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专访|穿行在城市和雨林之间的野生动物

 文话童心 2020-08-08


赵老师给文话童心的孩子们讲过两次视频课,听过课的小朋友大朋友都马上被他迷住了。奇妙的热带雨林画卷在赵老师的讲述中徐徐展开,大到亚洲象,小到黄猄蚁,仿佛都是他的老友,听着听着,你身在家中一隅,心早已跟着飞到了大自然。


《大湄公的自然脉络》插画

爱自由的鸟人儿



赵老师本名赵怀东,是“山一自然”的创始人,“大湄公的自然脉络”系列自然绘本主编,中国探险协会生态探索项目特别顾问,曾任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西双版纳亚洲象项目主管、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西部项目主任。

他观察及研究鸟类20年,记录了中国大部分鸟种,足迹北至漠河、南至西双版纳,对全国大部分陆地生态类型都开展过细致调查。赵老师曾在西藏羌塘开展生物多样性调研及保护工作近十年,因著有《第三级的馈赠》《与兽同行》等书而被国内野生动物爱好者熟知的美国野外生物学家乔治·夏勒,曾是赵老师在羌塘共事的同事。赵老师扎根在云南西双版纳17年,除了在西藏工作的阶段,大部分时间都在西双版纳工作生活,这些年他已经走遍了版纳有亚洲象存在的每一片森林。

这些经历记下来让人目不暇接,但赵老师觉得再简单不过了,有些人就是一直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

赵老师小时候住在地质部大院,每天上学放学要两次穿过地质博物馆,对各种矿石化石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以后肯定是要在自然中生活的,这个想法赵老师从来没动摇过。

于是在选择大学时,赵老师唯一的判断标准是这个学校是否开设有“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专业。当时国内只有东北林业大学符合要求,赵老师欣然前往。因为热爱,他和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相聚在一起,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成为了现在国内野生动物研究和保护的中坚力量。

赵老师微信名为“鸟人儿”,这个名字他已用了20年,从在大学期间创建观鸟社团开始,赵老师的一半人生都在大自然中度过。

林中岁月凝固了时间的流动。在最接近自然的地方,一个人也更接近他的灵魂。

野外生活的浪漫之处



我们对野外生活的想象,不外乎野生动物灵敏迅捷,山间风光开阔舒朗,再不然就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诗情画意,总之充满了浪漫色彩。我们拿这些想象去向一年中有将近一半时间都在野外度过的赵老师求证:野外生活是这样美好的吗?

赵老师哈哈大笑:野外生活确实浪漫美好,但是和你们想的这种“浪漫”有点不一样。

户外爱好者一年去一两次野外露营,可能对自然的印象确实是这样。但是赵老师和同事们做科研,一天至少要徒步15-20KM,单次无间歇野外调研3-7天不等,一次整体科考常常要持续1、2个月,帐篷、生活用品、科考仪器常常要全部随身携带,每人负重至少在20KG以上。

而且和驴友们不同,野外工作不是哪里风景好去哪里,必须按照科学设计的样线行进,经常连路都没有。山间的独木桥你见过吗?山中河流横宽六七米,一根树干削去表皮,表面只有20-30CM宽,搭上去就是一座桥。最可怕的是雨林中潮湿多雨,“桥”的表面早就长满青苔,一步一打滑。若是野外生活经验不足的人,空手走独木桥都要胆颤,赵老师和伙伴们背着20KG重的行囊,翻山越岭涉水过桥都是常事。

“危险吗?”

“当然危险,也曾经发生过同伴失足落水的意外。还好救了上来,但马上需要有人背他下山去医院。”

我们听得胆战心惊,赵老师云淡风轻:“大自然就是这样,环境风险较大,我们需要特别的小心就是了。”

“那山中还有很多野生动物呢?遇见猛兽的时候怎么办? 该跑还是打?

赵老师的答案绝对出乎意料:“继续做你的事,或者悄悄避开,不要招惹它们就是了。”

“遇见老虎也不跑?”

