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王神化皇权?权臣排除异己?浅谈古代君臣巧借日食的“二重性”

 瓜子心 2020-08-08

纵观我国五千年历史,历经了朝代的建立、发展、强盛、衰落到灭亡,尤其在建立和灭亡之际,我们均会发现所谓正义强盛的一方必将号称自己是忠义之师,上达天意,下表民心。紧接着揭露即将落幕朝廷的种种罪行,尤其是皇帝的暴政、兽性等等,使之百姓对当朝着愤恨,逐渐离心,此借用《孟子》言语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细想之所谓的“得道”与“失道”之定论,岂不就是强盛者为取代凋亡者“名正言顺”的说辞吗?如何更好的避免此种行为呢?一般的举措会如同秦朝采用郡县制来弱化地方的权利,强化皇权,从而使皇权看似神圣不可侵犯,有“君让臣你死,臣不得不死”的生死大权。

帝王神化皇权?权臣排除异己?浅谈古代君臣巧借日食的“二重性”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然更多的君主也会把自己的皇权说成是“天子之权杖”,即自己是“老天爷”的儿子,特意下来造福百姓,使其安居乐业。故在司马迁的史料《史记》中,我们会发现从尧舜开始,夏代、商代、周代、秦代的君主,往往都喜欢说自己是黄帝的后裔,因为黄帝是公认的、不容置疑的“天子”。

由于古代科技相对落后,而且信息相对不流通,故劳苦的百姓均认为皇帝就是“天子”,是来造福我们的,如“周天子”。假如当朝的天子或是朝廷之上出现了任何祸乱的情况,作为“老天爷”的儿子,上天一定会表露种种“异象”或是“灾祸”来警示皇帝或是暗示皇帝该如何去做?故我们在正史(如《后汉书》与《汉书》)中经常看到天空出现种种异象,如日食等。

帝王神化皇权?权臣排除异己?浅谈古代君臣巧借日食的“二重性”

日食的原理图解

其实日食的成因为: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最早在《尚书·胤征》一书中记载曰:

“惟时羲和,颠覆厥德,沈乱于酒,畔官离次,俶扰天纪,遐弃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瞀奏鼓,啬夫驰,庶人走。羲和尸厥官,罔闻知,昏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诛。”

可是,由于现实的原因抑或人为的原因,把日食解说了很神秘。故但凡有点权力者都会假借一些异象来表达自己的与众不同,以此来谋取自己心之所想的愿望。这也就是为何陈胜吴广在起义之际会在鱼的肚子内用锦缎写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原因。

帝王神化皇权?权臣排除异己?浅谈古代君臣巧借日食的“二重性”

日食的现象

对于帝王来说,日食的出现侧面说明了自己却是是上天的儿子(即天子),不然天空不会出现异象,然而它的“二重性”也约束了皇帝的行为,或是左右皇帝的决策等等。

对于权臣来说,日食的出现反应了朝堂之上“奸臣”当道疑惑后宫出现祸乱等等,此言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排除政治对象,使自己或党派更加的坚固等等。

作为21世纪的人,我们知道了日食的具体成因,故本篇文章我们借用日食自然现象的出现来深度论述古代的帝王是如何巧借日食来强化皇权和当朝的强权派是如何假借日食来排除异己,并且通过“两重性”的哲学观念来简单说说借助日食的两面性。

帝王神化皇权?权臣排除异己?浅谈古代君臣巧借日食的“二重性”

汉高祖斩白蛇

一、帝王:神化皇权,蒙蔽百姓

回顾整个历史的开国皇帝,我们均会在其传记上发现该帝王在出生时就与众不同,如商朝始祖殷契出生之际有史料记载“见玄鸟堕其卵,取吞之,因孕,生契”;刘邦在出生后有“汉高祖斩白蛇”的疑似神话的故事,就连唐太宗李世民在出生时也有异象,即“虹光烛室,白气充庭,井水暴溢”。这些君王几乎都带着一定的使命来的,难道真的是这样吗?可以说为了方便管理和统治,君王们几乎全部都被“君权神授”了。

也就是说史料根本不会告诉你,每一个人如同三国的曹操般懂趋势,有谋略,肯拼搏,都会成为一代君侯,用现代的话说好好努力都可以当老板、企业家等等。可见,古代的“君权神授”思想用这些神话般麻痹百姓,便于统治,不然只要有强权都可以如同赵匡胤“黄袍加身”就建立了一个宋朝。

