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根据护理理论设置干预措施,或者如果应用理论内容? | 护理科研

 Nursing小班长 2020-08-08

昨天我们通过用ABC理论给大家讲解了一下关于护理研究中理论的使用及评价指标问题。

最后给大家留了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根据理论设置干预措施,或者如果应用理论内容?


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个案例:


(图源网络)

孩子淘气是A,C是母亲发火!

人们认为是A导致了C

但是人们没有意识到,是B:母亲认为发火就能不让孩子再淘气,导致了C

如果我们改变了B,就改变了C。 

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创建的情绪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而B代表信念(Beliefs),是指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C代表结果即情绪(Consequences)。

他认为,在大部分情况下,并非是诱发事件A直接引起情绪C,而是A与C之间的B将两者联系到了一起。想要减少负面情绪,就要从寻找不合理的B开始,也就是一个人对某件事的错误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

明白了这个理论,我们其实在设置干预措施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寻找不合理的B开始,怎么寻找?作者给出了答案:不合理的B就是指对于A的错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那我们只需要把这几种情况都列出来,去给研究对象讲清楚,以及类似情况会诱发C的发生。


以护理学上的跨理论模型为例子:


跨理论模型由行为变化阶段、行为变化过程、决策平衡和自我效能四部分组成。变化阶段表明何时发生行为转变;变化过程解释行为转变如何发生;决策平衡和自我效能在行为变化的整个过程中起着决策、强化的作用,是影响行为转变的重要因素。

行为变化阶段是跨理论模型的核心部分,它指出行为转变是动态变化、循序递进、不断强化的过程,由5个连续的阶段组成,依次为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

跨理论模型认为在不同的行为阶段个体的行为动机和行为需求均不同,为了改变个体的不良行为,必须清楚个体行为所处的阶段,然后根据其阶段特点和实际需求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才能促使个体行为正向转变。

所以,我们设置干预措施的时候,就是根据上面的解释去设置,我们看一下其他老师设置的内容:

所以,其实就是根据理论的内容逐一设置干预内容即可。护理研究中的理论很多其实是一个“流程”的描述。我们去套用即可。

希望能给老师们一些提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