“都一样。其实大象远比老虎可怕,大象的个头太大了,发起威来人根本不可能抵抗。但是野生动物也有很重要的一个特质,不认识的东西它们不会去招惹。正的野生动物很少见到人,它们不知道人是否安全,所以如果你不去打扰它们,它们也不会主动伤害你,完全可以相安无事。”

看我们半信半疑,赵老师举个例子:“如果在野外看到一种没见过的蘑菇,你敢吃吗?不敢吧,野生动物也一样。对于它们来说,你就是那朵毒性未知的‘蘑菇’。

冬季荒原  摄影  赵怀东

常年风餐露宿,觉得辛苦吗?热爱抵万金,这些可敬的野生动物专家们并不觉得自己与别的工作相比特殊在哪里。赵老师不仅乐在其中,还格外享受,他说:“幸福就是苦难中历练出的点滴甜蜜。”在工作之余,赵老师拍摄了很多动植物的照片,在他的镜头下,大自然美好而丰盛。想来在镜头后面看着这一切的时候,赵老师必定觉得喜悦和满足。

人类这个野生动物



常年与动物打交道,赵老师怎么看待人类呢?

“人类就是一种野生动物。”赵老师说。

人类是一种动物不稀奇,怎么还成了野生动物?

“野生的概念相对于圈养,人类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野生动物,人类社会也遵循着自然界的规律。如果不相信,你现在可以提出人类与野生动物的不同之处,我来给你解答。”赵老师抛出问题。

我们各自思索,不断提问,又不断被赵老师驳回。人类社会不仅从来没有脱离过自然,其运行规则也一直遵循着自然的规律。就连人类耗费无数精力研究论证的经济规律也不神秘,其本质与自然界的雨林循环颇有共通之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野生动物”,仿佛一下子失去了优越感。

“所以我并不赞同‘人和动物平等’的观念,当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其实就是先把人类放在了高于动物的位置上。” 赵老师说。

我们对自我和自然的认识也许应该升级。对人类来说,自然既不是慈爱而包容的母亲,也不是脆弱的、等待人类拯救的婴儿。自然在按照自身的演化规律安然前行,人类只不过是这个庞大链条中的区区一环。

因为有这样的思考,赵老师对自然更加敬畏,对环境和生物的理解也更透彻。但你如果据此判断赵老师像不愿回归现代社会的隐士,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那就大错特错了。作为常年穿行于城市与雨林之间的野生动物,赵老师是如此的随遇而安,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如鸟归林,在喧闹的北京也一样舒适自然。更难得的是他随和通透,充满人生智慧,完全不像谢耳朵之类的科学怪咖。

赵老师很幽默:“这得益于我见得生物多。大自然中什么奇葩的动植物都有,它们也都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空间。反观人类社会的种种,不管什么样的人做出多么离谱的事,我都不会觉得奇怪,都能接纳。”

越了解,就越包容。与世间周遭的人与事妥帖相处,一定是大自然给予赵老师的神奇馈赠。

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源于自然



工作之余,赵老师正在为孩子们编一套绘本,叫做《大湄公的自然脉络》。湄公河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它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沿岸生态变化多种多样,孕育了东南亚国家的独特的地理和文化。马上要面世的其中六册“纷繁版纳”,正是赵老师生活和工作的地方。生活在钢筋森林中的小朋友,一定不能错过这份来自热带雨林的礼物。

带孩子们认识自然,正是赵老师一直在做的事情。

《大湄公的自然脉络》插画

赵老师曾经受邀在学校给孩子们讲野外生物,他从不避讳自然界残酷的一面,生物要想存活下去必然要经过酷烈竞争。老师们开始有些担心孩子们是否应该有选择地接触真相,赵老师坚持给孩子们展示真实的自然界。后来效果非常好,孩子们并没有觉得可怕,反而受到了鼓励,他们懂得面对困难时也不要害怕,因为每个生命都需要直面挑战。

这只是自然给孩子们的诸多馈赠之一。自然是所有生命的承载,是无尽智慧的集合,人类对知识的积累都源于对自然的观察和解读,所以认识自然是认识人类社会的基础环节。大自然丰富而真实,能充分满足孩子们永无休止的好奇心。当孩子出于内心的渴望去不断追寻未知,发现科学的缜密和自由,他们就形成了宝贵的探索精神,这将会是使孩子受益终生的能力。

更何况大自然是人类永恒的心灵家园,疲倦和焦躁的时候,清风明月、高山流水能给我们带来多少抚慰和滋养,相信是曾经得益过的你深有感触的。

对自然的热爱归根结底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赵老师就是如此。将认识自然的钥匙交给孩子,也会是我们送给孩子的一件美好礼物。

自然小课堂招募令

邀请对自然充满好奇心的小朋友,在“向自然学习”的课程中,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云端的气息,看看到底谁才是地球的主人;让我们一起用特别的视角去解读自然,了解生命的智慧和自然的深不可测。

扫码加客服 | 欢迎一起聊育儿

●  微信号 : wenhua_mengmeng  ● 

新浪微博:@文话童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