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专栏】黎乐|作家哪是个东西

 新锐散文 2020-08-08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创|作|心|得
chuangzuoxinde
黎乐

丝路微雨,流水淙淙,想起曲水流觞,关于精神伊甸园。

文字,我一直以为,它在生活里,可风雨里它站得更美。等到春花时节,其实它又在秋月面前。骤起的无意里,扬起柳絮漫天,会有惊醒的一些东西,累积,累积,至撩动人的心弦。好吧,就这样天马行空,不用改变自我,写下去。这已经很好了。

作家哪是个东西

黎乐

先来说说什么是作家。

作家,是那种吃了饭,没事干的。真,我那周围的人就这么说我的。既然都没事干了,要干出个作家来,就是一种平平常常的饭,不定时吃了没吃没人管你,管的是自己的心,得像个普通流水线上的工人,当然可以好听点,白骨精小资高工一般,随时上班不说,更多的是加班性质的,强制性的,条件反射性的,反正会摸过去,惯性思维地,拿笔。

对,是笔,笔就是用来作的,作家的作,也是作文的作。至于怎么作,当然是写,写文章的写,写就得有笔,当年的当年想想人家用的可是毛笔哦。一手风流小行书,一手精致小楷啊!羡慕得紧不说,好笑得很的是我,至今好用一支铅笔。连自己孩子都讥笑,小朋友才入学怕错易于涂改而已。是啊,而已。很多次都想抓住个小破孩儿去验下DNA,到底是因为职业性的省事不想外出而放弃。我还喜欢这铅笔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是在手上能够旋转啊,多圆润,手不大用力就能流畅写字,记得快。还有一个小小的抗议,大约也是钢笔麻烦,水笔也是外来品种。现在的通讯传送也就是稿件往来之类,纯粹依靠个电脑,手写了也是要登电脑录入平台或者是文档。简单快速,好是好,甚至成与败都相当迅速,这也使得现代的小年轻们,文章也许不错,一旦说到那那字儿,就算一个签名,就像着蝌蚪一直在爬,爬得有眼不想睇。那些书法知识,一些作家可以具备的优良传统与好习惯,慢慢就丧失了。以至于新生代有电子设备的的好,却遗失了作为作家的那种体验式行为甚至是风情,孰是孰非,实在是弄不明白。

作家到底是要找一个台,不大管是什么样,只要能放笔能写字,当然也要舒服。多半这样的地方当是一间乱七八糟堆着笔记与资料的工作室,天天要用的,天天有个什么习惯,对自己要顺手。再然后,就泡一杯水,这个水,多半是有点刻意与讲究了。大多数只要是坐下来开始写了,根本不可能记得时间。而身体的承受力,多年这样下来,早就明白,这不行那不行说到骨子里都是疼。就要逼着多站一下,多换个姿式,哪怕伸个腰脚换个地儿勾搭。所以那个茶水,真是为了多上一下洗手间;更为了熬夜,多半是咖啡当然也就要各种喜好的茶了。这样一下来,太多作家不懂做饭是可能的,但不懂茶的,没几个。作家们是真的好这一口啊,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从而一定是后继有人的。也好。

就这么,只负责玩命地写、干净得只为了一种自己有的目的性的物质或精神而写、有一种天然使命感、为写而活着的,这么一群人,而有的职业。是的,使命与职业,缺一不可。这时候,才是一个作家,也才能叫一个作家,才能真正地坐下来。

所以,坐在家里作各种各式文的那么一个人,就叫作家。

然后再说,作家的胜任或者是造就

作家,要胜任这一个名称,得产量和质量。质量大家都知道。产量就更加知道了。作家的胜任,是有一定的天赋的。作家一定是一个文艺人士,文艺人士和艺术家哲学家许多家一样,有着先天的敏锐性和直觉性,如果没有那种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靠一个光光的勤奋,只有简单头脑与四肢发达,却不知道力往哪儿使,是根本不可能成得了材的。造就一个作家,得智慧,有了智慧还得有一半的天赋,因为天赋其才,就该勤奋,所以,余下的百分之五十,就是勤奋。

