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园情深】温新阶|场 景

 新锐散文 2020-08-08


故园情深

各地名家

风采展示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万千情事,都关故土。那里记载我们来到人世第一抹笑颜,也记忆我们第一声啼哭;那里生长娃娃朋友,也生长爱情最初的样子;那里的山水有个性,更有情义,无论我们走到海角天涯也永不相忘;那里的乡亲,可能豁着牙,但他们多少年都记得我们的乳名,呼唤出来的,是最亲的乡音。那里是故土,是根,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要记得:把根留住。

——责任编辑:邓贵环

场  景

温新阶

秭归乐平里:剃头

春日里,盛开的柑橘花夹杂在墨绿厚实的叶片中间,说不上有多美丽,但是漫山遍野地开放,就有了一种气势,这气势非但是绿叶素荣的色彩搭配,更是芳香气味的弥漫。

整个乐平里都被柑橘花的芬芳所包围,走到七里峡,依然是熏风绵绵,香气缕缕。

屈原出生在乐平里,他在这里度过了幼年时代。我想,每年春天,屈原穿行在柑橘林中,白色的花瓣撒了他一身,迷人的芬芳沁入他的心脾,故乡的柑橘树一直在他的梦境中生长,所以他写出了著名的《九章·橘颂》。有人在解释这首诗时引用《汉诗》的说法,“江陵千树橘”,说屈原是在郢都看到了大量的橘树,写出了《橘颂》。其实,屈原的脑海里一次又一次浮现家乡橘花盛开的场景,乐平里的柑橘林成为他灵魂深处挥之不去的一种家乡的隐喻,《橘颂》正是他思乡之情的一种呈现。

柑橘林中有一排平行的房子,一栋连着一栋,就形成了一条街道。商铺也有,生意并不火爆。

楼板下燕窝里燕子飞进飞出,忙碌着它们自己的事体,蜜蜂在花丛中飞舞,有时也到农家稻场里盘旋两周。

两扇木门洞开着,阳光斜着照射进来,一片长方形的光亮铺在瓷砖上,界限分明。

一个老人坐在阳光里,一块灰布围在脖子上,然后垂下来,罩住老人的整个身子和他的座椅,看不清椅子的质地和样式。

我们看得清晰的只有老人的一颗脑袋,有一半的头发已经剃光,另一半依然茂密苍劲。这时才注意到,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有另一位穿黑衣的老人,他的身旁是一个老式的洗脸架子,搪瓷盆里有袅袅的热气升腾,一条花毛巾搭在盆沿上。老人蹲在地上,在一片油石上磨剃头刀------其实,不是磨,应该叫荡刀,多是在一条荡刀布上摩擦使刀口变得锋利,被剃头的老人不喜欢那块看起来有些肮脏的荡刀布,剃头匠只好在油石上来荡,这刀确实也有些钝了,待会还他俩还要交换角色,让对方给自己剃头的,得把刀子荡得锋利些。

黑衣老人站起来走到阳光里继续没完的工程,刀子果然锋利了许多,单听那声音已经多了几分清脆,清脆的声音刺激着某根神经,手腕的动作更加灵活,剩下的半颗脑袋立马光亮了。

然后刮脸,被刮的脸鼓起腮帮,很有几分滑稽,黑衣老人忍不住一笑,手抖动了一下,腮帮上就有了一道血印子。他一下子慌了神,剃刀掉在了地上,连连说:对不起对不起,就要去寻碘伏来擦,立马遭了对方的呵斥:这点小伤算个球!中饭一块蒸肉就补上了,继续。

照进堂屋的太阳微微偏了一个角度,剃刮收扫终于完毕,老人解下围布,我们才看清他穿了一身灰衣服,他下意识地摸了一下光滑的脑袋,觉得神清气爽。接过黑衣老人递过来的一杯采花毛尖,把椅子挪到阳光里,慢慢品茶。阳光把他的影子投射在瓷砖上,轮廓清晰。那模模糊糊飘动的影子,是茶杯里冒出的热气。

黑衣老人去了厨房,协助老婆造饭。他的这个理发铺子收费便宜,且还须装烟筛茶,顾客也不是很多,大多去了用电推子的理发馆,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才会来这这剃头,个别的还是来换工剃头,像今天这位灰衣老人就是,因此还需供饭的,还必是好饭好菜,因为灰衣老人有言在先:倘是没有几个硬菜,小心我下午杀你一刀。

