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用炭火盆取暖,却不会一氧化碳中毒,就是因为建筑接地气!

 历来现实 2020-08-08

用炭火盆、用煤炭、煤气,甚至用汽车发动机取暖,如果燃烧不充分,都会产生一氧化碳排放,吸入过量,那就是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非常容易和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一种碳氧血红蛋白,减少了红细胞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窒息。正常人血液里的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小于2%,大于这个数值就会引起神经系统反应,烟民的碳氧血红蛋白浓度一般是2%—4%,到了5%,冠状动脉的流速就开始有变化了。到了10%-20%,属于轻度一氧化碳中毒,赶紧呼吸新鲜空气,问题不大;30%-40%是中度,可能进入昏迷状态,超过50%就是死亡线,不迅速施救,会马上死亡。

炭火盆里放的是木炭,只要符合不充分燃烧和不迅速扩散这两条,一定会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现象,不关你是古人还是现代人,机理不会有变化,古代因此而死的也有大把,甚至末代皇帝溥仪差点也因此仆街。

溥仪的回忆录里记载过,他在某日半夜一点被叫醒,醒来时发现昏昏沉沉,显是中了煤毒,不仅是他本人,两个伴寝的太监也早已陷入昏迷,溥仪被搀到别的屋子又晕倒了,估计当时已经进入中度一氧化碳中毒情形,巡查的太监再晚一阵子,后果不堪设想,至少伪满洲国的皇帝是当不上了

发生这件事情的时间是在溥仪的青少年时代,地点是故宫,早年的故宫有两大奇怪现象,没有厕所,没有烟囱。

没有烟囱是因为烧的是地暖,准确点说叫地炕,比较大的宫殿内都是这样设计的。

由于明清各代,故宫火灾频发,故宫内部木制构件太多,必须注重防火功能,所以采取相对安全的地暖措施,小一些的宫殿自求多福,有个小手炉暖暖手也是一种办法。

通过这种地炕的方式能使排烟比较顺畅,估计溥仪出事那天使用的木炭有问题,导致燃烧不完全,或者风向有变,借来了东风,看图可知,排烟口一般选在东山墙。

古代民间多采用烟囱实现排烟功能,为了怕火焰余烬掉落到附近的柴草堆上,通常还要把烟囱进行加工,“曲突徙薪”,就是把烟道由直改弯,“突”字同“堗”,在古代代表烟囱。

即便是烟囱排烟不畅,古代房屋的特性也会最大限度挽救生命,因为它们不像现代住宅使用混凝土和塑钢玻璃,密封性差了很多。

一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要略轻一些,正常情况下会悬浮在空气之上,古代房屋的屋顶多使用木制房梁构建,梁上有檩木,檩木上用椽,上面覆盖瓦片,有很大透气性;窗口使用的是油纸或丝纸,也都有一定透气性;另外门、窗等部位的密闭性都不强。


杜甫诗中那种底层民众经常被“秋风所破”的茅草屋就更加不必说了。

所以,比起现代人来说,古代的医学理论未必扎实,取暖方式也险象丛生,好在他们在房屋建造这方面,还接着地气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