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稿选粹】袁志芳|菜园回忆录

 新锐散文 2020-08-08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菜园回忆录


那块种了十年的菜园在机器的轰鸣中移为平地,很快它将成为学校的食堂和餐厅。这块地里记载着许多快乐、情趣、美丽的风景、令人捧腹的故事,每个人都和这块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自己亲手拔掉满地长势正旺的蔬菜确实有点舍不得,但得顾全大局。这时,我才深深体会到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什么那么心酸与痛苦,土地也是有情的。
(一)

我们学校后面有一块空地,大概有一亩多吧。有一天老师们兴起,只要是乐意种地的每人分了一小块,种上蔬菜。我也赶去凑热闹,要了块。我家老师当然是不乐意干活的,我自告奋勇承担起了全部的活。以前我没种过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种什么菜,更不知道怎样才能种好菜,围绕这一小块菜园的故事还真不少。
第一次好像是栽茄苗,那次让我在我家老师面前出尽了洋相。我以为土和茄苗的根接触得越紧密越好,利于根吸收水分和养料,便使出所有力气把土往下按,苗周围的土被按得结结实实的。再看我旁边一位大姐也在栽菜苗,只见她把苗放进窝里,轻轻拢了点土在苗的周围,我感觉菜苗还在摇晃,心想这种栽法菜也能活?我暗自得意,没告诉她我是怎么栽的。回到家我骄傲地向我家老师炫耀我栽菜的高招,大姐栽的菜明早去看准已被风已经吹倒了。不料,我家老师听了大肆嘲笑我菜都不会栽,人家才是对的,我那种栽法菜就像被戴上了紧箍咒,不会长的。我不信,要和老公赌一把。过了两周,大姐的菜明显长大了,而我的不但没长,反而枯黄。事实面前,我不得不低头认输,我家老师又重栽,只能是他做了,因为我想干可干不好。从此以后,我家老师就认定我不会种菜,直到这块菜园在我手里经营了十年,他的偏见依然没改变,冤哉!悲哉!
(二)

自从有了这块菜园,老师们又有了新的乐趣。星期天,我还没睁开眼,就听见菜园里一片热闹景象:聊天声、谈笑声不绝于耳,有时还传来一连串响亮的“哈哈”声,真吸引人。禁不住诱惑,喜欢睡懒觉的我一骨碌爬起来,加入到那欢乐的队伍里。
来到菜园一看,真正在干活的只有一两个,多数人是来凑热闹的。有的端着茶杯,有的手插在裤兜里,迈着悠闲的步子参观,有的则专心致志地吹牛。大家天南地北地聊着,可以由一个话题进入另一个话题,再转向其它内容。包含之广阔,就像互联网上的网络链接一样无限自由。不管话题怎么丰富也少不了谈论菜。谁家的菜种类丰富,谁家的菜长势好,什么菜好吃,值得种,该种什么菜了,谁又有了新品种,大家都去分享一点。在这块菜园上,心与心的距离越来越近,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和睦。
(三)

辛勤耕耘中,收获着果实,也收获着快乐。地里各色蔬菜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绿油油的青菜,嫩黄的白菜,云朵般的花菜,深紫色的红油菜,全身通红的萝卜,架上一串串、一簇簇长长的四季豆,还有像面条一样挂着的豇豆,披着灰衣的冬瓜……举不胜举,应有尽有。谁会舍弃这美丽的景致不去欣赏呢?大家不约而同形成了一种习惯:到菜园里散步。闲暇时或晚饭后在菜园闲庭信步别有一番情趣,那些蔬菜生机勃勃,愉快地生长着,吐露出鲜活的光芒。灵动的生命感召着人,让人领略到生命的顽强与可爱。原本以为我会独自游赏这番好景致,不想陆续又有很多人怀着和我一样的心情来到菜园。大家聚在一起,又免不了一番心情愉悦地谈论,傍晚的菜园顿时变得热闹而又温馨。久而久之,去菜园走一走、看一看已经成为我们每天生活的一部分,那份感情是深厚的。不记得谁给菜园起了个别致的名字,称它是我们学校的后花园。多气派的名字!我们的后花园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四)

我素来爱整洁,连种菜也秉承了我的这种习惯。我那块菜园实在太小了,必须有效、合理地利用。葱啊,韭菜之类的常用到,就种在路旁,其它的菜这样一小块,那样一小块,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菜地里。看那满地的葱郁,可爱极了。更重要的是我不能容忍有一颗杂草生长在菜地里,只要看见了,坚决将它拔掉。本来就整洁的菜园更显得干净,和旁边零乱的菜地相比真是光彩鲜明。于是所有人都会这样夸赞我:“种得真好,地里一颗草都没有。”
听到赞扬之词,我心里当然美滋滋的,赶忙喜形于色地把快乐与我家老师分享,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你以为你真做得好啊?别人那么说是出于礼貌。连草都不长,还能长出菜吗?”什么混乱逻辑?真无奈!嫉妒就明说嘛,哈哈哈。我家老师对我的菜园似乎特别挑剔。他很少去菜园,偶尔去一下也不忘挑毛病,总有让他不满意的。我气得直跺脚,地里的菜也遭了殃,被我踩入土里了,我更气了,发誓不准我家老师再进我的菜园。
有一次,我家老师擅自闯入我的菜园,然后向我报告:“邻居家的菜苗长得真壮,我们去要点来栽上。”我听了忍不住捧腹大笑,因为那是我种的,他却当成别人家的,真有出息!以后,当我家老师再挑毛病时,我就反驳:“连自己家的菜园都不认识,还有资格批评我?”从此,我家老师对我的菜园变得友善了。
(五)

“民以食为天”,土地为人奉献出裹腹的食物,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不受着土地的恩惠。我是热爱土地的,我庆幸自己能有机会获得一小块土地——就是那块菜园,我很珍惜和善待它。菜园待我也不薄,尽管地很少,但种出的菜根本吃不完,于是送给亲戚朋友一些。土地是真诚的,当我为它付出诚实的劳动时,它却回赠我丰硕的礼物。
人们说一份付出一份收获,而我的付出换回的何止一份收获?这是土地的无私与公正赋予我的。我是一个坦诚的人,尊敬无私、公正的品格。在现实中,有多少付出等于回报?又有多少真心对真心呢?甚至坦诚有时会变成一种累赘。于是,我便对我的菜园付出毫无保留的坦诚,把它当成一位可以开诚布公的朋友。现在,这位老朋友将要承担新的使命,我感到很惋惜,回忆了有关老朋友的点点滴滴,以资纪念。

作者简介:袁志芳,七十年代出生于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作家协会会员,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

新锐散文

请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爱情怀、乡愁、

亲情友情爱情、生态情怀、性灵自然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