作家这么一回事,说穿了,真不是一回事。苦苦修炼,也未必成材,有了天意,还得抓住机会,想要脱颖而出,也要新颖的颖在。这其中最快的,其实,是终结性质的一句话,得加入百分之二十的职业训练。这一句,一定不会有人告诉你。因为国内的体制教育,没有这个。写作的画画的其它往道上走着的,都一定必经瓶颈。真的走不下去了,没法子提升了,你再天才,天天在天上飞来飞去的飘,一定不是一个事;就算是个事,也会叫做江郎才尽。这时候,只有职业化的训练,才能给不再是天才的你,新的思路与重启式的系统,才能给就算是天才的你,更开阔的视界。职业训练是不能造就一个人的天才,但是如果你有天才的话,它至少可以让你在使用你的天才的时候要方便得多,容易得多,使你所有的天赋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然后,运用得多,多到正常运转起来了,也就水到渠成了,那一时的行文,必然是手到心来,信手由心。

作家是应该相携的。携手一定是共同长进,绝对不是相互打击。文人相轻的真实意义,并不是谁也不服谁,更不是谁也看不起谁。而是看淡,文化创造者和文化批评者历来都是相互相生的。没有创造者,批评者就失去了意义;而批评者却是一面可以让创造者认识自己、看到不足的反射镜,没了批评者,创造者也就失去了创造出更好作品的可能。而文人本身,更不可妄自定义,而是应该多面发展,容有庞大到磅礴的知识量。而知识量,正是靠着相携的力量一起存在的智慧。

苏东坡就有一份绝对的大智慧,生命中的大雨谁都有,谁都有那一天的不期而至,倘若已身在雨中,不妨学着居士的边唱边走,在生活的夹缝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他广游他广交好友他凡事广泛动手,修禅习佛也官也民,他对人生的思考,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他成就了许多方面的家,随意点来,诗人散文家这些就不说,但意外于美食家,书法家,还有一个他开创了文人画之先河。这个想说明的,正是他的生活圈子与生活所带来从而积累的知识量。

作家一定要在一起探讨,一起批评,一定要非常严肃地对待自己的作品。这样的氛围,将写作家、小说家,诗人或者是哲学,也能一个个都变成文学批评家,评论家。只是,现在的模式,说是探讨却是和各种名头的牟利与相约的玩乐会,说是批评却也不能虚心更没有一种虛怀来接受建议,流行的是各种写作班,辅导班,什么开会式道谢式应酬式滔滔不绝自夸式,这些对于一个作家职业上的训练和规范式的教育,根本沾不上关联。

作家是有责任的。

很多的作家,当然,是真正的作家,在纯文本中想像不出社会的那种担当与责任感时,一定是会去体验生活的。自身没有经历,就去选择经历,或者问人们如何经历的,然后发挥想象。在这个时候,我都会想到红楼梦和张爱玲。前者,曹公是用生活与经历,隐匿在文章里,连个名字或者是随意的几句白描,都有隐约的喻意埋在那里。而张爱玲,没有生活的那种阅历,却能用生活的痕迹与自身的成长经历,推演出那些文学作品。在当代的真正的作家里,就有一个这么值得尊敬的领军似人物:还活着的严歌苓。她其实是没有想什么领军的,也不过是我这样说着她,她觉得中国的作家教育里,就是少了这么个作家职业训练。不信,大家可以去看看她的作品。但凡是她出品的作品,画面感很强,有质感的场景,甚至延伸到触感之外的感官。她塑造的人物必有她亲自体验生活时的原型似人物。她也真就为了学习写作而扔了母语写作去美国学英语写作的人。她真的就只为了更好地写作,就算这样说她是去学习写作,当时去的时候,她已经在国内已经发表过多篇作品,而且发行量是在十万册之上。

一个作家的责任会分自身的责任和社会职能的责任。这世间上没有容易获得的东西,如果没有担当与责任,没有勤奋与踏实,作家这东西也着实是带不来名与利。自身要修身,不要微博杂志畅销书上,得来些夸张惊悚匪夷所思或者拍案惊奇的博人眼球,就为个点击量这些远远不是真相。真相,是历史,而史书记载尚担心一面之辞,为了多面印证这个世界,得从多个方面研读历史。这时候的真相也不会摆在眼前,只有不同角度地合理化,才能自己得出最是正确的走向。而寻找真理,一定是作家的责任。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辉煌的文明史与中原王朝不断与周边各少数民族交往征战融合而成中华民族史,承载着中国文化。我们有过太多的改朝换代,却没有文化断代的记录。那么,作家是干嘛的?这个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历史上的事件特别是文化相关的事件,不能断代,偏偏真的就是作家的职责范围。

作家专栏栏目说明

应文友要求,新锐散文平台开通《作家专栏》栏目,旨在展示名家作品,推介优秀作者。

投稿时,请精选5--8篇作品、创作心得与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