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点评】卜晓业|一本颇具阅读价值的好书——序李彦良的《瓦妮说童年》

 新锐散文 2020-08-08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一本颇具阅读价值的好书

——序李彦良的《瓦妮说童年》

卜晓业

李彦良老师小时候的故事已经讲了二十多个了,越讲越吸引人。她那些妙趣横生的故事都来源于她的《瓦妮说童年》。为了让朋友们全面了解这本书的价值,这里把当年的序言披露给大家。作者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杂志社的副社长和副主编。序言不只高度地评价了《瓦妮说童年》,而且提出了“童年精神”的概念和命题,对儿童的成长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编者

2010年的秋收时节,我回到家乡山西省昔阳县收集当地的文化资料,在新华书店买到了一本李彦良写的《三音集》,读后感到别具特色,也颇有趣味。于是,在年根岁末我们通电话相互问候时说到了这件事。她说她近来又要出版一本书名叫《瓦妮说童年》的新书,并且希望我能够为之作序,出于乡谊,我欣然应允。

我与李彦良虽然未曾见过面,但她和我爱人刘彦春是近邻,而且在她们童年时两家关系十分近密。只是因为在各自参加工作和成家后相互离得远了,所以见面也就少了。早就听家乡的人说,李彦良从小就爱读书,中师毕业后当了教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又考上了大学,年过半百还在进修教育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她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教过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当过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直至阳泉市教育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期间还兼任过两届县政协副主席,当选为县、市、省人大代表数届。曾被阳泉市委和市政府誉为“拔尖人才”和“教育功臣”,退休后,仍然笔耕不辍,其敬业精神和写作功底在当地有口皆碑。当她把《瓦妮说童年》的书稿寄来之后,我一口气就读完了,确实感觉到《瓦妮说童年》意趣纵横,是一本颇具阅读价值的好书。

《瓦妮说童年》是一本传记式的散文集。“瓦妮”是作者父母给她起的乳名。起名“瓦妮”的最初缘由是因为她小时候脑袋的前门楼和后脑勺长得鼓凸,像房顶出檐的“瓦”,依当地民间习俗看她长得像什么就叫什么,于是就叫“瓦妮”了。这个名字很土很俗,可作者却很喜欢。全书10多万字,分《童年的年》《童年的福》和《童年的乐》三个栏目,共50个篇目,从不同角度回忆和记录了作者的童年生活经历,每个篇目后总要或长或短地“说几句”,那“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平淡的叙述生风起水,而后又干净利索地嘎然收笔,给读者以思索留空的余地,让人情不自禁地去体悟那掩藏在字里行间的悠悠韵味和凿凿用意。

读《瓦妮说童年》,我感到它有三个鲜明特点,即有意思、有意义、有力度。

一、《瓦妮说童年》很有意思。说《瓦妮说童年》很有意思,是觉得这本书很有趣味,很有看头。因为其行文情感真挚,用笔流畅通达,结构布局巧妙。感恩之意、言语之美、艺术之力让人赏心悦目。《瓦妮说童年》以写个人的童年经历为主线,还扩展了很多内容,既赞美亲情之爱的崇高,也表现父母之外的家人及亲朋戚友、乡亲邻里、师生和同学之间的温情和友情,还描绘家乡河流山川的秀丽,进而展示了那孩童眼里的真善美。

《瓦妮说童年》是一本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土书”,也是一本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的“真书”,还是一本用作者心血写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的“心书”。“土”是其本色,“真”是其风格,“心”是其源流。《瓦妮说童年》里既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也没有深奥难懂的大道理;既没有造假和掩饰,也没有浮躁和拔高;既不呆板沉闷,也不抽象空洞;既不花里胡哨,也不别扭生硬;既不装腔作势,更不哗众取宠。作者平静地讲述着她这个出生在解放初期太行山腹地中穷乡僻壤间山村的女孩子的童心、童趣和童话,表达她在童年时代有过的喜悲哀乐、酸甜苦辣。每个故事都写得原汁原味,乡音乡情,妙趣横生。作者也不是为写而写,而是抱着一种与过世的父母交谈,与活着的亲朋戚友聊天,与儿孙晚辈平等交流的心态写的。《囡是爹妈心和肝》和《随父步行去祭祖》、《懵懵懂懂考第一》等篇目就是作者抒发感恩情怀的代表作。树高千尺不可离根,水流万里不会忘源,人活百年不得忘祖。作者就是一个护根、思源而不忘祖的人。她不只要把父母的恩情铭记在心坎里,还要刻印在书本里,这也正是作者写这本书的理由和动力。作者认为她的成长也离不开众人的帮助。所以她由衷地感恩家人、感恩乡亲、感恩社会、感恩党的关怀。感恩回报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行为美德。作者把这种发自肺腑的感恩思想渗透在这本书的每一篇文章中。绿叶对根的报答是通过展示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吸收阳光雨露,再滋润根的生长。作者对父母和社会的报答是不停地用笔耕耘心田描绘山河,书写对父母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感激之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老不待”其本意是告诫世人:人生苦短,去留在天,时不待我,亲情当报。不要把“子欲养”的责任和义务变成“老不待”的遗憾。”《引言》当中的这段话,把作者的感恩回报之意表达得明明白白。慈桥传承挚爱,孝行抚慰亲情。《瓦妮说童年》看似平淡,但平淡之中蕴含着深刻,浅显中凝结着重厚,直白中渗透着哲理,沉静中燃烧着激情,读起来让人不忍释手。其精彩、有趣的叙述,一旦开卷就会把人吸引住,就想继续读下去。

