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王道君|我 们 仨

 新锐散文 2020-08-08

东方散文

一个有性格的公众号

ID:dfsw123456



东方散文

夏季版


我 们 仨

王道君

——我与王友明、丁尚明两位兄长的故乡情缘

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杨绛

“缘分天注定,爱好贵相同。故乡情深厚,笔端寄心灵。”感谢憨仲总编、刘莉老师和《东方散文》杂志、微刊平台,将我和王友明、丁尚明三个山东聊城老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虽然我们兄弟仨未曾谋面,只是在电话和微信里沟通交流,但故乡情深,心灵相约,这应该是一个奇缘吧。

兄长王友明的祖籍是山东临清,后划归河北临西,现工作生活在山西临汾;兄长丁尚明的故乡是山东东阿,现工作定居在山东东营;我的老家山东冠县,现工作居住在山东东昌府。临清市、东阿县、东昌府区,现同为聊城市所辖。正如兄长王友明所言:“同出生在一块土地上,同喝着一条大河里的水,是地地道道的老乡,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同时,我们都出生于农村,是纯粹的农家子弟。那段令人难以忘怀的艰苦清贫的岁月,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品质;都曾经为国当兵服役,在部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并立功受奖。军队这个大熔炉,铸就了我们坚强不屈的性格;都有着共同的创作爱好,视文学为生命。尤其在散文创作领域,养成了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共同的地域、共同的背景、共同的经历、共同的爱好,冥冥之中,便将我们仨的心紧紧地拴在了一起。

神交之初,我称王友明、丁尚明为老师,他们是我敬重、仰慕的散文家,是我学习的榜样,前进的动力,努力的方向。因为,王友明出版了《提篮小卖》《心灵有约》《流光碎影》等多部散文集,丁尚明出版了《人间正道》《故道长河》等多部作品集,两人均可谓成绩斐然。他们不允我尊称老师,因两人均比我年长,而让我称兄长。我自然恭敬不如从命。从此,我们便以兄弟相称了。我们仨虽然出生在不同的年代,却有着许多相似相融之处,难道不是一种奇缘吗?

说实在的,每每欣赏拜读两位兄长的文章,敬佩之情便油然而生。他们的文章,篇篇精彩、精致、精炼,像万千璀璨的珍珠,只需撷取三两颗就足以慰藉心灵。

友明兄的《白发亲娘》,尚明兄的《拜读母亲》,堪称绝配佳作,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娘亲真挚的爱。拜读这两篇文章,我会不自觉地屏气缄默,细细品味,生怕闹出动静,惊扰了天堂里安息的娘亲。一向不爱掉泪,以硬心肠自居的我,此时总是泪流满面。

友明兄的《父爱深深》,尚明兄的《过去的时光难忘怀》,同样堪称绝配佳作。那饱蘸泪水和心血的文字,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父爱如山!两位兄长的爱心、孝心,当为师表,深深地感动着我、感染着我、激励着我、警醒着我!

想来,与两位兄长相比,我是幸福的,父母均在,身体健康,我要感谢上天的厚爱和眷顾。在兄长的孝心感召下,我会倍加珍惜幸福、倍加行孝父母。最近两年间,无论工作有多忙,我也要抽空回家看望爹娘,为爹娘刷刷筷子洗洗碗,捶捶后背捏捏肩,陪父母吃饭唠嗑……

真正的朋友是心灵的相交,若心灵不能相交,其交往是不会有强大粘合力的,友谊也是不会长久的。我与两位兄长,就是从阅读文章中产生了心灵的共鸣,从而,达到了心灵的相交。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你来自边疆,他来自内陆,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战友战友,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友谊,把我们结成一个钢铁集体……”这高亢嘹亮的《战友之歌》直到今天,依然在我们耳边回荡。我特别赞同友明兄说的话:“一朝来当兵,终生为兄弟。这种战友之情,比天高,比海深。”尽管,我们仨服役的地点不同、兵种不同,可“战友”二字,便将我们的心紧紧凝在一起了。心相通,情相连,就连我们仨写出的文章,表达的情感都是那样的默契和不谋而合。