帝王神化皇权?权臣排除异己?浅谈古代君臣巧借日食的“二重性”

赵匡胤“黄袍加身”

为了时刻的提醒和麻痹百姓,皇帝就会命人撰写史料或是记录,把皇帝等同于天子。故在东汉《白虎通德论》有关天子的论述:

“天子者,爵称也。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不仅如此在《尚书》中也随处可见,如“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同时在《孟子.告子上》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也就是说不管是四书五经,还是正史抑或是野史读物中,都一致的认为皇帝就是天子,是上天的儿子,其他的都是凡人,只为天子服务和统治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同时天子也就是为造福百姓来的。

帝王神化皇权?权臣排除异己?浅谈古代君臣巧借日食的“二重性”

《孟子.告子上》

可见,在封建教条下,皇帝抑或是掌权者均会通过种种方法把自己的能力或是身份尽可能的神化,以此在思想上麻痹百姓使之能服从自己的管理和统治,死心塌地的为皇权或是皇室们服务。


  • 【帝王神化皇权的“二重性”:约束皇权,警示皇权】

既然历代皇帝都巧借天子之名来统治自己的国度,并且上天的儿子下来统治百姓其意图就是平息战争,解救百姓,造福百姓,使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是天子的职责,同时天子竟然是上天派下来的,一旦天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上天的任何一个举动,或日食,或天灾等此皆为上天在警示皇帝。

也就是说这些是上天和皇帝传达下来的旨意,其中也知道皇帝才能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故我们看到在《汉书》与《后汉书》中会出现很多日食的现象,作为皇帝虽然选择了神话自己的权利,故也担心出现日食,一旦出现就是自己的行为有了过失或是自己的统治期间出现了天灾等等。在汉文帝执政期间,就发生过日食的现象,结果汉文帝不得不颁布《罪己诏》,其内容如下:

帝王神化皇权?权臣排除异己?浅谈古代君臣巧借日食的“二重性”

汉文帝颁布《罪己诏》

朕闻之,天生蒸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以菑,以诫不治。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適见于天,菑孰大焉!朕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讬于兆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朕一人,唯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朕下不能理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思之所不及,匄以告朕。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饬其任职,务省繇费以便民。朕既不能远德,故忄间然念外人之有非,是以设备未息。今纵不能罢边屯戍,而又饬兵厚卫,其罢卫将军军。太仆见马遗财足,馀皆以给传置。

此史料来源于《史记·孝文本纪》,汉文帝二年发生日食时汉文帝迫不得已写下的诏书,先反省自己执政期间出现的种种祸乱,这些全部都是自己处理不当造成的,对不起百姓们对皇帝的期望。这份诏书可以说在一定的程度上,规范了皇帝的行为,使其皇权至高无上的同时有一道“警惕”来约束自己。

帝王神化皇权?权臣排除异己?浅谈古代君臣巧借日食的“二重性”

汉文帝

同时在一个侧面上,百姓们看到皇帝的《罪己诏》更加的相信皇帝确实是上天的儿子,不然上天也不会出现“日食”等异象来警示皇帝。在一些天灾时皇帝也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也会颁布《罪己诏》来检讨自己,给百姓们一个交代。这样至少在心里上百姓是认可的,不会有埋怨甚至出现各种起义动乱的案件来。

二、忠臣:巧借日食,铲除奸邪

日食是自然现象,每个几年就会出现一次,有的人权臣(如:忠臣)们会巧借日食为说辞来进言给皇帝或是其他执政者(如:摄政王或实权者)来一举铲除国家的奸邪之臣,以此来重整朝堂的风气等等。不过这些有的帝王会相信,有的帝王考虑全局会暂时放一放。

帝王神化皇权?权臣排除异己?浅谈古代君臣巧借日食的“二重性”

东汉五侯

不过我们都知道皇帝的身边什么人都有,所谓“忠志之士”或是所谓的“奸邪之徒”,单上衣对于皇帝来说就看自己如何去利用,或是自己如何将两股不同的势力徘徊在平衡之间。故站在皇帝的立场上,两股势力都是对自己有作用的,彼此都视对方为异己,都想将其排除。这就是为何我们在本文的标题上取名为“权臣排除异己?”的原因之一。