其中孩提眼中的人物形象在《瓦妮说童年》中最为传神。《红红火火闹元宵》中天真活泼的瓦妮,叫人喜欢。《跟着三嫂哼山曲》中单纯无邪的三嫂,令人唏嘘。《无忧无虑同桌乐》中无言却捣乱的同桌,让人忍俊不禁。不同的人物形象在不同的故事背景映衬下,给人身临其境与其同乐同笑的感觉。可以看出作者的语言文字功夫确实非同一般。

《瓦妮说童年》叙事流畅,文雅而深沉,她在回望童年,也是在咀嚼人生。文中这样描述:“看榜的人看见我考了第一名,周围少不了有人夸奖我,也有人故意逗我:‘瓦妮,你是不是偷看来?’我被吓得躲到了爹的身后。也有人毫不避讳地对爹说:‘妮妮家来,考了第一也不中用。你快让她妈给你生个长巴巴(男孩子)的哇,长大了还能给你担担水。’我看见爹的脸色不好看,小心眼里也明白,说话的人是笑话爹妈没有儿子,自然也小看我这个女娃娃。心里不免有些愤愤不平。心想:你家有儿子,也考不上第一名,我长大了,一定要比你家的儿子长出息。随后说‘爹,咱不看了,我跟你担水去!’但到了井台上,我既不会摆水,也没有力气拽水,更担不动水,就哭。爹说‘等俺孩长大了就会了。’从此,我总把考第一名和担水联系在一起做思考,总把自己和班里的男孩做比较,于是,那万不可在男人面前服输的意识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开始了潜滋暗长。”这是《懵懵懂懂考第一》中的一个段落,把瓦妮这个独生女无助、无奈和发愤图强的心理描写得让人震撼。

《瓦妮说童年》的语言用词贴切,有分寸感。既有形象色彩和情感色彩,还有空间色彩。童年,本来是个过去式的形态,可经瓦妮一“说”,就有了与众不同的高度和新意。一位哲人说过,“不要忘记自己走过的路,因为它是你最珍贵的财富,只有记住这些路,才能走好以后的路。”《瓦妮说童年》就是在用独特而优美的文笔回望她人生的来路,曾经的来路上,即使有过诸多的坎坷,可一旦经过作者理智的思绪过滤,也就都变成她记忆中的财富了。《瓦妮说童年》,一如春风化雨、亦是行云流水,还像秋光流岚,读起来让人赏心悦目。

《瓦妮说童年》以诗歌《呼唤童年》开卷,低吟浅唱,读起来叫人荡气回肠。而后是《引言》,接着是正文,50个篇目各具情彩。《寄存童年》像是给正文打了个包,真的寄存出去了,最后那句“搁笔唤娘亲”催人泪下。末了有《后记》,全书结构严谨,层次了然。“珍重童年,更要孝敬父母。不要为了自己的孩子忘却自己的父母,不要等到爹娘弥留之时才去伺候。与其把遗憾的泪水往父母的坟堆上抛洒,还不如快陪陪风烛残年的爹妈。孝是人生最质朴的情感,也是人生最金贵的情操,希望人人拥有这种情感,个个守护这种情操,使自己的个性道德更加完美和高尚,使每个家庭都长慈幼孝和睦团结,使整个社会都和谐安宁。这,就是笔者在《瓦妮说童年》中要说的实心话。”这段肺腑之言,淡定,深沉。《瓦妮说童年》布局巧妙、层次清晰,有骨架、有精神、有血有肉、有灵魂,立体而艺术。读后,由不得让人拷问自己:你的根在哪里?你从哪里来?应该到哪里去?回报亲情了吗?回馈社会了吗?所以说,《瓦妮说童年》很有意思。

