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稿选粹】蔡汉顺|链子崖

 新锐散文 2020-08-08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链子崖 

文|蔡汉顺

读《归州志·山水》篇,里面有这么一段文字︰“香溪东流三里为兵书峡,又名白狗峡。峡南石壁中折,广五尺,相传有神力关锁,历久不坠,谓之锁山。”从这段文字里我知道了锁山,又从网络上获悉锁山别名锁住山,也称链子崖,位于秭归县屈原镇的长江西陵峡南岸,屹立于兵书宝剑峡和牛肝马肺峡之间,属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说锁住山也好,道链子崖也罢,从名字来看此崖是被链子锁住了。锁住的原因,就是我此次探访链子崖的目的之一。

链子崖,在我的眼中虽没有泰山、嵩山之雄伟,却有华山之奇险。对了,就是“奇险”。

链子崖,奇在它神奇的传说。

秭归文友邓贵环说给我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古时候川江有一条龙,要去东海与龙王决一雌雄,妄想称霸海上,于是从川江上游出发,一路大发淫威,直扑东海而去,没想到一头撞在兵书宝剑峡的宝剑上,被大禹的镇江宝剑斩掉了头颅。这条没了头颅的龙,疼得在江里不停地翻滚,一时撞到了南岸的一座大山,把山撞开了几十条裂缝,大山差点倒下来堵住了江心。

幸亏南海观音巡游到此,解开罗裙带,抛向山岩,这才拴住了摇摇欲坠的山岩。锁住山上一个叫杨坪的小村落,古来就居住着几十户人家。上面的人进出,唯一的通道就是先人们在峭壁上打凿出的一行石窝。每只石窝仅能放下一只脚,出脚时不能出错,否则你便欲进不能、欲退不得。因此在翻越这座山之前,人们要在岩下烧香拜佛,并且还要放开嗓子吆喝一阵,以免和上面下来的人遇于途中。即使这样,也常常有人不慎跌入湍急的江流。

清代的一个商人看到这座山给人们带来的不便和危险,便捐银打造了一道长长的铁链,牵扯在百多米的绝壁上,又把脚印凿成了可以行走的道路。 从此,这座山便被叫作链子崖。

链子崖,奇在它是高悬在兵书宝剑峡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此崖,自古怪石嶙峋,其石神态各异,险中显奇,奇中藏秀。不足二尺宽的古道悬挂脚下,烟岚掩幽壑,莫测高深,疑通仙苑门户;险径高飘头顶,碧树漫荒途,神秘玄妙,似达天界路径。同时,链子崖从猴子斜坡到筲箕洼、雷劈石,足足有二百五十多万方破碎的岩石。站在山脚或者长江对面仰望链子崖,可见到纵横交错的道道裂纹,顶部最宽的裂缝达六到七米,深一百多米,高耸的断崖给人以摇摇欲坠之感,而山崖一旦坠落滚入江流,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有人比喻它是高悬在兵书宝剑峡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链子崖,奇在它是长江三峡的定海神针。

说她是长江三峡的定海神针,并不是我故弄玄虚、有意夸大。在历史的长河中,链子崖一直充满着一种神秘的色彩。新滩一带自古就是一个滑坡体,链子崖上的裂纹其实是由于地质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作用的结果。据历史记载,自东汉永元12年以来,新滩发生过大规模滑坡二十一次,滑坡曾造成长江两次断流(1921年,1982年),毁坏了不计其数的房屋,也造成了很多人员的伤亡。如何解决地质险情,使链子崖这座神山更好的造福百姓惠及后世,这里的官员和百姓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用铁链锁住了断崖裂痕,尽管如此,仍然是治标之法。真正的治本,出现在解放后毛泽东主席视察长江三峡,他老人家高瞻远嘱,提出修建三峡大坝、根治长江地质险情的伟大构想;而修建三峡大坝,首先就必须根治西陵峡链子崖的险情。经过几十年的勘探研究,1988年,国家科委、湖北省政府等单位向国务院递交了治理链子崖工程的可行性报告;1989年,国务院批准了这个报告,并拨出总理专项基金1100万元,用于链子崖工程治理可行性研究。国务院还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级别最高的地质灾害治理领导机构——链子崖工程治理领导小组。199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准了链子崖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5年,治理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治理工程结束,由173根巨型铁链铆固了五万方危岩体。链子崖这个名字更加名符其实。

此时我站在崖顶,还清稀可见那些被牢牢锁住的裂缝和当时治理链子崖留下的痕迹,望着这些痕迹,我深切地感受到伟人决策的英明,我想,链子崖的巍然屹立,不愧为长江三峡的定海神针。

链子崖,奇在它亲眼见证了一位伟大诗人的诞生。

这位伟大诗人,名字叫屈原,他的出生地就在距离链子崖不远的一个叫乐平里的村子,秭归最早的屈原庙也在此地。这位诗人深情地眷恋着这方土地,在这里留下了美丽的诗篇《桔颂》,他怀着一颗忧国忧民的拳拳爱国之心离开了这里,却从此一去不复返。来到诗人的故里,想着诗人的人格魅力,某生不才,触景生情,提笔数言,以凭吊诗人:

君去也,历史长河泛起一滴相思苦泪;君去也,壮美河山奏响一曲《离骚》悲歌。谈古今,论英雄,谁与君同?宋玉之拟辞赋,难及君术;岳武穆忠骨义气,以君为表;论及治国韬略,萧何何当?孟德何属?翩翩兮玉树临风,威武兮不似文臣。盖英雄一世,辞堂庙,行迹荒野,壮志不灭。匹夫犹担国之兴亡,而况人臣哉?遇主不贤,悲叹凄切,山谷幽壑为之悲吟。风萧萧兮汨罗寒,此行一去不复返。观己所为,不负一世之志,谋事于人,成事于天,亦无悔矣。

暮色将合,我们匆匆下山。来到山下,回望着这座奇妙神山,我不禁想起苏轼在《慧湖峡阻风》中 “人间何处不巉岩” 的名句。 

作者简介:蔡汉顺,广东省揭阳市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揭阳市榕城区东兴综合文化站站长,有多篇文章发表,有散文随笔出版。

新锐散文

请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爱情怀、乡愁、

亲情友情爱情、生态情怀、性灵自然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