菜硬酒好,两位老人多饮了一盅,就在堂屋的阳光里眯了一会,才开始给黑衣老人剃头。

收拾停当,阳光已经移出了门槛,灰衣老人站起来沿着柑橘林中的小路自顾回家,他哼的小曲在柑橘林中飘荡。

橘子树的白花落了一地。

芳香弥漫了屈平河两岸。

长阳宗家湾:卖菜

春天的阳光从一碧如洗的天空泻下来,金晃晃地撒了一地。

宗家湾菜场是一个对季节最为敏感的场所,不同的蔬菜是不同季节的标签。

一捆一捆白菜薹进了菜场,带着清早的露水,一根根像少女的手臂,饱满而细嫩,有花,没开,敛着葆儿,更显着生嫩。

真是上天在春天的恩赐,开水焯过,沥干,拌了蒜末、葱花、辣椒粉,再滴几滴芝麻油,光是这一盘,就可以待半个客人。这且不是最佳处置,算得头牌的还是白菜薹煮豆浆巴。

先说这浆巴。滤过豆腐的豆渣,炒干,摘几片梧桐叶,铺在篾箩里,把炒干的豆渣铺在梧桐叶上,压紧压实,放到火塘楼上使其发酵,就是浆巴,然后切成薄薄的桨巴片晒干备用。

煮浆巴时,先切好腊肉丁,文火炒出油时加进葱姜蒜,炒至黄而不焦香气四溢,加水大火煮沸,再加花椒、辣椒皮(不要辣椒粉),煮到滚开,加入浆巴片,须臾,再放进切得很细的白菜薹,将火火调至文火,一道鄂西名菜就做成了。

这菜有多好吃?喝酒的可以多喝一杯酒,吃饭的可以多吃一碗饭。

每年春天,秋芬在进宗家湾菜场的巷子里卖浆巴和白菜薹,除此之外,她还常年卖懒豆腐。

懒豆腐做法简单,相比豆腐工序懒了很多,所以叫这名。黄豆泡胀,用石磨把黄豆磨烂,并不滤渣,在锅里烧开,把焯好切细的白菜丢进去,加一勺盐,一把葱花,舀起来就可以吃了。很多外地人到长阳来,看到有人打懒豆腐,不知道这是什么菜。他们还编下顺口溜:

长阳人有点怪

豆浆里面放白菜

秋芬在宗家湾卖懒豆腐卖了好些年,有烧熟了回家就直接喝的,也有生的拎回家自己烧的。

每到中午,买菜的人少了,很多人犯春困,就在菜摊上打个盹。

秋芬不行,她女儿放学回家吃完饭,要在她的菜摊上做作业,尤其是英语,离不开妈妈的辅导。

许多日子,我中午出去买懒豆腐或是浆巴,秋芬一边用一只手把小石磨转得飞快,一边在诵读英语,或者在纠正女儿的发音。

我实在想象不出来,秋芬,一个卖懒豆腐和浆巴的女人,英语竟然说得那样流利,发音那么纯正,只听她的声音,你还以为在长阳的宗家湾遇到了美国女郎。后来听人说,她当年在一中是班上的英语科代表,后来突遭家庭变故,不得不辍学谋生……

秋芬的讲解也很得体,她总是循循善诱,结合生活实际来讲解,使人印象深刻,难以忘却。

随着她女儿的英语成绩的直线上升,秋芬辅导英语的名气传到了校园内外,每天中午,就会有好多学生来到她的菜摊前学习英语,有的家长主动来给她推懒豆腐,她都谢绝了,她已经习惯了一边推磨一边讲解英语。

我依然在许多中午时分到宗家湾菜场买菜,秋芬的菜摊前总是一排花伞,晴天,孩子们为秋芬遮着太阳,不让阳光晒黑她的脸庞,雨天,孩子们为秋芬挡住雨水,不会让雨水打湿她的刘海。花伞下,是一句句英语的问答。

一条巷子,盛开了一片雨伞的花朵。

只是从此中午再也买不到秋芬的菜,一个上午,她的菜就卖光了。

有人建议她开个英语补习班,比卖菜挣得多还挣得体面,她摇了摇头,还有的补习学校出高薪请她去上课,她依然摇摇头。

她依然在宗家湾,卖浆巴,卖白菜薹,卖懒豆腐。

她说,她喜欢被鲜活的生命包围,看着那孕着花苞的白菜薹,仿佛是她自己生命的绽放。

作者简介:温新阶

作者简介:温新阶,男,土家族,1989年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湖北省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教师。现为宜昌市小说学会名誉会长,宜昌市散文学会会长。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多部,曾有多篇散文、小说被«散文选刊»、《北京文学》、《作品》、《读者》、《中外文摘》等刊物选载,散文«豆芽菜»曾在日本获奖,散文集«他乡故乡»获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散文集《乡村影像》获湖北省第七届“屈原文学奖”。 散文集《典藏乡村》获湖北省第九届“屈原文学奖”。曾获全国首届“十佳教师作家”称号。

顾问组成员

(排名不分先后)

王士敏  王友明  李东辉   蔡汉顺  李锡文 马明高  丁尚明  高丽君  周  海   张道德  

责编团队

(排名不分先后)

荆淑敏  马明高  吴云峰  李锡文   陈有仓  李佩红  胡安同   蔄红伟  苏小桃   黎  乐  高丽君  赵  阳  袁明秀   邓贵环  周  海   李慧丽   

新锐

坚持“尊重名家,不薄新人”的办刊理念。

感情求真,思想求深,角度求新,

视野求广,语言求美。

请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爱情怀、乡愁、亲情友情爱情、生态情怀、性灵自然等。

合作纸媒:西岳评论散文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