不过奸邪之徒不仅仅在朝廷之上,也可能在后宫之中(如宦官集团等),同时我们在整个大汉四百多年的历史中发现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宦官集团与外戚集团都是很要命的,一旦处理的不好就会导致国之不存。在东汉末期,国舅窦武与忠义之臣陈藩就借用日食之名欲铲除整个后宫的宦官集团,其中《资治通鉴》将其记载如下:

帝王神化皇权?权臣排除异己?浅谈古代君臣巧借日食的“二重性”

忠义之臣陈藩

“会有日食之变,蕃谓武曰: “......,蕃以八十之年,欲为将军除害,今可因日食斥罢宦官,以塞天变。”武乃白太后曰:“......,今乃使与政事,任重权,子弟布列,专为贪暴。天下匈匈,正以此故,宜悉诛废以清朝廷。”太后曰:“......,但当诛其有罪者,岂可尽废邪!”蕃上疏曰: “......,陛下今不急诛此曹,必生变乱,倾危社稷,其祸难量。愿出臣章宣示左右,并令天下诸奸知臣疾之。”太后不纳。”

恒、灵两帝时期的宦官势力确实强大,尤其是灵帝期间国家的大权直接落在了宦官们的手里,就算有忠义之人通过层层关系给灵帝进言,灵帝也会敷衍了事的说“张常侍是我父,赵长侍是我母”,让忠义之人失望且痛心的离开。

帝王神化皇权?权臣排除异己?浅谈古代君臣巧借日食的“二重性”

灵帝时期的宦官代表


  • 【忠臣铲除奸邪的“二重性”:或身首异处,或加速灭亡】

  • 可以说窦武和陈藩两个人的心是好的,都希望东汉王朝从现有的处境中慢慢的好转,故才以日食为借口向实权者太后进言欲要铲除全部的宦官势力。由于宦官的势力如日中天,在进言的过程中此消息直接被偷听了,宦官势力的代表们惶惶不可终日,最后一鼓作气直接把窦固和陈藩杀害了。

    据史料《资治通鉴》:“陈蕃闻难,......,使剑士收蕃,蕃拔剑叱甫,辞色逾厉。遂执蕃,送北寺狱。黄门从官驺蹋踧蕃曰:“死老魅!复能损我曹员数、夺我曹禀假不!”即日,杀之。”

    帝王神化皇权?权臣排除异己?浅谈古代君臣巧借日食的“二重性”

    窦武影视剧形象

    同时软禁了拥有实权的太后,改立有效的皇室子嗣为皇帝,把整个东汉的政权牢牢的掌握在宦官们的手中,比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还要可怕。最后,由于东汉王朝这个巨轮失去了政治平衡,出现了黄巾起义,东汉王朝被瓦解,出现了新的动乱,即为三国纷争。

    可见,日食确实是一个契机,不管是忠义之士还是奸邪之徒,如若想利用日食达到自己的目的,其必须自己的势力强与对方的势力,不然不仅达不到目的,甚至对使事情变得更加的糟糕,自己也会身首异处等等。

    帝王神化皇权?权臣排除异己?浅谈古代君臣巧借日食的“二重性”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日食这一点上,我们只能说忠义之士的陈藩和窦固们确实对宦官集团很憎恨,甚至认为是他们把整个东汉带到了灭亡的边缘,故在上书的过程中才想一举迁灭全部的宦官,故造成有势力的宦官和一般的宦官们为了存活不得不起来反抗。

    东汉王朝的灭亡不仅仅是宦官霸权导致的,其中与外戚集团的强权及其皇帝的幼小等很多因素分不开,而且宦官是封建制度下的产物,只要封建制度存在宦官是少不得了。这点辩证的态度和理智的思想,作为读历史,评历史的我们一定要明白。

    帝王神化皇权?权臣排除异己?浅谈古代君臣巧借日食的“二重性”

    东汉霸权的外戚代表梁冀

    三、奸臣:假借日食,排除异己

    作为帝王说艰难也艰难,说轻松也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可以说只要把外戚集团、百官集团、皇室宗亲以及宦官集团之间的权利处理好,让他们之间相互制衡,这样皇帝的位置才能做的安稳。否则,一旦任何一方钻到另一方的空子,趁着皇帝不注意或是皇帝被迫无奈使其把另外一方极大程度的削弱,则朝廷的政治平衡被打破,强盛一方权利直逼皇权,整个国家将有大夏将倾之危险。

