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刀赴会鲁子敬

 新用户66885325 2020-08-08

读更多美文,敬请关注黄河歌者:微信公众号huanghegezhe,《简书》搜索黄河歌者。每天为您推送有特色的文章。

单刀赴会鲁子敬


历史惯会捉弄人。很多事情口口相传就失掉了原先的模样,所谓“三人成虎”是也,经过大师们的创作后更是如此。《三国演义》中忠厚长者形象代言人鲁肃总让人内心里有一种“好人无能”的感觉,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就一出“单刀赴会”,《三国演义》也把关羽和鲁肃两个主角人物进行了对调,算是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此一回书评就来看看这个敢于单刀赴会的鲁肃是个何等英雄人物。

一、鲁肃生平

鲁肃(公元172年-217年),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战略家、外交家。

鲁肃出生于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平时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曾经资助过周瑜一囷(音qun,逡)粮食。197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得到孙权赏识。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周瑜去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后任汉昌太守,授偏将军、横江将军等职。217年,鲁肃去世,享年45岁。

现在鲁肃墓有三处:一是湖南省岳阳市鲁肃墓。岳阳古名巴丘,是鲁肃生前镇守的城池,岳阳楼最早就是鲁肃的阅兵台。岳阳鲁肃墓位于岳阳楼以东,坟堆耸立如丘,占地面积为800平方米,周围砌有石栏杆,显得肃穆庄重,使人肃然起敬。1956年被列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二是湖北省武汉市鲁肃墓。武汉汉阳龟山古称大别山,后因纪念鲁肃改为鲁山,到明朝才改成现在的名字。鲁肃墓原位于龟山南麓,1955年因修建长江大桥而迁至山腰的鼎园。三是江苏省镇江市鲁肃墓。位于镇江市北固山,由于战乱,原墓地已经不知所踪,如今位于北固山上的鲁肃墓是近代所立,与东吴猛将太史慈墓相毗邻。


二、杰出的战略家和外交家

周瑜的“囷米之交”。鲁肃出身于富豪家庭,但他不但不治家事,还大量施舍钱财,卖出土地,以周济穷困,结交贤者。平时学习击剑骑射,招聚少年,给其衣食,往来南山中射猎,讲武习兵。周围看不顺眼的人都在背后说他肯定是鲁氏家族的败家子。

当时的周瑜任居巢长之职,听说了鲁肃的名气后,带数百人来拜访,请他资助一些粮食。当时,鲁肃家里有两个大囷(圆形大粮仓),每囷装有三千斛米(一斛是十斗,一斗是十升,一升1.25斤)。周瑜刚说出借粮的意思后,鲁肃立即手指其中一囷,赠给了周瑜。经此一事,周瑜确信鲁肃是与众不同的人物,主动与他相交,两人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朋友关系,后世称鲁肃与周瑜为“囷米之交”。后鲁肃投奔过袁术又离开。

不久,周瑜随孙策东渡长江,鲁肃与他同行,把家留在了曲阿。见到孙策后,孙策很赏识鲁肃。后来,鲁肃的祖母去世,他回家去办理丧事。

鲁肃的合榻之策。孙策去世后,经过周瑜积极推荐,鲁肃终于投奔到孙权帐下。孙权约见鲁肃后,两人想见甚欢,最后合榻对饮。孙权说:“当今汉室如大厦即倾,四方纷乱,我继承父兄基业,想建齐桓、晋文那样的功业。请问先生有何良策助我?”鲁肃回答说:“当年汉高祖刘邦想扶保楚国义帝建功立业,但并没有如愿,是因为项羽作乱。现在的曹操,就如当年的项羽。以我的个人见解,汉王朝气数已尽,曹操也不可能马上除掉。我替将军您考虑,只有鼎足江东,等待天下形势变化。现北方正是多事之秋,您正好借助目前乱局,首先剿除黄祖,继而进伐刘表,巩固长江以南统治地区,然后就可以称帝建号进而夺取天下,这正是当年汉高祖追求的大业!”孙权很欣赏鲁肃的见解。东吴大谋士张昭认为鲁肃不够谦虚,多次非议诋毁他,但孙权却对鲁肃另眼相看,非常器重。

周瑜的坚强同盟。鲁肃尽力辅佐孙权,每遇大事,他都参赞谋划,且思深虑远,有过人之处。208年7月,曹操率军南征,集结大军于南阳,并迅速不战而得荆州,江东震动,迅速分成主和与主战两派,孙权举棋不定。鲁肃是主战派代表人物,他故意以言语激孙权说:“曹操这个人物不简单,确实是个难以对付的敌手。尤其是他刚刚消灭了袁绍,兵精粮足。现在正挟胜利之威,讨伐丧乱之国,我们肯定打不过曹操。不如您派遣兵将帮助曹操讨伐刘备,并且把您的家属送到曹操封地邺城为质。如果不这样做,那要很危险了。”(《三国演义》把这段话安在了诸葛亮身上。)孙权冲冲大怒,要斩鲁肃。鲁肃说:“今事已急,即有他图,何不遣兵助刘备,而欲斩我乎?”孙权这才明白了鲁肃的真实用意,不再犹豫观望,派兵帮助刘备抗击曹操。