二、《瓦妮说童年》很有意义。说《瓦妮说童年》很有意义,是因为其内容重厚,主题鲜明,谋篇深刻,具有化育孩童和引导家长之功能。《瓦妮说童年》既是一本可读的文学创作,也是一本可赏的教育小品文集。书中所叙述的每个片段都蕴含着教人向善、促人立志、发愤图强的用意。说明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对于孩子童年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出生在一个文盲家庭,但不识字的父母却比较会教育她。如果说《不声不响捏一把》中妈妈的“捏一把”和《我与妈妈捉迷藏》中父亲打在瓦妮屁股上的那一巴掌,是对她做人的警示,那《闲暇长夜笑话多》、《用心算数猜谜语》、《早早晚晚望星空》中的笑话、谜语及天上的星宿、地里的草木,就都是父母亲教她认读的无字之书。《不声不响捏一把》,呈现给读者的不只是作者童年时那淘气和做错事的胆怯,还有母亲呵护、眷顾和疼爱她的良苦用心。母亲既舍不得训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孩子,又想提示纯真幼稚的她,不能做不体面的事,于是就用“不声不响捏一把”的土办法,快捷便利地预防和纠正瓦妮的“过失”。这个故事让人读后可能觉得可笑和极端,但细细品味,会让人体悟到母亲在管教孩子过程中的负责精神。那充满着爱心的捏一把,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幅母亲教女的淳朴画面,生动感人,耐人寻味。有一位学者认为,“人有反思往事的感情,有寻根向先的愿望,有从自身的经验教训中学习的自觉”。李彦良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反思精神的人。《瓦妮说童年》的教化育人的功能显而易见,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开卷都可得益。那就是提示他人应当理智地反思自己,不要丢失和忽略了可贵的“童年精神”。

所谓“童年精神”,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成长精神。这种提法和见解,至今还未见到报刊上有关于这个概念的提法和相关文章的表述。《瓦妮说童年》非常客观地描写了作者童年的个性特征,写出了她的天真、活泼、可爱、好奇、调皮,也写出了她的幼稚、失误、尴尬、无奈、孤独,更写出了她的阳光、笑脸、喜悦、聪明、睿智。作者既写出了瓦妮与其他孩子差不多的共同特征,更写出了她个人在情感、意志、性格、喜好等心理品质方面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

由此看出,人生的童年具有众多的可贵精神。

至少包括:一是自发的传承和叛逆精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举止言行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甚至是影响终身。或许有的孩子注重吸取父母身上的优良传统,并且发扬光大,青出于蓝胜于蓝,更上一层楼。那就是传承。或许有的孩子违背家长的意愿,独辟蹊径,另立独行,固执地走不与家长要求一致的路,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误入歧途。那就是叛逆。在瓦妮身上,读书就合家长心愿,而不做针线活就是违背。二是富于梦想和期待的精神。人生的童年阶段,还无力去有所作为,有所成就,但在其幼小心灵里却充满了梦想,有期盼,有愿望。瓦妮的“那万不可在男人面前服输的意识”就是例证。人们往往忽略儿童这种潜在的能量,失去开掘的恰当时机。其实,人成年后的作为,正是对童年理想的馈赠。三是初级阶段的求知求新精神。人生的童年阶段最具好奇心和求知欲,渴望别人赏识自己,也希望自己认识别人、认识社会和环境。期盼自己明白比别人更多的东西,知道比别人更多的“为什么”。正是这种求知求新的精神才使得瓦妮对什么都感到好奇,硬要把土豹当作大猫,还想和它玩。四是力求明辨是非的精神。人生童年总喜欢辨别,总想辨别清什么是好与劣,什么是是与非,总想分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家长和老师面对这个问题往往会有分歧,使其成为孩子考问他们的一道难题。《瓦妮说童年》中很多篇目都在显示这种精神。五是自我独立和接受约束精神。孩子多数表现为积极、乐观、快乐,富有自信心。特别想独立、自主、亲力亲为,同情和肯于帮助弱者,在困难面前不示弱,在别人面前不落后,甚至有一种当今张扬的“不放弃、不抛弃”的劲头,遇到不平的事情,还想主持公道,抱打不平。瓦妮从小就从父亲那里继承了这种精神。上述五种精神,构成了童年期孩子特有的精神世界,而显示在不同孩子身上则是不同的表现形式,凝聚在一个孩子的性格中,就形成了这个孩子的独有气质。在如今独生子女较多的时代,谁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有出息,但作为家长如果不充分认识自己孩子身上的亮点,因势利导,长善救失地引导和培养孩子,很可能把人才变为庸才。家长只有对子女进行科学的教育,孩子才能健康地长大。

