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安全且简单的宋代磁州窑鉴定方法

 新用户36705257 2020-08-08

  装饰技法方面善于利用在化妆土与胎质颜色的反差,加以彩绘、刻剔等多种手法,令对比强烈,风格明快。纹饰题材多为花蝶、龙凤、如意头、人物等,线条流畅,细腻逼真,情趣盎然。亦有不少以书法和诗词作为装饰题材,平添诸多雅致。器形丰富别致,凡生活器皿皆多种多样,最有代表性的器型有:瓶、枕、罐、盆、炉、碗、盘等,其中瓷枕留存的数比较多,表现形式多样化同一类产品亦有数种变化,满足人们不同的日用需要和审美偏好。

  历史上有关宋代磁州窑瓷器的文献纪录,宋代尚未见到,主要集中泛起在明清两朝。明代初年有曹明仲的《格古要论》、王佐《新增格古要论》、谢肇制《五杂俎》、清初《磁州志》、《明会典》、朱琰《陶说》、兰磁州窑瓷器(20张)浦《景德镇陶录》和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等书,磁州窑瓷器在造型、釉色、烧造地及工艺特色等方面均有差异水平的纪录和形貌。

  北宋前期至北宋太祖到仁宗时期,最早五代后期,为磁州窑创烧阶段。北宋中后期至金初,为北宋神宗至金海陵王以前时期【1068~1140】,此时为磁窑发展期。金海陵王以后至金宣宗兴定三年时期【1156~1129】,为磁窑繁荣期。金未至元未,为磁窑衰落期。

  元代磁州窑是北方地区较大的一个民窑体系,它始烧于晚唐,盛于宋金元,其规模和影响之大,使其成为中国制瓷业的重要家族之一。白釉黑花是磁州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手法,它首先在器物坯胎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打底,然后再用毛笔蘸颜料绘画图形,最 后施一层透明釉进行烧造。元代磁州窑是北方地区较大的一个民窑体系,它始烧于晚唐,盛于宋金元,其规模和影响之大,使其成为中国制瓷业的重要家族之一。

  磁州窑是中国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 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 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峰峰矿区的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然而,传统的陶瓷车间绝大多数缺乏自主开发核心技术的能力,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使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不少中小陶瓷企业面临寒冬。

  从陶瓷材料学观察,古代磁州窑枕的质地多呈现胎体疏松,而釉面融化很好,属于釉熟而胎不熟的状态。其原因一是泥料加工的原因;二是烧成制度不同造成的。现代仿品使用的泥料在粗细方面与过去有差别。细究起来,就是坯体原料的分子排列不同。因此二者之间的泥料的可塑性性能有了改变。宋金元时代使用的原料以大青土为主,坯料与现代仿品用料似乎无大区别。但是古代与现代的原料加工手段却不同。过去是采用驴拉耙耙泥,大青土泥浆经过泥槽流动达到粗细的筛选目的。又经过长期的沉浮处理,达到最 好的泥性。现在使用的是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加工,快入磨,快粉碎,快练泥,然后再使用真空练泥机,整个加工周期加快了。而且由于使用球磨研磨,其中又混入不少的其他成分。

  磁州窑是中国老窑口中民窑的代表,也是北方最 大的民窑系,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相对于宋代五大官窑,磁州窑瓷器因为大多是为百姓日常生活而作的器皿,产量很大,且流传到今天的数量也非常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