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本在手,15位中国摄影大师全都有

 米拍摄影社区 2020-08-08

 -此篇文章稍长,请耐心阅读- 

纵观摄影领域风云人物,相信各位书友都能如数家珍般道出布列松,森山大道,荒木经惟等名字。没错,多数是国外大师在摄影艺术史上永垂不朽。那,中国的摄影界翘楚呢?难道少了?馆长今天推荐的这本书,就为你梳理了中国的摄影大师。

看到书名的时候,馆长有些看轻了,觉得可能是什么大杂烩之类的吧,你懂的,馆长现在喜欢大师的作品集较多。可是,看到目录的时候,馆长是服气的。

包括馆长之前重点推荐的庄学本、孙明经在内,基本囊括了20世纪最好的摄影大师。刘半农陈万里、郎静山、张印泉、吴印咸、郑景康、庄学本、金石声、孙明经、沙飞、方大曾、张才、徐肖冰、石少华、齐观山,个个能顶半边天,放在一起的效果简直是炸裂。

  刘半农  

刘半农(1891-1934)丨文学家 、语言学家、教育家、 语言理论奠基人、诗人 ,同时还是国摄影理论奠基人。


以前馆长以为刘半农只是一位诗人,那首《教我如何不想她》简直美得让人落泪,现在才知道,原来刘半农先生还是一位摄影家,馆长真的是才疏学浅呀。

《静》

《齐向光明中去》

刘半农学习摄影始于十七八岁。1923年,他到法国留学,业余时间喜爱研究摄影艺术,巴黎有什么摄影展览他都看,有什么摄影书报刊物,他也看。1925年学成回国,在北京大学执教以后,他对摄影的兴趣更浓了,并于第二年加入“北京光社”。

《莫干山之云》

《人与天》

他先后展出和发表了《舞》《夕照》《垂条》《泪珠中的光明》《在野》《人与天》《着墨无多》《静》《山雨欲来风满楼》等题材不同、风格新颖的摄影作品。逐渐成为北京摄影界的活跃分子、光社的代言人。

《客去之后》

《曲径》

在当时的摄影爱好者中,刘半农的过人之处是理论创造,曾于1927写出了一本《半农谈影》的专著,是国内第一本系统全面地阐述摄影创作艺术理论的书

在那个照相都去照相馆,大多还是呆滞刻板的人物照片的年代,刘半农已经开始提倡摄影写生,开辟了摄影艺术之路。

《夏云》

也许刘半农搞摄影确实是业余爱好,可他却很用心。

  郎静山  

郎静山(1892—1995)丨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曾经获得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颁赠的1980年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他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第一人

郎静山是一个有风骨的人物,他对传统文化精神属性的认同、延伸和再创造,构成了他作品的一种超然的气度和个性。在20世纪30年代,郎静山开创了一条“集锦摄影”的新路,以相机代替画笔,重塑中国画的山水意境,将绘画的高超境界融入摄影艺术之中,并因之驰誉于世界艺坛。

郎静山的父亲喜欢收藏书画、唱戏和照片,使得他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12岁时,他在国画老师李靖兰处学会摄影原理、冲洗和晒印技艺,于是和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的一生都和摄影产生着联系,1950年在台北成立“中国文艺协会”,由郎静山担任主任委员;1953年,“中国摄影协会”在台复会,由郎静山担任理事长,前后达42年之久;1959年,中国文艺协会成立文艺奖,郎静山自第一届起持续数十年担任评审委员;1966年,郎氏发起成立“亚洲摄影艺术联合会”。

他自己说:“拿照相机就是我的生活,相机比太太还重要。

他后来有了“画中有影,影中有画”的美誉,这与他素日里重绘画,仿古法,喜意境的摄影风格密切相关,也是郎先生将中国水墨绘画运用到摄影上,所得“艺术结晶”的外在体现之一。

记得之前流行过一段时间的画意摄影,而要看鼻祖,还得看郎静山。

  张印泉  

摄影史上有“南郎北张”之称呼,南郎指的就是郎静山,而北张就是指的张印泉。

张印泉(1900—1971)参加北平摄影学会第一届影展时留影

张印泉中国主流新闻摄影范式的拓殖者。毕业于北京国立政法大学经济系,擅长风光,人物摄影,精通摄影科学,为我国摄影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张老自幼学习绘画,19岁爱上摄影。他认为摄影这种“真实记录自然景色”的“再现真实”能力是绘画所不能达到的,他主张抓拍,理念是:“看准了,一出现马上抓住”。

