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楼观笔会专辑】陈文轩|楼观台前悟老聃

 新锐散文 2020-08-08

        


明末清初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是作者晚年人生盛事的回忆录。还有清代张潮的《幽梦影》。都是我很喜欢读的枕边书。这两个人繁华落尽见真淳的“梦”无不带着玄幻的色彩,引人入胜,笔下玄机了无痕迹,颇有老子“道,可道,非常道。”“正言若反”的余味与遐思。

想必作者“二张”都深切领悟了老子的道德真言,老子是道教文化的开山鼻祖,谁不望拜?经集著述、太极武术、水墨丹青、建筑园林、养生医术等诸多领域文化无不受到其深刻的影响。故而,我对老子骑青牛出关,铸“方舟”以为楼台讲经说道的故事很早便保留一份殊深的敬仰,对老子隐居终南山讲经弘道的楼观台遗址充满一份刻骨铭心的神往。

橡叶喷紫玉,银杏满树金的季节,西安周至,我姗姗来迟。应《东方散文》杂志社邀请参加“全国散文作家走进楼关采风笔会”活动。此为“缘起性空”,似有道不尽与患若神明的老子之冥冥引领,不说也罢。下榻的曲江农博园即是“西安楼观中国道教文化展示区。”

八百里秦岭入眼,五千年仙都揽胜。要知道道教圣地周至楼观台遗址号称“天下第一福地”,宋代书法大师米芾的大弟子吴琚的手泽余温尚在,这浑厚朴雅的题字也是得山水之灵气,风云之大观,运化之精妙,剪裁之老道,并非寻常笔墨所能为也。可见这方随处接祥云的风水宝地早就以“道”声闻四极,人杰地灵。果然古籍赞美这里:“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名。”

楼观遗址,百竹叠翠,灌木葱郁,侧柏参天,有的侧柏经历上千年的风雨已经寿终正寝,有的依然峨冠博带,绿意悠然。那断碑遗廊诉说着岁月的无情沧桑。石桥石龙、汉狮汉虎,活泉辘轳、古冢荒台写着无数的惊鸿照影。“ 变,更也、易也、非常也。”变的是时间次序,不变的是存乎一心的圣道。道观以灵异为标榜,越过正山门,来至灵官殿,殿中供奉的是王灵官、青龙孟章神君和白虎监兵神君。他们是护法使节。有位甘肃天水的作家王钰兄那是进殿倒头便拜,恭敬三稽首之际,我也弄不清他究竟许下了什么样的心愿?道,可道。道也不可道。如寻访武陵人的桃花源,“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在道教圣地,是不可走心杂念与胡言乱语的,保留一份神秘或许更妙于明了索然寡味的结局。

说经台,是老子讲授《道德经》五千言的弘法之处,此地负阴抱阳、竹林如海、万木齐声、奇峰峭崖、瀑布溶洞、曲水湿泉、奇花异卉,环境格外幽静。自秦以来,历代多有修葺,无数的达官贵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文人墨客都来到这里。 锺离权、吕洞宾、李白、白居易、苏轼等高道文豪在此留下了大量优美诗章。据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具有聪慧的道根灵性,置身期间,仿佛听见仙风道骨的老子借着草木的声响与您进行心的交流进行心的灵魂灌溉。当然这是“道不远人”但“道度有缘人”。老子煌煌五千圣言乃心之菩提,今踏秋风飘然而至,亦必将邂逅生命之中最洒脱最美丽的时光。

在延生观景区不得不提到玉真仙人。其实,说起玉真的身世一言难尽。唐玄宗有两个同母妹妹: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两个公主都在很年轻的时候做了女道士。“唐朝女道士”,它的别名叫“高级娼妓”,比较有名的像鱼玄机。当然,“娼妓”的说法过于贬义。在唐朝女性思想比较开放,有些女子宁愿单身也不愿尘世苟且,她们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设计自己“爱情之梦”。“女道士”就是比较体面身份的掩饰。“女道士”可以自由地接待男宾悦客。还有些女子是借“女道士”的身份躲婚避命,当躲个一年半载的再设法重新许配如意郎君。