请看:友明兄的《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尚明兄的《我的盐田我的连》,我的《悠悠岁月警营情》。我们深情回忆自己亲历的部队生活,怀念军营,思念首长,想念战友,心情是一样一样的。阅读着一字一句,仿佛又回到了那难忘的青春岁月。是部队这个大熔炉,锻炼了我们强健的体魄,锤炼了我们刚强的意志,升华了我们的思想,洗涤了我们的灵魂。

热爱故乡、赞颂故乡,是我们仨“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标志。友明兄的《聆听花瓣折碎的声音》,尚明兄的《行走在故乡的土地上》,我的《又到梨花飘香时》,都用真挚纯朴的文字,抒发了对故乡满腔的热爱之情。友明兄说:“久久地立于梨花丛中,我的整个身心,也变得清纯而静谧了。看如雪梨花的飘落,听花瓣折碎的声音,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感恩,是一种爱恋。尤其是在故乡的梨园,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尚明兄说:“春天来了,洁白的梨花遮天蔽日,如空中飞雪。我把古梨园视作我的甜蜜的精神家园,老梨树亦深深扎根在我的生命里。身处遥远的异土他乡,似水流年里,我时常想起它。它是故乡的代号,它是故乡的经幡。”我说:“春天烂漫多姿,梨花盛开飘香。请看一袭青衫,染一身典雅的芳菲,从清新婉约的春风中走来,梨园美景惹人醉,让我们尽情拥抱这最美人间四月天。”

心灵的碰撞,思想的对接,文字的邂逅,打破了距离,穿越了时空,实在是不谋而合,偶然也是必然,大有同工异曲之妙!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我们仨还都有描写荷花的篇章。友明兄的《仲夏赏荷》云:“只见,荷塘之内,红绿纷披。有怒放的,嫩蕊摇黄;有含苞的,妖羞欲语。红荷映日,绚丽多姿;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洁无瑕;紫荷含雾,清幽雅朴。荷叶盈翠,青盘滚珠,鱼儿戏水,蜻蜓翻飞,垂柳依依,好一个‘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啊!”

尚明兄的《徜徉在大明湖畔》云:“那绽放的荷花,争奇斗艳、风姿绰约,粉红透绿的蕾苞,高傲地向天昂首,有火红的淡蓝的蜻蜓飞来,轻轻地仆卧花丛,荷香盈怀,任凭风吹浪打那蜻蜓总不离去。”

我的《水城荷花分外香》云:“轻巧优雅地漫步在幸福栈道上,荷花飘香,清风送爽,心情舒畅,惬意无比。曲曲折折的栈道两边,满眼看到的是田田的叶子,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袅娜地开着,白的像雪,红的似霞。”

麦收时节,我们仨更有对家乡麦收那难以磨灭的印记:友明兄有《又到一年麦收时》,尚明兄有《难忘当年麦收时》,我有《我的故乡赵里庄》。我们仨竟然是思路一致,步调一致,或描写,或叙述,或写实,或夸张,或抒情,思故爱家之情之义,跃然纸上。

聊城,是我们仨共同的家园。友明兄的一篇《拥抱聊城》,写出了我们仨共同的情感。于是,我满怀着希冀和期盼,写出了《我在聊城等着你》。我好想,好想让两位兄长来聊城一聚,在“江北水城”深邃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氛围中,畅叙文友谊,共话散文缘,凝聚兄弟情。

最近,尚明兄新出版的散文集《故道长河》,我爱不释手;友明兄的书评《泪水寄向故园流》,我倾心赏读。一个用心书写,一个用情作评,相得益彰,珠联璧合,足见兄弟情深。

在此,我只想说,我在聊城等着你。这里是我们可爱的家乡,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故园,是我们的根之所系,这里有我们的爹娘和儿时多彩的希翼与梦想!

等到相见的那一天,我们要效仿古代先贤,来一次“桃园结义”的豪迈与风雅;我们要学习文人墨客,来一次“兰亭聚会”的洒脱与超凡;我们要共上光岳楼,同游东昌湖,品尝黄河鱼,痛饮临清卫河王、东阿曹植醉、冠县冠宜春;我们仨要同唱:“兄弟一条心,我们一家人,我们有福同享有苦共分,珍惜这缘分……”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王道君,男,197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现为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水产局党组书记、局长。爱好文学、书法,作品发表在《大众日报》、《聊城日报》、《东昌时讯》、《中国钢笔书法》《东方散文》、《山石榴》、《百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