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脉诊的“魔力”,王叔和最知道

 rongma 2020-08-08

脉诊,中医之绝技,也是中医诊病的一大特色,放眼整个医学界,她都独树一帜,堪称国之珍宝,仅凭三部九候之脉,便能知五脏六腑之病,令很多人觉得神奇无比。那么脉诊的“魔力”在哪呢?一起来看看吧!

《脉经》成书背景&影响

中医有个说法,要学医,必读《脉经》。《脉经》就是奠定脉诊,在中医诊断界首要地位极其重要的一本著作。而《脉经》的作者,正是今天故事里的人物——王叔和。

脉诊的“魔力”,王叔和最知道

王叔和,何许人也?

王叔和是魏晋时期的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他一生最突出的贡献是,编著了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

《脉经》非常重要。虽然脉诊从扁鹊时期就开始使用了,但在汉魏晋时期,脉诊却不为医家所重视,这样临床诊断不明,对于当时的病患来说是很危险的。

脉诊的“魔力”,王叔和最知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迫切需要一部脉学专著引起对脉诊的重视,和更好地指导运用脉诊诊断。王叔和融汇了扁鹊、仓公、张仲景、华佗等古代医家关于脉学论述,加上自己的临床心得,写出了这部著名脉学专书,直到现在仍旧影响着中医的诊断和治疗。不仅如此,《脉经》在国外也影响极大。

脉诊的“魔力”,王叔和最知道

《脉经》对今天中医的影响是什么?

01 确立诊脉标准

《脉经》将各种脉象,总结归纳脉象为浮、、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24种,并准确描述了各种脉象的不同指下感觉。如“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脉经》后历代中医著述对脉象的描述,均未离开《脉经》的基本概念。

02 确立三部脉法和脏腑分候定位

脉诊的“魔力”,王叔和最知道

03 总结脉象临床意义

  • 是对脉象主病进行原则概括,如“迟则为寒”,“洪则为热”;

  • 是结合脉、证、病机、治疗进行综合总结,如“寸口脉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虚血去故也。宜服竹皮汤、黄芪汤,灸膻中”等等。

这类对脉象系统的系统总结,反映出当时的脉象病理研究已达到较高水平,同时一直对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