皇家公主,身份特殊,容不得半点的世俗眼光与坊间热议。

玉真公主李持盈,字玄玄(692年-762年)与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契合,也算是冥冥中注定吧。她是武则天的孙女。她的童年是在宫闱政变中度过的。玉真公主出生不久,就没了母亲。那时候,武则天对自己立的太子,从来都不信任,生怕一不留神,就被儿子踢下政治舞台。武则天的婢女团儿,接受收买,诬陷太子的刘皇后和德妃,说她们经常半夜三更在屋子里做咒蛊诅咒武则天,武则天就派人将太子的后妃杀死在后宫,然后抛尸荒野。那时候,玉真公主只有二三岁左右。唐玄宗当皇帝后,多次探寻他们兄妹三人的亲生母亲——德妃的葬身之处,都没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金仙和玉真两姐妹成长的时候,恰好是宫廷斗争最错综最血腥的时候,最积极参政最飞扬跋扈的公主,恰恰落得下场最惨烈。可以想见,林林总总的勾心斗角让她们都耳闻目睹。姐妹俩又没了母亲的庇护,在宫里待不下去啦。为了远离复杂的人事。她们姐妹俩在十一二岁时就开始慕仙学道,开启了静修道心的山中岁月。玉真公主,很像《红楼梦》里的惜春,“堪破三春景不长”,她说:“请入数百家之产,延十年之命”,就是说宁肯放弃名声好听不好当的公主待遇,只求保身延命。毕竟浮华富贵的生活是短暂易逝,倒不如多活年岁免灾殃,乃至长生不死。生命是可贵的,没有了生命,一切的附丽都是虚无缥缈的云烟。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飘雨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想那玉真道士早早悟透了老子的箴言,才自行卸载了悬在头颅上的利剑横刀。好险的生命变奏,好跌宕起伏的人生长路啊!

在化女泉景区,我听导游说起师徒同修的故事:在说经台西千米处,有一口清澈的泉眼,相传老子将一柄拐杖插在这里立时化作了一个貌若天仙的美女。美女亭亭玉立,如荷花散馨。老子的学生徐甲见了目不斜视,并不被绝世的姿色所蛊惑,老子大悦,又拔出拐杖化作一股清泉。徐甲看得是目瞪口呆,似悟出了门道,决心一心向道,八风不易。此后“化女泉”由此得名。如今“品泉阁”楼高百尺,紫砂精瓷所造的茗壶琳琅满目,可以执壶而饮,每一道茶都似是老子的谆谆教言,醍醐灌顶,令人在泉水的清冽里展开想象的翅膀,遥想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风采与卓尔不群。

从故事传说中走来,又从古诗里亲切穿过大书画家、诗人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多么幽静的禅修道熏的场景啊。依旧是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好道而雅兴长留,每次都独来独往,与白云共坐,与溪水同闲。偶尔遇见个砍柴的,那个高兴劲甭提了,欣然忘归,多么有趣的一幅活脱脱的山林逸士图啊!谢官归林,云卷云舒,自有一番自在的心境。最出名还有唐代的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终南山的余雪看到今天仍然呼之欲出。美丽的积雪在山之阴,与浮云同样的距离。只有茂密的山林懂得积雪的澄明莹澈,连长安古城在暮色四合之际都感到了雪的寒沁。这咏雪之佳作让终南山不断盛名倍增。贾岛的《望山》“南山三十里,不见逾一旬。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霪一以扫,浩翠写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读着有雪有雨有情有道的诸多诗篇,我仿佛梦回东周,匍匐在老子的脚下恳请他作我的导师。“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他让我辩证的看待人间的沉浮荣辱。在修身方面,他教会我性命双修、虚心实腹、不与人争。在处世方面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关于楼观是一个谜团,关于千古圣者老子,他从洛邑守藏史到函谷关前洋洋五千言的鸿篇巨制,这是生命华丽的兑变,更是睿智人生的使命与抉择。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老子已矣,终南山还在,秦岭还在,楼观台还在,老子那不老的道家体统是一缕光芒照亮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天空。

 

 陈文轩,笔名黑色眷恋、黑墨、老刀等,生于鲁西黄河故道,农村沙土窝子磨砺其成长。中学后在乡镇政府做临时工,后考取地级报社任编辑记者,再后考取艺术院校,从事书法篆刻艺术专业研究及创作,曾出版诗集《缘不可求》,《陈文轩书道诗韵》及报告文学集数本。主要成绩在书法创方面作,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诗人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现从事艺术创作鉴赏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