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叶映红|战士第二故乡

 新锐散文 2020-08-08
东方散文
推实力作家  读文坛新作
东方散文夏季版

作者简介

 


叶映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自幼喜欢文学,学生时代即有作品陆续发表。热爱生活,喜欢旅游,用心发现善良、讴歌美好,先后在各报刊杂志发表各类作品近百篇,多篇作品在全国各类大赛中获奖。

《中国散文学会》写作中心创作员,《当代写作》特约编辑。现为报社编辑。


战士第二故乡

曾经,这首军歌唱遍了中国大地,曾经,这座小岛让我心驰神往。当我即将踏上这个边境岛屿时,耳边仿佛传来了《战士第二故乡》的优美旋律: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儿小,远离大陆在前哨,风大浪又高……

歌中所唱的小岛即为“东极岛”,位于我国东海的最前哨,岛外12海里就是公海,被称为祖国东部沿海岛链的“东之极”。前往小岛的航班很少,我们在当地武警边防朋友的帮助下,才算顺利搭上了“东极轮”。

在海上航行过多次,这一次算是最天翻地覆的,“东极轮”在劈波斩浪向大海深处航行近一个小时以后,原先平静的海面出现了狂风巨浪,轮船一会儿被抛到高高的浪尖,一会儿又被送入深深的波底,船身不住地左右摇晃,巨浪一个接一个扑到甲板上,惊起了一片叫喊之声,晕船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唯有那矫健的海鸥,迎风踏浪追随着东极轮,给我们的旅途增添了亮点。两个半小时的颠簸,让我明白了东极为何会被称为“风的故乡、浪的摇篮”。

轮船停靠在东极的庙子湖岛码头,庙子湖岛是东极镇政府所在地,算是一个比较热闹和商业化的小岛。码头到东极镇还有一段距离,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岛上除了镇政府的一辆公车,就只有驻扎该岛的部队军车了,边防的朋友安排我们上了车,入住了依山面海的宾馆。站在阳台上,望着眼前纯净湛蓝的海水、汹涌翻滚的波浪、迷人的岛礁和幽深的奇石,旅途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

漫步海岸,渔民们正谈笑着晾晒海鲜海货,男人们把一筐筐海鲜挑到各自的家里店头,妇女、老人在岸边织补渔网,渔家儿童光着膀子奔跑在海边,海钓的客人悠然垂钓于蓝天碧海之间。海岸边的墙壁上,色彩斑斓的渔民画映入眼帘,据说这些画都出自当地渔民之手,他们用自己朴实真挚的情感,捕捉着东极文化的闪光点,描绘了一幅幅反映海岛生活的画面,透露出极其深厚的地域特色和独有的海洋文化底蕴。

海水退潮后,到处可见大大小小半裸露的礁岩,上面长满了鲜绿的水草,这点缀在片片褐色礁石之上的一簇簇绿色,在碧蓝的海水中显得格外抢眼。汹涌的海水卷起冲天巨浪,几

个渔家男孩无所畏惧奔走在大浪中,这飞溅的浪花在他们眼里,寻常如整日一起嬉戏的玩伴。

落日的余晖铺洒于海面,三三两两的船只在夕阳中陆续回港。夜幕下的大排档随之开始热闹起来,各式生猛海鲜看得我眼花缭乱。大伙儿都不愿错过品尝美味的海鲜,但那于我并无多大的吸引力,坐在这里主要是为欣赏海岛的夜景,寻求一份难得的悠闲,让平日浮躁的心渐归宁静。不知因何偏在此时想起了徐福东渡的传说,或许徐福也只为远离皇权纷争,才借寻仙药之机,把这座大海深处的仙山作为自己的归隐之地,专心体会生活的简单和美好吧。

东极的陆域面积不到12平方公里,却驻扎着武警东极边防派出所、陆军海防营、海军观通站三支部队,可见其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战士们在小岛上各自忠诚地履行着神圣的职责,保卫祖国东大门的安全。住在岛上你会发现,这里的治安状况良好,渔民们都是夜不闭户,一家家的大门就那么毫无防范地敞开着,这除了与东极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更和边防官兵们的忠诚守护是分不开的。一大早,当我们慵懒地走出宾馆之时,武警边防官兵们已是迎着晨光巡逻归来。

