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札记】老不读三国 少不读红楼吗?暑期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读名著——《红楼梦》

 长尾巴的城市 2020-08-08

暑期怎样引导孩子读《红楼梦》

周会涛

上期回顾

高考作文以花喻人 再不读红楼你就out了为2017年北京高考微作文点赞 周会涛

暑期将至,又会有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会不惜血本、乐此不疲地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美术、音乐、书法、奥数班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其实这是有违孩子的身心健康的,是现代社会极具浮躁的心理反应,是一种劳民伤财的做法。我更鼓励家长引导孩子充分利用长时间的假期,引导孩子读名著,让孩子在名著的熏陶里做一次高尚的心灵之旅。因为名著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浓缩了文学大师们人生智慧,包含了社会知识、人生知识、风土人情、语言交际等等,是孩子们今后人生道路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接下来我就如何引导孩子读红《红楼梦》简单发表几点建议和注意的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读学生版的简读本。众所周知,《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展示了当时社会风情万种的风情画卷,毫芒毕现,巨细无遗,有人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红楼一世界,世界一红楼”。它写作技巧高超,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细节多,人物多,背景复杂,因此有些情节和故事不适合孩子们阅读,也理解不了。而各种层次的学生读本,依照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和接受能力,本着健康成长的原则,剔除了孩子们不宜接受的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对小说进行了精选;而且图文并茂,赏心悦目,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最伟大的文学巨著更需要孩子们从小就接触,进行启蒙,并且伴着成长反复阅读,逐渐消化理解,慢慢品味出名著的博大精深。好高骛远,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反而适得其反,欲速不达。

二,看电视剧。根据经典名著改编的电视剧通俗易懂,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更生动,更能激发对经典名著的兴趣因此,对孩子们来讲,看由古典名著拍摄成的电视剧较好。学经典,看名著当然好,可古典名著情节繁杂,有不少文言文,我们往往看不进去,而电视连续剧,是不少专家根据原著,抓住重点、精华,精心改编制作的,剧中人物鲜明,生动,更能激发他们今后看名著的兴趣,也能起到一定的导读作用。另外,电视剧把死文字变成活生生的人物和场景,故事情节活灵活现,有图像,有声音,有动作,更符合孩子假日寓教于乐的特点。由于天性的原因,孩子们往往对《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视听故事性强,打斗场面比较多的电视剧更感兴趣,反复观看而乐此不疲;而对《红楼梦》这种情节缓慢,冲击感不强的电视剧不太感兴趣,这就要求家长积极引导,认真讲解,让孩子懂得名著的意义,领会其价值所在,培育审美情趣,弄清观看中的疑惑,以达到融会贯通,内心深处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让孩子观看新、旧两版《红楼梦》,在反复和比较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 看红学讲座。读懂《红楼梦》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靠单一的方式效果不太明显,要靠我们立体化,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去解读。就像军事上攻克一个坚固的营垒,在单一形式的进攻难以奏效的情况下,可以凭借空空军、炮兵、坦克部队的支援。在观看简本和电视剧的过程中,适当选择观看一些通俗的红学讲座加以辅助,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刘心武、蒋勋关于《红楼梦》的解读。因为他们的讲解是系统性,通俗化的,深入浅出的,可以大大缩短我们的认知距离,是一条无可争辩的捷径。看通俗讲座可以与看电视剧同步进行,也可独立进行,让孩子对书中的情节预先有个初步了解,然后看简本或电视剧印象会更深。不要怕孩子一时看不懂,对于《红楼梦》这样的巨著,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个不断认知的过程,孩子能认知讲座中的部分内容和观点,哪怕只是多了解一些相关的情节,就已经不错了。

四,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由于受时代局限,作品中有些观点是消极的,里面甚至还有不适合孩子身心健康的内容。俗话说的“老不读三国,少不读红楼”,虽有失偏颇,却也不是对我们没有一点警示作用的。处于身心生长期的青少年,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很容易被故事中缠绵悱恻、卿卿我我的男女情感所沉迷,更需要家长去正确引导,引导他们从作品中汲取高尚的东西,陶冶性情,增长知识之余,排斥悲观厌世的消极因素,不深陷感情纠葛不能自拔。

五,《红楼梦》景点实地旅游。条件许可的话,可以利用暑假时间长的有利条件,带领孩子去诸如北京的大观园,河北正定的荣宁街去旅游,实地感受一下古典文化的深邃内涵,体味一下康乾盛世的画卷,感受书中人物当年的生活场景,在喧嚣的现实中寻求心灵的安宁,对孩子理解原著,也是大有裨益的。

周会涛,资深红米,有小说,散文等在众多刊物发表。

常驻作家 程思良 余途 芦芙荭 姚凤阁 青霉素 段国圣 慕容罗缚 槐里布衣等 常驻诗人 新科状元 埂夫 李云汉

编辑 张红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