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专栏】温新阶|五月,徜徉在屈子故里

 新锐散文 2020-08-08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责编:邓贵环
五月,徜徉在屈子故里

温新阶

艾  草
五月,我在秭归的大街小巷穿行。
家家户户门楣上挂着艾草,鲜嫩植物的草香混合着艾叶的芬芳,成为一个月最为流行的气味时尚。
也有燃了艾灸的店铺,袅袅青烟里,连对话都变得古香古色,旧时丹阳的俚语字字珠玑,述说着《离骚》的意境。
辟邪,并不只是五月的话题,自从两千多年前的五月初五,屈子怀石投江,每年五月,辟邪才成为人们一致的选择。
在门楣上插上艾草,在每条街巷燃上艾灸,驱除奸佞的邪气,让屈子的魂灵安全的返回故乡,让楚国的山川大地开出粲然的花朵,让江河的浪花翻卷成为惬意的歌唱。
艾香弥漫的秭归,我们听到了楚辞的吟哦,听到了骚坛诗社的诵读,听到了橘颂的歌唱,也听到了划龙舟的号子。
今年五月,我的诗句散发着艾草的芳香。
菖 蒲

菖蒲的香气,总是带着水的清凉。
一寸一寸地渗透,从你的手掌慢慢划进你的心脏,似如细密的瓷器,熨过你的每一根血管,试图熨平了不平的五月。
把一束束菖蒲挂上城门,芳香弥漫在每一条街巷。
菖蒲又叫水剑,一束菖蒲,就是一束水中的利剑,直指水中的魔怪,屈子的魂魄从汨罗归来,一束束菖蒲护佑,一个屡遭中伤的灵魂,岂容再度受到伤害?这颗灵魂将是照亮人世的灯塔,它的光芒将普照四野,岂容魔怪挡住光芒造成阴影?
把菖蒲挂起来,把灯笼点起来,把篝火烧起来,把号子喊起来,伟大的屈子,故乡的人们迎接你归来,把魔怪击退,把奸佞降服,尊敬的屈子,归来吧,秭归,永远是你可爱的故乡。
江水滔滔,长江两岸,总有匍匐在水边的菖蒲,几千年生生不息,一把把利剑没有一刻松懈。
屈子,才在凤凰山端坐如常,峨冠博带,经天纬地,腰上的佩剑,或许是无数的菖蒲锻造而成。
粽  子

粽子,凝结了两千多年的文化。
从汨罗直到秭归,一种食品的暴雨下个不停,喂饱所有的鱼虾,让他们护佑屈子的遗体回归故里。
粽子,从此成为端午的一种文化符号。
它洁白的糯米,象征屈原高洁的人格,它有棱有角的形状,昭示了屈原刚直不阿的个性,它大红的枣馅,是屈子丹心报国的隐喻,而五色的丝线,正是水中蛟龙的忌惮。
五月,在屈子故里,箬叶的清香和糯米的醇香从一架一架杉木格子里飘出来,在街巷缭绕。
已经没有果腹的意义,一种文化的浸润,一种价值的传递,一种怀念的寄托,一种氛围的营造,每一箩粽子,都和着《离骚》的节奏,押着《怀沙》的韵律,旷世的哀悼,空前绝后的祭奠。
因为一个人的离世,催生了一种食品,因为一个人的亡故,诞生了一种特殊的祭奠方式,这个人,伟岸不逊泰山之巅,宏大不亚江河之势。
把一只只粽子投入长江,投入汨罗,投入沅水,投入全中国每一条水系,让屈子的魂魄发育成华夏的精神脊梁,引导一个民族昂首挺胸走向璀璨的梦境。
龙  舟

力的彰显,美的诠释。
龙舟,犁开水面,驶向彼岸。
猎猎旌旗,飘扬了两千多年,隆隆鼓声和嘹亮的呐喊声,穿越历史的帷幔,从春秋响到今天。
还是那些龙舟,从汨罗出发,驶入长江,驶入每一条河流,寻找三闾大夫,寻找楚国的中流砥柱。
鼓声密集,呐喊声撕云裂帛,木浆的划动搅动天地,敬爱的三闾大夫快快回来,我们开来了迎迓的彩船,敬爱的三闾大夫快快回来,我们吟哦着《橘颂》的歌咏,回来吧,回来吧,岸边是绵延不绝的等待你的楚人阵列,高山之巅是如泣如诉的女嬃的呼唤……
划龙舟,不是体育项目,更不是娱乐,是对坚定信念的不懈追寻,是对伟岸人格的全力接近,是对燧火的向往,是对光芒的追逐。
龙舟,不会停歇,永远向着彼岸,向着未来,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龙舟,屈子的美政之舟。

作家专栏栏目说明

应文友要求,新锐散文平台开通《作家专栏》栏目,旨在展示名家作品,推介优秀作者。

投稿时,请精选5--8篇作品、创作心得与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