    在翻开整个西汉的历史中,我们发现汉元帝处掌管的时期竟然发生了很多的天灾,即洪水、地震、蝗灾、日食等等。这些对于百姓来说均是帝王的过失,有史料记载在汉元帝,永光二年,出现了日食,同时在次年(即永光三年)的冬天出现了地震,第三年再现日食。

    帝王神化皇权?权臣排除异己?浅谈古代君臣巧借日食的“二重性”

    金色的日食

    结果奸邪之宦官,如宦官石显、弘恭等人,竟然假借日食的出现,声称是当朝者中出现了萧望之、周堪、史高、刘向等大臣。由于此时宦官石显等人的权力滔天,汉元帝深怕出现任何变动只好听信他们的谗言,对忠志之士们贬低,直到被石显们不断的逼迫到自杀。

    为何会如此呢?

    其一,汉元帝期间出现了诸多灾祸,这些连汉元帝自己都害怕,并且自责。同时掌权的宦官石显们一直认为之所以这样均是皇帝任重周堪等大臣的过错;

    其二,和汉元帝的性格有莫大的关系,导致忠志之士们在朝堂之上得不到保全等。

    帝王神化皇权?权臣排除异己?浅谈古代君臣巧借日食的“二重性”

    石显影视剧形象

    据《汉书》记载:臣外祖兄弟为元帝侍中,语臣曰: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自度曲,被歌声,分刌节度,穷极幼眇。少而好儒,及即位,征用儒生,委之以政,贡、薛、韦、匡迭为宰相。而上牵制文义,优游不断,孝宣之业衰焉。

    可以说汉元帝这种性格的帝王之掌管不了天下之疆土的,同时也会被有点权势的人臣摆弄。汉元帝在第一次日食后,不得不按着宦官石显们的要求把周堪调到了地方任职。结果还不到两年的时间,再次出现了日食,宦官石显们拿着日食的说辞被不攻自破,汉元帝赶紧将周堪调到了身边,来分权。

    帝王神化皇权?权臣排除异己?浅谈古代君臣巧借日食的“二重性”

    汉元帝


  • 【奸臣铲除异己的“二重性”:直逼皇权,亢龙有悔】

  • 《易经》是公认的百学之典籍,其内容覆盖了当世的全部经典。其中,《易经》有一句亢龙有悔即作为臣子的权利不能太大,一旦功高盖主不算自己没有任何的罪过也是一种罪过,即你有令皇帝惶恐不能进食的能力。

    石显作为汉元帝时期的奸邪之徒,玩弄手段,以上糊弄君主,以下坑害百官与百姓。虽然借用日食之说辞把对手给打掉了,看似权利得到了最大化。但是,石显毕竟是人臣,再大的权利都是皇权所赋予的,如若盖过皇权“其必殃”

    就如同在东汉年间,五侯的宦官们确实干掉了百官集团及其外戚集团,甚至直接取代了皇权。可是,最后怎么样了呢?还不是被百姓中出现了起义力量给打掉了,尸首异处。这些都是血淋淋的现实,一切都是皇权的赋予,一旦超过皇权就有祸害。

    帝王神化皇权?权臣排除异己?浅谈古代君臣巧借日食的“二重性”

    易经

    总结

    日食只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只是在封建的礼教下当权者为了强化自己的皇权,采用神话版的“天子”一说,甚至是出生时与众不同等将其盖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这种手段其目的就是为了麻痹无知或是没有丝毫力量的百姓们,使其相信确实是上天的旨意,让百姓们心甘情愿的被皇权所奴役,被皇权所驱使。

    相反地,竟然是上天的儿子,天上有什么异象或是地下出现什么祸乱,都是上天对皇帝的一种提醒或是警示。故一些忠义之士或是奸邪小人也借用日食的现象来制约皇权,规划皇帝的行为,或是通过这个来借用皇帝的权柄为自己排除异己。

    本文对“帝王神化皇权?权臣排除异己?”和“两重性”的论证就到这里,回想现在我们身边依然有很多人借用某一种自然的现象去乡下或是偏远的地方去欺骗百姓,欺骗没有知识的人来骗取钱财。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希望我们酷爱文史的读者们在看待历史的问题中多把朝代间的历史区分开并且比较化学习和掌握。

    参考文献:《汉书》、《资治通鉴》、《史记·孝文本纪》、《孟子.告子上》、《白虎通德论》、《尚书》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