来,用喊的也可以,必要时给Ta演示一下。

 有的小朋友手上、身上有好多零碎动作,扭呀、摇晃呀、搓衣角呀,还有的随着说话头向前一伸一伸的,这些小毛病可能连Ta自己都觉不出来,我们要提示孩子控制住身体。

 多说一句“控制身体”,这很重要。

比如,台上有别人在表演,等待的人不能蹦蹦跳跳、扭来扭去。不管是因为想要表现还是因为想要驱赶紧张情绪,都不可以乱动,要学会控制自己。请家长在平时注意随时纠正。

 因为紧张、害羞、害怕等等,有的小朋友一上台,脑子就乱套了,不知道怎么表达,或者本来有想法结果被前面的人带跑偏了。这种情况,我们要教小朋友先稳定情绪(比如深呼吸安静下来),然后想要做什么,对不会表达的教他们表达方法。

@杨柳  

参加了戏剧坊的活动后,真的内心感慨良多。

1.感动于杨成老师始终激情地投入,2个多小时下来,汗水已经浸湿了T恤。对于每组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每个家庭的表演,他都真诚地给予解读和点评。每每聊到戏剧的意义,杨成老师的双眼都放光。如此专业又敬业的老师,真的是可遇不可求。

2.孩子们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尤其是折玫瑰的小姑娘,我貌似看到妈妈眼里的泪花了。这也是学习戏剧的意义之一吧:通过戏剧,寻求表达自己内心的方式。

还有,同伴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模仿也大大激发了小朋友的创作热情。我家妞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和我讨论,如何完善她的小乌龟和小鸟的故事,这个故事想表达什么。

3.确实像群主和主席说的那样,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身上的特点(无论是好的还是需要改进的)都被放大了。家长坐在后面,以旁观者的身份能比较清楚客观地看到孩子的表现。

4.感动于文化童心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先做最好的自己。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让我更加体会到,在如今这样的大环境下,这样的执着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学校和机构(不仅仅机构如此,学校也慢慢地开始)为了迎合家长,更多地关注成绩或技能,忽略孩子的素养教育:做人的基本素养、文化素养、科学素养……所谓的“教书育人”中的“育人”慢慢地被弱化掉了。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我始终相信:先学做人,再做学问。

大环境不是那么理想,坚持自己的理念和原则就不会那么一帆风顺。

5.很开心见到了菜菜、主席、群主本尊,很开心能参加质量这么高的戏剧坊,还有,要谢谢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付出。真的是很完美的一天。


三论  给娃什么?

点燃一团火  PK  灌满一桶水

文话戏剧社第一期学员的妈妈@虫子 娓娓道来

(第一期)第一场的感觉:堪称PERFECT的两小时,嗨翻全场,大人孩子都乐翻天!不间断的笑声中又潜移默化滴渗透着满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大胆走到舞台上,用身心去感受生活、体验戏剧的美好!我们碎碎念的“寓教于乐”可以说在杨老师的课堂中完美呈现了。

几次课感受下来,越发地觉得生活中时时处处皆学问,杨老师表面看上去是围绕课堂的主题在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实则也潜移默化滴影响着每一位家长,亲子活动、游戏设计、教育理念等等都值得我们深入去思考。戏剧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孩子能享受到如此优质的资源,在大咖们的指引下成长,相信文二代们定会是幸福感爆棚的一代!

我还有很多感想可能没表达到位,但这都是大实话,最喜欢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那段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好的教育不只是教会学生知识,而是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能,让他们有能力去感知世界。就像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幸福快乐,并不是我们给他们幸福快乐,而是让他们将来能够拥有幸福快乐的能力。

@Alice Sun

今天上午场还有一个感动点,就是宝宝桐的闺女说,每当她遇到挫折的时候,她都会叠一朵玫瑰花,觉得玫瑰花有怒放和天天向上的寓意。不知道是不是灯光的原因,当杨导问妈妈以前有否了解时,我看到妈妈眼里好像泛了泪花。

@李彦  教育是把一团火点燃,而不是把一桶水灌满。

四论  给家长什么?

