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最生态农场,治愈孩子的“自然缺失症”

 童行者 2020-08-08
很多父母都曾向往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让童年鲁迅欢欣鼓舞的那片充满生机的土地:
“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每个父母亦都希望能给孩子一个生机勃勃的童年。
在北京郊区有这样一片乐土,菜畦、桑葚、三七、紫苏、北京油鸡、玉米地…….
所有你能想象到田野、绿植、动物这里都有,我们带着孩子跟着24节气,体验北京最生态的农场生活


远处有山,近处有河,
我们将在这个坐落于北京郊区的乐土,开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生活。

穿过慕田峪长城我们就抵达目的地,下车后,映入眼帘的便是被绿意葱葱的树木环抱的农家小院,安逸又质朴,房舍上的烟囱冒出缕缕炊烟。几只雀儿在空中掠过,地上的鸡儿、鹅儿在林子里散步觅食。
孩子们一进入这片乐土就沉浸在这恬静的气氛中。
 
大地之子的由来

很多人会疑惑,为什么我们会给我们的活动取名为“大地之子”,
其由来已久。

1855年,印第安酋长给美国总统写了一封信:
……我们知道,人类属于大地,而大地不属于人类。世界上的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就像血液把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联结在一起一样。生命之网并非人类所编织。人类不过是这个网络中的一根线一个结。
 

所以,大地之子所选的生态农场,就是展现了一个生命之网,生态轮回。

有人问“你们孩子种了地,懂吗?”其实,孩子真不需要懂,只要去了,他们的心里就会受到冲击。
我们的活动设置,也是为了让孩子尊重生命、尊重自然,了解大地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过程。我们非常感恩土地,感恩大自然。
 


种地要顺应天道,顺应天时。
比如种花生,春天种的花生和秋天种的花生大小是不一样的,不同季节种的玉米甜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孩子们也不得不去了解自然的规律。

孩子以前读“锄禾日当午”的时候,仅仅是死记硬背,这次回体制学校,他就会写到读这首诗的启思:农民伯伯种地真是太辛苦了,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种过。”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自己发现世界之大,自然之美,而不仅仅限于书本之中。
 
 
植物的治愈之旅
 

大地之子系列课,让孩子变得特别纯粹。我们的活动,没有行程,没有计划,没有浮光掠影、更没有走马观花。孩子们可以不遗余力的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或者雀雀欲试的去尝试新鲜事物。

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在小满清明时播种玉米、板蓝根、三七、黄芩......,在立夏时栽种小葱。初秋时节,玉米、板栗、地瓜都成熟了,孩子们采撷成熟的果子,拾柴烘烤乐享美味。

这里没有说教、唠叨催促,不用赶时间,亦不用担心做不好老师会指责。探索、尝试已成为他们自发的任务,孩子可以全新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上。

很多人都说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但我们想说,其实治愈焦虑很简单。

在陪伴植物成长的过程,就是孩子被治愈的过程。

只有亲自经历从秧苗到地瓜,

孩子才会明白:原来很多事物并不是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要顺应自然规律,了解自然节气。


烤红薯对于现在城市的孩子来说是一次新鲜的尝试。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自发的分工合作,拾柴、点火、煽火孩子们用自己的能力、用最自然的方式收获美食。


 
动物的治愈之旅
 
很多初次去的孩子,一见到林子里的油鸡,就兴奋的张牙舞爪地打招呼,但这样往往会把油鸡吓跑。而经常来的孩子则淡定地在他旁边撒上玉米,慢慢地蹲下来,静候油鸡的到来。

两种不同的方式却可以看出孩子的变化,从毛糙莽撞,变得淡定从容。


在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北京油鸡:

北京油鸡又有“中华宫廷黄鸡”之称,据文献记载,李鸿章曾将此鸡贡奉给慈禧太后,从此,慈禧太后非油鸡不吃。


据农场主刘叔说,他畜养的油鸡是吃中草药(板蓝根、紫苏、丹参、黄芪)、玉米、桑葚等食物的,不同于市场上的饲料鸡。
吃中草药的鸡,生产的粪便,并没有饲料鸡粪便的臭气,而其粪便的价值非常高,所以又滋养了植物,完成了生态循环的闭环。

而且北京油鸡非常的聪明,它能够分辨出桑葚的是否成熟。
 

在教育研究领域发现,通过让儿童接触、爱护小动物,可以培养善心和爱心,激发责任感,启迪儿童智力与情感,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

所以我们,一直鼓励孩子和农场的动物们去接触,其中小黑和孩子们的更是处成了朋友,它特别擅长捣(qiang)乱(xi)。

比如孩子们喂鸡时,它会咬着白菜不松
会把孩子刚刚种好的葱踩乱,引得孩子们哭笑不得。
更有小朋友说,我和小黑之间有爱情了。
 

你才是假狗呢!


在这里,孩子们能感受到自然友好的氛围,再焦虑的孩子都能被治愈。
在这里,孩子可以全身心地享受当下,不急不躁、不急于求成
在这里,即便是果子成熟落地,也会把它们当成滋养土地的肥料,而不会在得与失之间纠结。
 
孩子们的变化
 
从16年到今天,大地之子走到第4年。4个24节气轮回,我们亲眼见证孩子们在与大地的相处中的一次次变化。
 
从刚来时的毛躁、抱怨、不安定,到慢慢沉浸到大地、作物和自然中;
从刚来农场时看什么都新鲜、争抢着学习的新手,逐渐变成沉稳、熟练的农场“老司机”;
从对作物生长全然无感的小毛头到分享节气中作物变化,头头是道的小行家;
......

那些发生在农场的小故事,或暖心、或幽默、或引人思考,至今仍历历在目。 所有的经历,都将会在孩子的内心深处形成一条记忆链。
 

来过很多次的孩子,都把这里当成了自家的后院,带着新来的小伙伴去看看自己种的蔬菜、玉米,带着小伙伴去查看自己喂养过的油鸡。

看似孩子们只是种完就走了,甚至我们大人还心存疑虑,不知道究竟种的质量如何。


但其实孩子的心里一直都在记挂着,他们是自信的,他们相信自己种的东西会长出来,所以才带着新朋友去看,描述当时他们如何努力的干活,辛苦种下。
 
而我们种的植物们,似乎也感应到了孩子们的心意,一个个长得精神又鲜亮。孩子们一直都在用行动告诉我,只要勇敢相信就好。
 
 
在农场,大人其实不用刻意给孩子什么,只要他接触了大地,他缺什么,就会在大地那里吸收什么。他们玩泥巴,搞家家酒,在高高的草丛里以三国为蓝本打仗……创造力、想象力、探索力就在这样的认知需求里自然培养了。
农场还有特殊功能:专治洁癖、公主病。
记得有一个小朋友第一次去农场,戴口罩、帽子、手套、鞋套,好似面对生化武器,只露两只眼睛。
后来,去得多了,我们发现他把这些外在的“保护”慢慢全部脱掉了。


有人说,大自然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学校,与大自然的接触和学习,可以连接孩子们的认知,培养孩子们的注意力。
在大自然中孩子们学会了分工、组织、甚至有的孩子更是表现出了惊人的领导能力
 
认识自然的节律,顺应自然的生活。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向往,
和我们一起做一个大地之子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