摆脱繁琐的家务事后(石景山地区现在办有托儿组织27个。妈妈参加了工作,孩子在托儿所里生活得很好)  张印泉

划到那桃花深处的后湖,颐和园  张印泉

张先生最初的摄影风格跟郎先生相似,以山水、风光、人物摄影见长,只是到了中期遭遇家国变幻(“九一八”)后转向“披露”黑暗、纪录劳动人民生活实际并针对当时“风花雪月”式摄影提出“明朗、简洁、生动、有力”的创作要求。

春风童戏  张印泉

他还有一个让人不得不提到的地方是后期身处日本帝国主义威慑下的北平,满心愤懑化为斗志,闭门研究摄影科学技术,整理出摄影专业知识相关书籍《摄影的原理与实用》《摄影应用光学》《人造光学摄影》,为当时中国的摄影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理论上的有力支撑。

据张印泉的孙女张国灵回忆,她爷爷一生谨慎,且喜欢一个人独处。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张印泉并不习惯于冲到舞台的正中央,更愿意站在一旁静静观看。

馆长一直觉得“相有心生”,一直比较低调的张印泉作品也显得内敛,即使生前无人识,他对中国摄的贡献无法忽视。

  沙飞 

说起沙飞,当然就离不开鲁迅,从崇拜鲁迅,到结交鲁迅,到拍摄鲁迅的葬礼而引起轰动,他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沉寂和非难。

沙飞(1912-1950)丨中国摄影史上第一个提出摄影武器论的人

这是后人对他的一些评价:

沙飞是中国摄影史上第一个提出摄影武器论的人,

沙飞是中国革命军队第一位专职摄影记者,

沙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新闻摄影机构的第一任领导者,

沙飞和他的战友们创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份新闻摄影画报(晋察冀画报),

沙飞和他的战友们拍摄和保存了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完整的照片档案,

沙飞和他的战友们建立和发展了中国革命摄影队伍……

白求恩的“小鬼”何自新给他煮了一枚深得其意的嫩鸡蛋,白求恩奖励了他一本书,并摄影留念  沙飞摄 1938

1938年,《救亡日报》记者叶文津采访白求恩与聂荣臻。 沙飞/摄

那个动荡的年代,每一个人都想要为保护自己的家园出一份力,有的人拿起了抢,有的人拿起来笔,而沙飞拿起来了相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影像。我们所看到的鲁迅、白求恩、聂荣臻以及抗战照片,大多出自沙飞之手。

1937年10月,八路军骑兵挺进敌后。沙飞/摄

1937年,八路军铁骑冲破平型关,长驱出击。沙飞/摄

沙飞原名司徒传,出生在广州一个商人家庭。1936年8月沙飞不顾家人的反对,离开汕头前往上海,追寻他的摄影之梦。

1939年5月,电影演员陈波儿为军事操练的女八路拍照。沙飞/摄

1939年6月,河北阜平县青年报名参军。沙飞/摄

在到上海一个多月后的10月8日,沙飞见到了鲁迅。“第二次全国木刻运动展览会”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九楼举行,沙飞和朋友们一起筹备展览,忙得不亦乐乎。在展览的最后一天,鲁迅先生来到展览现场和青年木刻家们交流,沙飞拿起相机激动地拍下了鲁迅。

1936年10月8日,鲁迅在第二届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的音容笑貌。沙飞/摄

当沙飞还沉浸在见到鲁迅、拍摄到鲁迅的兴奋中时,却在11天之后的10月19日突然接到了鲁迅去世的消息,他来不及细想,迅速奔向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的寓所,拍摄到了鲁迅最后的遗容。

1939年7与7日,抗大二分校运动大会上,抗大二分校文工团在广场演出。沙飞/摄

1939年,山西五台县,小脚妇女往前线送弹药。沙飞/摄

随后,沙飞加入了“战争”,用他自己的方式战斗着,并且结识了白求恩。他擅长为照片赋予更多的深意,在记录历史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人生体验与历史感悟。

1939年,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 沙飞/摄

1939年,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沙飞/摄

沙飞在1950年因枪杀为其治病的日本医生,被华北军区政治部军法处判处其死刑,被枪决,终年38岁。

1940年3月8日,妇女练投弹。沙飞/摄

1940年5月4日,人民武装自卫队。沙飞/摄

沙飞是遗憾的,他在自己最爱的事业上拼搏了仅仅十余年,那么多的理想和愿望还没有实现。沙飞又是幸运的,他的家人一直深爱他,他的战友一直思念着他。

……

15位摄影大师,馆长不能一一介绍,他们都是20世纪最好的摄影家,用一生的摄影经历记录、见证着上世纪中国的历史面貌和岁月变迁,同时对现代中国摄影发展作出了各方各面贡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