育儿先育己  PK  活在舒适区

@Alice Sun

我觉得其实在群里是逼着我进步学习。本人在生活中很懒,但好歹还好面子、知廉耻,所以被逼着小跑跟着大部队的步伐。大人还能在上课时候装一装,但孩子不会假装啊,所以体现出“戏剧课是放大镜”了,所以逼着我们不得不回家好好反思下自己的教育。

@心有戚戚

昨天的活动特别能折射出问题,本以为强调过不会出啥状况,结果看着我家孩子半程就开始和小盆友一起趴啊等各种姿势,还有休息完回来乱坐到前排去,再加上开头有妈妈向我反映她乱丢小朋友已经放到垫子上的水杯,感觉脸上好发烧,回来没忍住吼娃了。

@茜茜

放平了心态参加活动,反而觉得大人孩子都成长了很多,在活动中他能够投入、专注的观看,我们在当下也能够静心的反思:我们给孩子的好的、不好的影响。从现在开始,改正不好的习惯或者举动,继续发扬好的品行。端正态度,耐心的陪伴成长,对我们来说就是非常好的收获啊。这是杨老师给我们展现出来的强大的戏剧的魅力的影响呢。

@李彦

有个妈妈说穿了紫色衣服觉得抱歉,那个完全没事的。(但是)昨天有个穿了特别花的连衣裙还戴了皇冠,还有的穿了粉色纱裙,我理解妈妈和孩子爱美的心情,但在戏剧课当中,这是大忌。戏剧的境界是要求人要隐没在环境当中,不需要你表现的时候,你就是背景,不会凸显出来。

@未央

群主发现的问题也是我们家长看在眼里的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家长不断提高修养才会润化孩子的心灵,跟着文话童心,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有无限的成长空间,支持群主各色。

五论  真心的爱

内心有爱,是课程的最高境界

@汶

昨天有个小女孩紧张到不停眨眼,杨老师注意到之后不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但是却看似无意地夸奖她至少两次,逐步帮她增加自信,孩子后来明显紧张程度缓和了很多。杨导上课不但讲了戏剧表演,还融入了教育和心理学啊。

@钱金蕾

我们家就是那个眼睛眨眨眨、紧张得不敢自我介绍的钱钱,特别感谢杨老师的润物细无声的鼓励,也感谢各位小朋友和家长的包容,她后面能主动上去参加表演,让我很是激动。

@Alice Sun

我觉得最感动我的就是,当时李彦说一个下午其实可以做两场,但是文话童心坚持做一场,就是为了保证质量。

@坤厚载物,芳意长新

今天最大的收获是:娃竟然主动合影啦,自从三岁半开始到现在快五岁了,无论什么活动、无论多么好看的剧、多么有意思的活动,哪怕娃上一秒哈哈大笑,一到合影环节,只有两字“不要” ,今天最后竟然蹦蹦跳跳自己上去了,历史性的一刻啊!

@茜茜

孩子真的是有自己的想法,需要认真地倾听他们的心声,我们的收获也很多,词穷,无法形容。

@郑闳

上一次课对大人和孩子都是滋养,跟着大师们学习,不是说孩子一定要成为艺术家,学习真善美这些都会成为孩子成长中的一束光。

六论  集体的力量

文话童心,有温度的地方

特别感谢:

热心帮助布置场地、维护秩序的朋友们

小志愿者@宝宝桐的桐桐

志愿者@菜的小小菜  @葡萄叶  @李彦  @小宝妈  

下面发奖环节:

戏剧嘉年华完美落幕,劳动节里劳动最快乐,“文话大力士奖”出炉,当当当当!

干啥事不得走点心呢,比如发圈~

“发圈走心奖”还在火热评比中,感谢大家的关注,赞你们的教育理念,当当当当!

这位戏精妈妈原来是FBI+精算师出身,一箭N雕,小编佩服得紧!

把戏剧嘉年华当成一次高考的预演,同时还挖掘出父子二代戏精,高!

小编终于对上号了,你就是那个“风一样的女子”,小兔子演得好美~

善于观察、敢于尝试的丢丢,加油!好样的!

会会全会,她在厚积,等待即将到来的绽放。

大童家长看到此处一定很happy,下一期戏剧社抢名额时,竞争对手就算少1个也是好的呀!

说了这么多成就“牛课”的因素,其实归结起来无外乎内因+外因。考察某个课程的时候,找组织者聊聊,看其是否“发乎于心”,找任课老师聊聊,看其是否“践之于行”。

如果再刁钻一点,在众多评判标准中只让挑一个,那我就选“心灵引导”——“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焰”。

人生有涯知无涯

让戏剧点亮人生

欢迎联系客服wenhua_mengmeng,

加入文话童心育儿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