我们此行的真正目的是寻访“战士第二故乡”,这便是地处更为偏僻,驻扎在高高山峰之上的陆军海防营。沿着蜿蜒的山路上去,路两边是嶙峋的山岩和怪石,还有一人多高的茅草和芦苇,一路伴随我们的,除了草丛中几声清脆的虫鸣,便只有传入耳际的阵阵涛声了。在山顶放眼四望,只见天海一色,海鸟展翅。悬崖之下,汹涌的海浪互相碰撞形成了高高的水柱,冲击着岩石罅隙,发出震天的怒吼。在这个被称为“云雾岛”的地方,虽然此时并没有看到浓重的云雾,但阳光下仍能感觉到一缕轻纱似的薄雾缭绕,空气变得格外潮湿。海风比山脚下要猛烈很多,如呼啸的台风,刮得我们站立不稳。

部队的营区就建在这陡峭的悬崖之上,一排整齐干净的营房,门前是紧握钢枪的哨兵,迎着猎猎海风,眼神中透露出坚毅和刚强,让我瞬间就有了一种无比安全的感觉。营房四周,是官兵们开辟出来的一片片小菜园,上面种着很多蔬菜,黄瓜、茄子、青菜、蕃茄应有尽有。在这个“风收”不“丰收”的地方,战士们能把菜园管理得这么好,着实是费了一番精力的。

营房后高高的山峰上矗立着一个高高的哨卡,白色的门窗,迷彩的墙面,顶上是“东海第一哨”几个刚劲的大字。坚固的哨卡宛如严阵以待的卫兵,严密监视着海上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出击,给妄想入侵的敌人以亮剑的威慑。哨所旁的另一巨石上,镌刻着“军人第二故乡”六个大字,犹如春风拂过,让人心里有一种暖暖的悸动。驻地的战士们一上岛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故乡,正因为有了这一份赤诚的热爱,才让一批批的官兵们甘愿在这孤岛奉献青春,保边为国。

“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这是个多美多浪漫的地方。是的,难得在这小岛上呆上几天,真会给人这样一种错觉。然而,如果你长年累月呆在这里,却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岛上的气候条件其实还是十分恶劣,通常是半年大风加上半年大雾,空气终年咸湿,很多时候战士们连衣服都晒不干,但也只能这么穿着。我在岛上短短几日已是深有感触,因为空气太潮湿,哪怕是刚换上的干净衣服,也会马上变得粘粘的,穿着特别不舒服。官兵们常年都得穿着黏乎乎的衣服,盖着潮乎乎的被子,特别容易患上风湿、关节炎等疾病。这里不仅生活环境艰苦,战士们还得忍受长年累月的孤独。在这个远离小镇的悬水孤岛,平时鲜有人造访,犹如与世隔绝,更谈不上什么娱乐活动,陪伴官兵们的只有云雾、大浪和涛声,每天除了工作、训练、学习,就是“白天兵看兵,晚上听涛声”了。牵挂亲人的时候,也只能面对海天遥寄思念。但作为共和国的军人,他们深深懂得:守住了孤独,耐住了寂寞,也就守出了国门的平安,家人的幸福。

据介绍,上世纪50年代部队刚进岛的时候,这里除了悬崖绝壁和一望无际的海水,除了漫山的云雾和惊天的风浪,便只有乱石满堆、茅草丛生。在这个被称为“风的故乡、雨的温床、雾的王国、浪的摇篮”的地方,官兵们顶着狂风巨浪搬运土石,在礁石岛上修起了营房,垒起了挡风墙。开山劈石,克服重重困难,在贫瘠的土地上植树种菜,让营区变得生机勃勃。在建设小岛的过程中,战士们深深爱上了这一方热土。曾经的守岛战士张焕成,就是怀着这样一颗赤子之心,以及对小岛诉之不尽的深情,创作完成了风靡全国的军旅歌曲《战士第二故乡》!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虽然守岛官兵换了一批又一批,虽然条件仍然是那么艰苦,就连本岛镇上的居民都纷纷移居岛外,但英勇的守岛官兵们,始终无怨无悔驻扎在小岛,履行着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

告别哨卡,离开营区之时,面对着浩瀚无垠的大海,同行的人终于按捺不住满腔激情,一展他军人嘹亮雄浑的歌喉:“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儿小,远离大陆在前哨,风大浪又高,自从那天上了岛,我们就把你爱心上……”这正是所有守边官兵的心声啊!

回望整齐的营房,高高的哨卡,一身戎装的官兵们,感动和敬意漫过心头。我忽然想起了几句歌词:最艰苦的地方总有战士的刚强,勇士的肩头肩负多少心头的崇仰,谁不知生命的可贵,谁没有幸福渴望,你默默无闻的足迹,写下了不朽篇章……正是这些可爱的边防官兵们,用他们的热血青春和铮铮铁骨,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守出了共和国的平安!

伫立东海深处遥望大陆的东极小岛,是守岛战士们心中永远的故乡,而这首《战士第二故乡》,也定将被一批批的守岛官兵们永远传唱。

该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与本平台无关。

  联系  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