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缘为兵》【二三四】太监忌讳鸡和蛋

 梁佛心书馆 2020-08-08

小说连载《缘为兵》(初稿)未完待续

图/文:梁佛心 

    说起明清两朝忌讳“鸡”和“蛋”这俩字儿,就得说到宦官专权。

    宦官就是阉人,俗称太监,又叫老公。

    现在,很多女性管自个儿的男朋友,或是丈夫叫“老公”。京城老人听上去总觉得心里别扭,总会隐隐地联想起紫禁城里的阉人。

    明朝的太监权势极大,没人儿敢惹。可这太监也有不少的忌讳,也有不少令人难以启齿的地方儿。

    太监最大的忌讳就是“鸡”和“蛋”这两个字儿,因为他们的卡巴裆那儿只有个碗大的疤,没有那个玩意儿。

    专横跋扈的太监们,虽然卡巴裆里空空如也,可他们有势力啊!他们忌讳这两个字儿,他们就可以禁止别人说这两个字儿。

    太监们不许说这两个字儿,民间百姓该怎么办哪,没办法,凉拌(办)呗。在民间,只好给有“鸡”有“蛋”的词儿都改个名儿。

    鸡蛋改名儿叫了“白果儿”,鸭蛋改名儿叫了“青果儿”,薰鸡改名儿叫了“薰牲口”,卤鸡改名儿叫了“卤牲口”,酱鸡改名儿叫了“酱牲口”。

    鸭蛋发青、鸡蛋是白的,叫“青果儿”“白果儿”还好理解,把禽类的“鸡”叫“牲口”,就实在是令人费解了。

    费解也没办法,骄横残暴的太监们让这么叫,谁敢不这么叫啊?

    还有,做鸡蛋汤,汤快熟的时候儿,往汤里甩打散了的鸡蛋,北京话把这个步骤叫“乱鸡蛋”或是“打蛋花儿”。那时候儿可不能这么说,得说“甩果儿”。

    另有一道传统京菜叫“炸雏鸡”。简单的说,炸雏鸡就是把一只小鸡儿切八块儿,过油炸。不过,在那个朝代就不能叫“炸雏鸡”了,得改名儿叫“炸八块儿”。

    自此,凡是炸鸡,甭管那鸡有多大,甭管您切多少块儿,都得叫“炸八块儿”,都不许叫“炸鸡”。

    众所周知,鸡蛋炒出来是黄的。于是,炒鸡蛋就改名儿叫了“摊黄菜”,溜鸡蛋就改名儿叫了“溜黄菜”。

    桂花儿的花瓣儿大多是黄的,很细碎,西方人给它起名儿叫“木须”。后来,有人就把它直接音译过来了。再后来,又有人特意造了一个“樨”字,叫“木樨”。这就有了把加鸡蛋的菜叫木须菜或是木樨菜的。

    肉丝炒鸡蛋就叫了“炒木须肉”,鸡蛋炒饭就叫了“炒木须饭”,打蛋花儿的汤就叫了“木樨汤”。

    不过,甩大片鸡蛋的汤不叫木樨汤,叫“果儿汤”。之后“果儿汤”也有被误传为叫“逛儿汤”的。

    纯用鸡蛋黄儿做的菜叫“桂花儿菜”,比如“桂花儿干贝”、“桂花儿鱼翅”等等。

    现在有厨师把叫“桂花儿菜”的菜,真的加入桂花儿的。其实,那是对传统京菜菜名儿的一种误解。那菜里是不放桂花儿的,就是把蛋黄儿打成了碎末儿,形似桂花儿罢了。

    用鸡蛋清儿蒸的菜叫“芙蓉菜”,比如芙蓉鹤片儿、芙蓉燕菜等等,就是取其形色娇嫩,就跟芙蓉似的。

    另外,变蛋改名儿叫了松花,因为变蛋的蛋白里有松叶似的花纹。   

    总之,在宦官专权的朝代,太监们没有那个玩意儿,但凡跟那个玩意儿沾边儿的,都不能说。所以,鸡蛋就首当其冲的遭了殃。

    哎哟,您看看,虽说扯闲篇儿不怕跑题儿,可咱们这题儿也跑的太远了点儿。跑了题儿没关系,咱们再把他扯回来,反正都没离开陆军璞的那一摞儿日记本儿。

    下边儿,咱们就接着聊陆军璞记录的元旦早清儿的故事。 

    今儿个是元旦,是新年,是一元复始的日子。老天爷也作脸,老爷儿出来了。

    今儿个没出早操,早饭前边儿的时间就稍微宽裕一点儿。

    还没吹开饭号,就有人已经溜达到院子里,一边儿晒着少见而温暖的太阳,一边儿呼吸着新鲜而湿润的空气,一边儿等待着吹开饭号。

    阳光下,是仨一群儿俩一伙儿的等待着开饭的战士,每个战士手里都拿着吃饭用的碗筷儿。

    饭碗基本上都是搪瓷碗,那些碗的样式不一样,装饰不一样,大小也不一样。

    但是,很明显,只有陆军璞的把儿缸子最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