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书(六)

 新用户66885325 2020-08-08

读更多美文,敬请关注黄河歌者:微信公众号huanghegezhe,《简书》搜索黄河歌者。每天为您推送有特色的文章。

乐书(六)

 


魏文侯(公元前472年~公元前396年),有次问孔子的弟子、“孔门十哲”之一的子夏:“我冠冕正装端做,悉心倾听古乐,却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睡着,但听起郑卫的音乐却不知疲倦。古乐让我昏昏欲睡,新乐却让我兴奋不已,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

子夏回答:“古乐制作追求气势,齐进齐出,步调一致,气势恢宏,弦匏笙簧一应弦乐都受鼓声指挥。以击鼓开始,以鸣金钹结束,止乱以武,治乱相和,迅疾雅观。君子们于是说,古乐有大道,和修身齐家平天下相和,这是古乐发端。现在的所谓郑卫新乐,追求进退曲折,俯抑无序,奸声淫荡,沉溺不止,演奏者中有优伶侏儒,夹杂男女,不分父子。乐终没有余味可寻,无法比拟古乐大道:这是新乐的发端。现在大王所问是古乐,所喜欢的却是今音。乐和音相比,相近却大不不同。”

魏文侯再问:“敢问到底有什么不同?”子夏回答:“天地四时有序,万民有德,五谷丰登,疾病不生,凶险不发,这称为大当。圣人制定父子君臣必须遵守的纪纲,纪纲匡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后才校正六律,和顺五声,弦歌诗颂,这称为德音,德音才能称为乐。《诗经》中说:‘莫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俾(音bǐ,比)。俾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说的就是这件事情。现在大王所喜欢的,难道不是沉溺之音吗?”

魏文侯又问:“敢问这沉溺之音是从哪里来的?”子夏回答:“郑音偏重淫词滥调侵袭心志,宋音偏重沉溺女色萎靡心志,卫音偏重劳苦疲惫烦扰心志,齐音偏重骄纵不端败坏心志,这四种音乐都沉溺音色,害于大德,所以祭祀时根本不用。如果行事恭敬平和,什么事情能不执行?作为人君,要对自己的个人好恶慎之又慎。君主把握得当,臣下执行有力,上行下效,百姓自然服从。然后圣人专门制作了鞉(音táo,桃)鼓椌(qiāng,枪)楬(音jié,洁)埙篪(音chí,迟)六种乐器,这是大德之音。然后用钟磬竽瑟来相和,用干戚旄狄舞蹈。这些都用于祭祀先王庙宇,使官序贵贱各得相宜,这样后世才有尊卑长幼顺序。钟声铿锵有力,君子听到钟声会思念武臣;石声如磬,君子听到磬声会思念封疆大臣;丝声悲哀,君子听到琴瑟声会思念忠义之臣;竹声滥杂,君子听到竽笙箫管声会思念理财大臣;鼓鼙喧嚣,君子听到鼓鼙声会思念将帅之臣。君子聆听音乐,并不单单为听那铿锵乐耳、绕梁三日不绝的音响,而是与内心世界相和。”


宾牟贾是周王室的大夫,精通礼乐,有次孔子和他谈论起礼乐。孔子问:“《武》开始敲击时用时很长,这是什么原因?” 宾牟回答:“这是因为武王当时得不到多数人支持。”

孔子问:“其音乐反复咏叹,这又是为什么?”宾牟回答:“那是心存疑虑,担心不能成功。”

孔子问:“但《武》乐舞蹈一开始就迅猛刚健,这是为什么?” 宾牟回答:“这是说要当机立断。”

孔子问:“《武》乐的舞蹈动作是用右膝着地,这和习惯中的舞蹈左膝着地很不相同,这是因为什么?” 宾牟回答:“这不是《武》乐原有的动作。”

孔子问:“《武》乐声音贪婪殷商,这是为什么?” 宾牟回答:“这并不是《武》乐原有曲调。”

孔子问:“这不是《武》原有曲调,这是什么曲调?”

宾牟回答:“这是因为有司记载失传了。如果不是有司失传,那只能是武王志向荒废。”孔子说:“我专门向苌弘讨教过《武》乐,他说的和大夫一般无二。”

宾牟贾慌忙离席向孔子请教:“《武》乐敲击鼓警众时间很长,迟迟不进入正乐,我所了解的仅仅限于此,苌弘也这样解释。据我所知,稍微迟缓一点就可以了,为什么非要这么长时间?”

孔子回答:“您先请坐,听我细细给您讲来。乐是过去事件的再现。《武》乐开始时,舞蹈者手持盾牌长久站立,象征武王举事兴兵;舞蹈者整装待发,象征吕太公要发号施令;舞蹈者席地而坐,象征周公召公战后治理国家。《武》乐第一遍奏曲自北方开始,象征北进朝歌,进发灭商。奏曲第二遍,象征与殷纣的殊死博战;奏曲第三遍舞蹈者向北,象征周朝军队凯歌而还;奏曲第四遍舞蹈者向南,象征着南方诸侯归附;奏曲第五遍,象征分封诸侯,周公、召公任左右二伯;奏曲第六遍,舞蹈者排列成行,象征尊崇天子,振天子之威讨伐四方,威势盛于中国。舞蹈者分进分出,表示战事成功。排列久立,是等待诸侯到来。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周武王在牧野之战前的誓言吗?武王克殷之后,没有来得及走下战车,就先把黄帝的后人分封到蓟地,把帝尧的后人分封到祝地,把帝舜的后人分封到陈地。他走下战车后,马上分封夏的后人到杞地,分封殷的后人到宋地,追封王子比干的陵墓,释放箕子等囚徒,让他们继续掌管朝廷礼乐。下令废除殷纣苛政,增加士人爵禄。然后率军渡过黄河向西,遣散军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分封有功将帅为诸侯:这样天人人都知道周武王不再动用刀兵。天子行郊射之礼,到东郊射礼演奏《狸首》,到西郊射礼演奏《驺(音zōu,邹)虞》;广求贤良,让天下贤良人士穿上裨衣冕冠等礼服,插笏板于衣带,鼓励勇士们弃武从文;天子在明堂中祭祀先祖,百姓为人子行孝;朝廷行朝觐之礼,诸侯为贤臣尽忠;天子亲耕藉田,诸侯敬奉先祖;建立学校,在太学奉养三老五更,天子亲自教化诸侯百姓,崇尚尊长敬老,行孝悌之道。这样,周朝的教化远播于四方,礼乐相辅相成。正是因为这些,《武》乐开始时,舞蹈者长久站立,进入正乐较慢,这不是理所应该的吗?”


黄其军

    作于2020年2月13日(古历庚子年正月二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