之后,孙权派遣鲁肃出使夏口,向刘备说明来意,和刘备共论天下形势,劝刘备与孙权联盟,共拒曹操。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去柴桑会见孙权。此时周瑜正在外地,鲁肃劝孙权将周瑜召回。周瑜的归来,更加坚定了孙权的抗曹决心。孙权授权周瑜主持战事,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帮助周瑜出谋划策,终于在赤壁大败曹军。


鲁肃的单刀赴会。赤壁大战之后,孙权更加倚重鲁肃,常把他称作自己的邓禹。刘备派人谒见孙权,请求借荆州。孙权手下大将吕范等将领劝孙权扣留刘备,周瑜在外地,也上疏陈说此意。只有鲁肃从长远考虑,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孙权听从了鲁肃的主张。曹操听说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的消息时正在写信,震惊得毛笔掉到了地上。

周瑜病危,写信给孙权,推荐鲁肃代替自己。孙权采纳了周瑜的建议,当即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替周瑜统领部队。214年,鲁肃随孙权攻破皖城后,他改任横江将军。

刘备平定益州后,孙权请刘备归还荆州中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不肯。孙权派吕蒙率军进攻,长沙、桂阳二郡望风归附,唯有零陵太守郝普坚守不降。刘备得知后,亲自引兵五万从成都赶回公安坐镇,派关羽率军三万争夺三郡。孙权也从秣陵进驻陆口,派鲁肃率领一万人屯守益阳,和关羽对抗。

鲁肃为了大局,邀请关羽在边界相见,双方军马在百步之外,只允许将军带单刀赴会。鲁肃在会上当面指责关羽:“当年你们兵败自远方而来,没有立足之地,我们才将荆州借给你们。现在你们已经得到了益州,不奉还荆州也罢,只归还三郡总是可以商量的吧?”鲁肃话音未落,荆州一大将说:“说到土地问题,只有仁德之人才配占有,哪里会有永远占住不放的道理!”鲁肃当即大声喝叱,辞色严厉。关羽此时也操刀而起,用眼光示意那人离去。

单刀赴会没有结果,双方僵持不下,孙刘之间大战一触即发。恰巧曹操进攻汉中,刘备害怕失去益州,只好派人与孙权讲和。双方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属孙权,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属刘备。孙刘就此休兵罢战。

217年,鲁肃病逝,孙权亲为举办丧事,诸葛亮也为他举哀。

三、后世评价

岁月磨去了过去,也冲淡了印痕。想想文武双全的鲁子敬,在《三国演义》里竟成为了那样的一个老好人形象,让人唏嘘不已。今天的事件就是明天的历史,我简单摘录后世对鲁肃的评价,谨供大家参考。

孙权把鲁肃比作刘秀帐下的大谋士邓禹:“孤亦子敬英爽有殊略,孤始与一语,便及大计,与禹相似,故比之。”鲁肃的至交周瑜说:“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说:“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明朝文学家李贽说:“鲁子敬所见,即孔明隆中之言也,真是英雄之见略同。人知孔明,不敬,亦闻见相沿耳。”

当代史学家白寿彝说:“鲁肃始终不渝地坚持孙刘联盟,是因为他看到了联盟的维持与巩固,关系到江东生死存亡的长远利益,这是他目光远大的过人之处。鲁肃一生的活动,证明了他是江东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活动家。”

当代史学家张大可认为鲁肃在某些方面要高于周瑜:“鲁肃是东吴名将,他有智有勇,堪与周瑜媲美,若论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恐较周瑜还略胜一筹。但在《三国演义》中、戏剧舞台上,鲁肃恰似一位仁慈的长者,忠厚有余,才智不足,经常为周瑜、诸葛亮斗智施谋所戏弄,显出一副愚相。然而,《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都是艺术创造,不是史实记载,从艺术角度看,可称生花妙笔,若从史学角度讲,可是历史的颠倒和歪曲。曾在历史风云变幻中活跃一时的鲁肃,他的心计绝不后(逊色于,作者注)人。”

清代文学家王士桢有诗赞鲁肃曰:

将相江东美,英风压上流。

鲁公最忠烈,慷慨借荆州。


黄其军

      作于2018年2月19日 (古历正月初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