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一位唐朝诗人塑造了后世日本人的性格?改变了中日两国的历史?

 历来现实 2020-08-08

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先生,

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

您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

您对日本之贡献,

恩重如山万古流芳,

吾辈永志不忘。

位于洛阳龙门石窟附近的白园,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墓园,以上文字,出自白园中的一块纪念碑刻,那是1988年日本人在这里立下的。

说也奇怪,白园中的纪念碑刻,日本人立的比中国人立的还要多,日本人对白居易的感情竟然如此专注而狂热?因何而起?

白居易,字乐天,中晚唐著名诗人,日本人习惯于称呼他为白乐天,到现在日本还有一家乐天公司,韩国乐天创始人从小也是生活在日本。

在日本流传的白居易作品集《白氏文集》收录白居易诗4000首,比在中国流传的近3000首还要多上一千多首。在日本平安时代,你一说文集这两个字,那就等于说《白氏文集》,别无分店。

自白居易的诗登陆平安时代的日本后,从天皇本人,在日本全国掀起的白乐天的阅读狂潮经久不散,直接催生了被称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国民文学”的《源氏物语》,开辟了“物哀”的国民性格。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这二位比白乐天的名气又大,生活年代更早,为什么他们的诗没在日本形成这样的影响力?

答案有如下几个:

一、名气

名气不是指现在的名气,而是指白居易生活的那个年代的名气,当时,白居易拥有比他俩更多的名气。李白杜甫的诗之所以能有后世的盛名,也离不开白居易、元稹等人的大力推荐。白居易的名气,从他过世后,唐宣宗的缅怀诗中就可略见一二:“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看到诗中的“诗仙”字眼了没有?这说明当年的李白脑袋上还是不存在这顶桂冠的。

二、时机

据《日本文德天皇实录》记载,白居易的诗传入日本,是公元838年,当时的白居易已经67岁了,但仍好好的生活在洛阳。也就是说,日本天皇拿到白居易诗的时候,白居易还算得上是个当代名士。当日本天皇发现了白诗的妙处,将完整《白氏文集》收藏完毕后,由于晚唐变乱,遣唐使停止派遣,白居易的诗遂成绝唱,之前的不出名,之后的不引进,系统引进的《白氏文集》成为难得的代表性诗集。

三、结集

相比于李杜二人,白居易的一个好习惯直接成就了这样的结果。白居易喜欢把自己的诗作结集,分门别类,系统整理,把它们分为闲适、感伤、讽谕、杂律四类并集合成册。日本人很轻易的就完成了《白氏文集》的收集工作。

四、内容

日本人对白诗的喜爱,主要体现在他的闲适与感伤风格的诗作上。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一个心理误区,即日本人本来就喜欢“物哀”,睹物思怀,以物拟人,白诗的风格暗合了他们的心态。刚才上文也讲了,是白诗启发了《源氏物语》,《源氏物语》开创了“物哀”的国民性格,也就是说,看着绚烂美丽然而很快就将凋零的樱花,就想到人生命途多舛的日本人,最早正是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启发。

既然后世日本的国民心态,离不开白居易的塑造。我们不妨假设一下,要是浪漫飘逸的李白或忧国忧民的杜甫代替了白居易在当年的地位,唐代后的日本历史和中日两国关系的走向,将会是怎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