《瓦妮说童年》虽然讲的是作者童年的事,至今已事过境迁,但书中讲述的父母言传身教的精神十分可贵,只是缺少科学的方法。透过《瓦妮说童年》,有必要提醒当今的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应注意做到这样几点:其一,必须对孩子充满爱心。作者的父母对自己的教育做到了全心全意、无微不至。正如现如今倡导的“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全心热爱孩子,切实关心孩子,尽力保护孩子,精心培养孩子,寄希望于孩子是父母一辈子丝毫不可懈怠、必须专心致志去做的大事。父母慈,儿女孝。家长要用信任引导孩子去体察和珍惜身边亲人对自己的关爱。促使其长大后,自觉地把孝顺父母,当作一辈子不可放弃的责任。其二,必须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瓦妮的父母是文盲,他们没有书本知识,却有许多深切的生活感受,在他们身上有不少珍贵的民间传统文化因子。虽然在理论上他们说不出其中的道理,但他们知道童年教育是帮助孩子打好做人的基础。他们教育瓦妮不是靠说教,而是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处人。《孤孤独独过大年》、《骑驴带被走亲戚》和《披麻戴孝祭婶娘》中父母的行为就是极好的说明。他们不赞成不加约束地让孩子自由自在地随意发展,因此爹要“打”,妈也要“捏”,必要的规矩必须给。但父母也不应当对孩子有过高的硬性要求,只是脚踏实地地做,一点一滴地教,一步一步地带。作者的爹妈对瓦妮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等待她长大。《退学之后把豆捡》就佐证了这一点。其三,必须舍得历练孩子。作者的父母生活的年代很艰苦,但相对而言,他们又好于其他农民家庭。她的父母疼爱她但不溺爱她,舍得让她在劳动中吃苦,到学校中受教育,肯放手让她去大自然中体悟生存的艰难,在锻炼中成长。读一读《冒险上山采荒秋》和《随父步行祭故祖》、《唇齿留香倭瓜把》就会明白瓦妮父母的良苦用心。其四,必须讲究教育的科学方法。在这点上,作者的父母受条件限制难免有缺陷,但从另一个角度启示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用正确的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孩子。童年精神是童年孩子的专利,也是成年人不至于衰老的精神财富。家长要善于保护孩子的童年精神,要正视和认识童年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然后对孩子因材施教。《瓦妮说童年》化育孩童的意趣,满可为我们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范例。因此说,《瓦妮说童年》是很有意义的。

三、《瓦妮说童年》很有力度。说《瓦妮说童年》是很有力度,是说这本书饱含着厚重的人文情怀,主题有创意,语言含哲理,情感朴实、诚挚、向上,具有一定的穿透力、召唤力和感染力。我以为,这样的作品弥足珍贵。作者从动笔到成书,前后历经十多年的功夫,像春蚕吐丝一样,一点一滴地积累,然后汇集成这本集子,真是不容易,其写作精神令人叹服。《瓦妮说童年》的出版,可喜、可贺。一方水土,栽培、养育和成就一方人。就我所了解和掌握的我们家乡人的写作状况看,像李彦良这样出版一本比较完整的写童年经历的书在当地的历史上还不曾见过。无疑,这本书填补了我们家乡文化中书写人生童年的空白,堪称家乡书写人生童年的第一书,作者则是家乡书写人生童年的第一人。一位著名教育学家说过一句名言:“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人,取决于童年期在什么环境中受到的教育,取决于童年期怎样对他进行教育,取决于童年期培养他的思想、感情、认识、思维和观察世界的源泉是什么。”李彦良的素质无疑是不错的,与同龄人比,童年期的生活环境都差不多,受到的教育也差不多,但成年后为什么会有明显差异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在于本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是内因。如果《瓦妮说童年》的读者都能够像其作者一样珍惜自己的童年,既珍惜童年的关爱和幸福,也珍惜童年的坎坷和曲折,把遇到的一切都当作自己成长的营养和动力,那一定会使自己健康长大。一个人没有成长,就没有成就。至于成年后如何回报亲情、回报师友、回报乡梓、回报社会,则是一个人成就大小的组成部分,在这方面,《瓦妮说童年》的作者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当然,《瓦妮说童年》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就是叙述事情联系的历史背景欠缺精细;叙述和表达太口语化;有的章节里的内容有重复现象;也有表述雷同的篇目,表现手法缺乏精雕细刻。但是瑕不掩瑜,斑不损节,即使瑕瑜互现,斑满苍竹,《瓦妮说童年》也还是一本意趣纵横、有其独特阅读价值的好书。

我被《瓦妮说童年》作者的写作精神所感动,于是为《瓦妮说童年》写出了这些阅读心得和体会,为作者助兴,点赞。我相信这本意趣纵横的《瓦妮说童年》一定能够在读者的心灵深处留下印象,受到启迪。


 卜晓业,山西昔阳人,大学学历,中共党员,大校军衔,军旅生涯近40年。曾任中国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杂志社副社长兼副主编,撰写论著10余部,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求是》杂志发表过许多重要文章,在军事界和理论界均有影响。


新锐散文

请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爱情怀、乡愁、

亲情友情爱情、生态情怀、性灵自然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