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稿选粹】谷士忠|钻进牛魔王的肚子里

 新锐散文 2020-08-08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钻进牛魔王的肚子里

语文教师和其他学科老师相比,有一个独有的优越条件,他可以通过批阅作文和学生笔谈。在批语中,我常从学生的作文中了解了学生,也让学生通过批阅了解我,加强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收效一直很好。下面试举几例:

一学生在一篇题为《心灵深处的回忆》文章中,写到:“我虽然刚刚走过十七个春秋,但是有谁能知道我是怎样走过的呢?我的爸爸是个工人,而妈妈是农民。可是,在我出生后,因种种原因,连我的户口没上上,既没有城市户口,也没有农村户口。于是,开始了我漫长的十六年的‘黑人’生活。”

文章接着叙说了没有户口的种种遭遇,特别是求学的艰难,上小学难,上初中难,上高中难,一步一个坎儿,“年龄大了,我的心事越重了,觉得低人一头”像老太太一样,整日坐着,既不爱说,也不爱动。

面对这样的作文,聆听这发自学生心灵深处的呼唤,我们语文老师怎能无动于衷呢?我动情地在作文后面写道:“这确是心灵深处的回忆,这一段生活终生难忘,不仅给作者也给别人留下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作者的生活不能说是幸运的,但生活的坎坷,求学的艰难也磨炼了人的毅力,战胜了自卑、自轻、自愧,更增加了人应有的自尊、自重、自信的品格。‘文章憎命达’,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往往比在顺境中长大的人更坚强、有力得多,也更能体会生活的美好。”

学生读了我的评语以后,心里很感动。她把评语工工整整地抄在一个小本子上,说:“从老师的评语中,我得到了理解、鼓舞、压抑了多年的心情获得了难以言表的轻松。我将满怀希望地向前走去。”后来这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在一篇《悔恨》的作文中,学生以饱含感情的文字描述了一位女中学生的早恋遭遇。我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年轻人爱幻想,感情也丰富,有时甚至自作多情,但生活是严肃的。作文中的姑娘尝到严峻的生活给予的惩罚,开始忏悔了。作品的选材是有积极意义的,作者采取的态度也是可取的,在暴露中给人以启迪。”

就是这样简短的几行字,也激起学生感情上的涟漪。学生后来跟我说;“交了作文,我就忐忑不安,怕老师批评我,怕引起同学的误解,读了老师的评语,我心里才踏实了。我真地感到师生的心是能够沟通的。沟通了,我的心是多么的轻松啊!”

有一位同学在别人误解他以后,觉得非常委屈,情绪一下子低落下来,整日愁眉苦脸,作文也显得灰溜溜的。于是我在作文后面批道:“生活并不全是美好的,不如意的事常有,遇到非常事件时,甚至在道理上也讲不清的时候,需要一种忍辱负重的精神,不过多计较,微微一笑,心里有数罢了。这倒不是什么不讲原则,‘是将以有为也’要不然,气也生了,泪也流了,学习也‘一落千丈 ’你说值吗?往事已矣,不提也罢,重要的是今天,你可要把握住啊!你有潜力,只要振作精神,你就会成功。”

一番话,使得这位同学情绪发生了很大变化。前不久,他来看我时,还提此事:“我从您那里学会了豁达与乐观,终身受益无穷。”

高考给学生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读高三学生的作文,特别是复读生的作文,往往感到一种异样的沉重。一位复读学生写了这样一首落榜者的歌:

呦,朋友,落榜了吗?忧伤了么?

惆怅总会有的,

可你要昂起头,在奋斗。

千万个青年朋友中,

落榜的岂止一个。

你可不要悲伤,莫要把泪流,

通往幸福的路,还有很多在前头。

时代在召唤,热血在奔流,

落榜不能停止追求,

要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到那时,度佳秋,庆丰收!

啊!我的‘难友’们 ,

挽起手,抬起头,一起唱支落榜者的歌。

我抓住这首歌,写道;“当华盖运临头的时候,有的人呼天抢地,不能自己;有的人怨天尤人,愤愤不平;有的人垂头丧气,悲观绝望,这是些生活的孱头,他们只会弹出一支接一支的哀鸣曲。恶性循环,永无解脱的希望而这首歌的作者,在深沉中,却有着一股积极进取精神。我欣赏作者这种不服输的态度,我尤其赞佩作者胸中那永远扑不灭的自强不息得生命之火,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挫折了再干,更显战士的风采。到明年金风送爽时节,让我们听一曲成功的‘创业者之歌’吧!” 这首歌连同我的评语在作文课上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

知己知彼更重视情感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也才能把语文教学中的‘道’灌输到学生的心坎上。教育不是喋喋不休的唠叨他是一种春雨般的滋润,点点入心。兵法讲究;“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达到这个境界,那才是真正的教育。

谷士强,别名谷士忠,籍贯北京市昌平区,现是北京市昌平区高级语文教师,喜欢看书,也喜欢写诗。我的论文多次获北京市一等奖、二等奖。

新锐散文

请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爱情怀、乡愁、

亲情友情爱情、生态情怀、性灵自然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