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周云|| 清 贫 的 文 人

 新锐散文 2020-08-08
东方散文
推实力作家  读文坛新作


东方散文夏季版

清 贫 的 文 人|周云


自古以来,红颜多薄命,文人多蹇穷,清贫二字挟风裹霜,差不多镌刻在历代文人的门楣上。

“行遍天涯等断蓬,作诗博得一生穷。”宋代大诗人陆游贫甚而戏作的诗句,不经意间却揭示了绵绵几千年文人的生存情状。当代巨擘钱钟书先生亦说:“贫穷乃害人之物,然,它如神鬼偏爱士人。”(《管锥编》)这几乎是一种宿命般的因缘了。

生于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董庭兰,就是那位唐代大诗人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诗中的主人,按今天的规矩,董大该是中央乐团的首席琴师、国家一级演员并有高级职称的角色,不想他亦一生清贫。高适曾在另一首诗中说他:“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大凡生活在俗世中的人,莫不惧穷避之惟恐不及,有谁———包括文人,愿意一生与穷结缘,在穷愁潦倒困顿愁苦中度过呢?文人的另一个名字叫作寒士,文人的穷雅称清贫。穷家寒舍,柴门小院,邀来清风明月,让皎洁清辉栖满青青衣衿,诗意的酵母由此生成,思想的碎片如一地碎银闪闪发亮。这,就是文人。

恍然之间,我的老大哥、一级作家、诗人李加建,今年已达古稀之龄,他一生坎坷,可谓“波涛险恶”。他少年成名,在盐都颇负盛名,可在他一生之中仅如同一道闪电,光辉灿烂却十分短暂。1957年,20来岁的他被划定为“右派分子”,也就注定了他一生穷困的厄运。上世纪80年代,飘泊半生的他“摘帽”返城,妻子和他三个小女儿全赖他微薄的月薪和一点稿酬维持生计,常常数日举家食粥,几天不见油荤。纵观加建大哥的一生,他的才华和他的物质生活凸现强烈反差,令我为之抱恨和叹息。

古往今来,象我加建大哥这样清贫的文人不可胜数,读他们记穷述苦的文字,真是秋风秋雨愁煞人,满纸辛酸泪,字字堪惊心。孔子的贤徒颜回箪食瓢饮,居陋室,曲肱而枕,算是穷得可以了。诗人陶渊明辞官之后,躬耕田畴,“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服”,连一双鞋子都没有,墙上挂着的一张琴还是无弦的!一生飘泊的苏轼,贬谪海南蛮荒瘴疠之地后,食无肉,病无药,冬无炭,笔无墨,“大率皆无耳”,除了一具肉身一颗高贵的灵魂,真可谓一无所有了。其他诸如杜甫居草堂茅屋,晚年张岱破床碎几,曹雪芹举家食粥……一方面精神上巨大的拥有,一方面物质上极度的贫困,如此强烈的反差与悖谬,只能让人长太息以掩涕,于心有戚戚焉。

清贫的文人虽然也有牢骚,也有孤愤,但大多并不因此坠志自贬,相反,穷而弥坚。孔老夫子“君子固穷”一语既出,奠定了后世文人的人生信念和处世哲学。就说那位书写《别董大》的大诗人高适,当时也很不得意,到处流浪,常处贫贱之境。但他在诗中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康慨、鼓舞人心。穷,成就了高适的一首千古绝唱。当然,文人读书、品艺、赏月、饮酒,都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依托,否则,整日为生计奔波焦虑,哪里还有写作的余裕和富足,但他们更崇尚的是超越物质甚至超越人体生命的精神拥有,在想象的世界、世俗的彼岸实现最根本的心灵满足。当笔下文字亮若珠玑,贵若金玉,灿若锦绣时,诗意绚丽的人生顷刻犹如春风在握了,内心的快乐岂不是富得拥有了整个世界?

在这个商业化时代,物欲愈发像艳光四射的美人招摇惑众,清贫的文人如羞涩的灰姑娘退避三舍。穷并不好,一贫如洗而听着风声也并不美丽,且只有凄怆。虽说当今文人的生存状态远远异于旧时文人那种不堪的穷困,但安贫乐道却依然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是医治灵魂溃疡的一剂良药。西哲尼采有云:“人生的幸运,就是保持轻度贫困。”此言大有深意,岂可置若罔闻。当创造精神产品的文人们对财富趋之若鹜,惟金钱的马首是瞻的时候,浮世的迷醉耗蚀消磨的就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文学,或许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在启示着我们。

我亦一清贫的文人,恍然之间,已近“天命之年”的门槛。风雨几十载,我固守着这份清贫。多少个夜晚,清灯孤影,雨打窗棂,风吹叶响,面对洁白的稿笺,深深地懂得吾本寒士,今生今世,我将与笔为伴。

早在幼稚之时,我就用笔在白纸上描绘心中最美的梦想。长大以后,才知道文学的羊肠小道是多么的艰辛而漫长。多少个凉风习习的早晨,多少个霞光满天的黄昏,我如饥似渴地读,孜孜不倦地写。多少次独品望穿秋水的无奈,多少次强忍冷嘲热讽的痛苦,所幸的是我没有临难而退,颓然弃笔。 岁月如白驹过隙,在我一如既往地把心灵的独白化成铅字四处流浪的历程中,我才逐渐明白,笔,连着忠诚的歌与哭,凝聚着深挚的爱和恨。紧握着笔,澎湃的感情和神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作为一名苦苦跋涉而步履艰难的文人,我目睹过生活的诱惑,感受过人情的冷暖,体味过世态的炎凉。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不能夸夸其谈地去迎合世俗,也不能矫揉造作地去无病呻吟。我将一步步地抵达心中的那片净土,保持一份高尚的节操,该歌则歌,该贬则贬。

行文至此,一袭秋风拂动窗帘。独居陋室,想我父母早逝,少小离家,几十年风雨秋霜,挣扎跋涉在茫茫尘世之中,而今空有满腹诗书,仍一身清贫,顿时百感交集。忽然想起江南名士徐渭一首葡萄画诗:“半身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心中释然了许多。

我知道,此生我将与笔为伴,如此而已。

作者简介

周 云,原籍四川省云阳县,下过乡,当过兵。1985年以后在自贡市《自贡日报》社从事新闻编辑、记者工作。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1992年度曾任四川省作协巴金文学院聘任作家。系四川理工学院中国盐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北京人文大学客座教授。20世纪80年代始从事文学写作。有诗歌、散文和文学评论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青年文学》全国各地报刊。

《老工业城市改造与对策研究》(与人合著40万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报告文学集《青春四重奏》1993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

诗作编入1993年四川省作协《巴金文学院丛书 诗歌卷》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散文集《秋天的意象》(2007年)、《静谧的秋日》(2013年)出版发行。

文学评论集《灿烂星空——当代作家评传》2015年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正在《四川艺术网》文艺评论栏目连载。

  联系  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