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真正的王,大部分周王们,显得相对弱势一些。 能人、猛人、强人,除了孔子、孟子、老子、孙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各种子,还有更生猛的一些诸侯极其将相。 比如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国君与将相。 五霸有多个版本,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是认可度相对较高的一组。 韩魏赵三家分晋,给春秋画上了句号。 战国七雄,说法相对一致一些,就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都是阶段性强国。 秦始皇灭了山东六国,一统江山,结束了战国时代。 春秋和战国有一定的继承性。齐国、楚国、秦国在春秋时代都出过一代霸主,韩魏赵三国是战国新生代诸侯国,继承了晋国的衣钵。 有人看了上篇简文《俩王论宝》,问我魏国国君姓魏,齐国国君为啥姓田。 不太好回答,查了查其他乱七八糟的书,魏国的国君似乎姓魏,韩国的国君似乎姓韩,赵国的国君似乎姓赵,这仨国国君的姓和国名基本一致。 其他国历史更悠久一些,有更复杂的传承,国名和国君的姓大都不一致。 齐国的国君不姓齐,似乎姓田。 原先不姓田,姓吕,姜姓吕氏,姜子牙的后代,后来田氏伐齐,姓田的取而代之,就姓田了。 田姓是由陈姓变来的。 楚国的国君也不姓楚,似乎姓芈。 秦国的国君不姓秦,似乎姓赢。 国和国君的姓,有的一致,很多也不一致。 有些复杂。 里面有国的原因,也有姓的原因。 姓里面还有氏的问题。 那时的氏,似乎更像现在的姓。 那时的姓氏,不像现在的姓这么稳定。 特别是各个诸侯国,周王朝说话也没人听,整天你打我,我打你,灭国灭族的事也时有发生。 很多诸侯国,最早都和周王是一个姓,也是姓姬,后来姓着姓着就变了。 还有很多人,为了躲避战乱,也隐姓埋名,换了新姓。 记于2020年7月31日 |
|
来自: 昵称815848 > 《清晨碎语(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