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丝路新散文全国征文大赛】曹学林|与绿色牵手

 新锐散文 2020-08-08

“丝路新散文”

全国征文大赛

与绿色牵手          

◀               初选入围24号作品 曹学林

绿色,是河横的颜色。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

在当今环境污染成为世界公害,人们的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还有什么比绿色更令人向往的呢?

我置身河横,漫步于村庄、田畴,徜徉于水岸、林荫,那扑面而来的满眼绿色、满目生机,让我产生一种恍入翡翠仙境之感。我被那绿色所牵引,一颗心随着脚步的移动,在闪闪的绿光中快乐地穿行。

河横是一方饱受过苦难、经历过奋斗、收获过光荣的土地。它地处苏中里下河水乡,隶属姜堰沈高镇,因村内河道纵横、更有“一河横在庄前”而得名。确实,河横的境内,布满了沟河港汊,大大小小、弯弯曲曲的河流水系,如人体上的经络血脉,交错密布。老村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分割成一百六十多个小岛样的田块,由于地势低洼,大部分地方常年积水,成为湿地沤田,无法耕种。这样的自然风光,在今天都市人眼里,也许是天然的氧吧和绿洲,但在旧社会,对于生息于斯的广大农民来说,却是苦难的渊薮。有一段顺口溜,是河横人昔日生活的真实写照:“田低沟汊多,出门就过河。一年一熟稻,十年九受涝。”天种人收的老沤田,沤烂了人们的手和脚,可依然填不饱肚皮穿不暖衣,许多人家不得不拖儿带女,外出乞讨。

然而,河横人不甘心受穷。新中国成立后,河横人“横下一条心”,立志“一把大锹改天地”。特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河横村党支部带领河横人民实施沤改旱工程,靠着肩挑背抬、吃苦耐劳精神,他们疏河筑堤,平田整地,变水患为水利,变荒地为良田。三年内完成二百万土方,土地实现方整化,村庄内外的水网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十年九涝的低洼地,变成优质高产的米粮仓。在全国上下“学大寨”的年代里,河横成为中国南方尤其是江苏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学大寨,赶河横”的口号由此诞生,领头人、村党支部书记陈忠善还被邀请参加国庆二十周年观礼。《人民日报》等国家主要媒体的报道,让河横从此名扬江苏,名扬全国。

在荣誉面前,河横人没有陶醉,没有停步,他们继续发扬“一把大锹”精神,在脚下的土地上创造着新的业绩。从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近二十年间,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面对土地承包后出现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绿化缺位等问题,河横人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在国家和省、市环保部门指导下,大胆进行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和优化模式研究,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保持土壤肥力,大力植树造林,推出立体空间开发利用,探索林粮、林饲间作、稻田养鱼等复合生态体系,为开拓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迈出前瞻性一步,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1990年6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墨西哥城举行的“世界人口日”纪念仪式上,授予河横村“生态环境全球500佳”称号。

“生态环境全球500佳”,又称“全球500佳环境奖”或“联合国环境保护奖”。它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7年设立的、旨在表彰对环境保护做出杰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的奖项。评选的范围涉及城市建设、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建设、环保产品等诸多方面。每年在全世界范围内评选出几个先进单位或个人,于6月5日“世界环境日”颁奖。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全世界环境保护领域给予获奖者的最高荣誉称号。

河横,一个里下河水乡小村,竟获得了这样的殊荣,实在是来之不易!它凝结着每一个河横人对生活、对未来的新追求,新梦想。这种新追求、新梦想就是“生态”,就是“绿色”。从此,“生态河横”成为河横的广告语;“绿色河横”成为河横的代名词。“河横”,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生态品牌,绿色品牌!

我置身河横,漫步于村庄、田畴,徜徉于水岸、林荫,那扑面而来的满眼绿色、满目生机,让我产生一种恍入翡翠仙境之感。我被那绿色所牵引,一颗心随着脚步的移动,在闪闪的绿光中快乐地穿行。

围绕生态,围绕绿色,河横人努力挖掘“河横”品牌效应,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他们依托河横核心区建立了省重点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江苏河横生态科技园区。经过几年的建设,园区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绿色食品开发为特色,建成了以万亩无公害优质水稻、花卉、苗木、药材、瓜果等为主体的特种种植基地,以河横家禽育种、特种禽业为主体的特种养殖基地,以大米、酱菜、禽肉、蛋品等四大类十种绿色食品为主体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以及以原生态场为主体的立体种养、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试验基地。“河横大米”、“三泰酱菜”、“如春蛋品”、绿色草鸡蛋等四大系列十多个产品获准使用国家绿色食品商标。其中,“河横大米”被驻港部队和中国极地科考中心“雪龙号”指定为专用食品。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理事长刘连馥在河横视察时欣然挥笔题词:“生态农业典范,绿色食品明珠。”河横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之乡”。

围绕生态,围绕绿色,河横人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竭力彰显发展之美、生活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他们确立“环保优先、生态强村、文化兴村”新理念,加大投入,建起污水处理中心、沼气站、畜禽粪便处理中心,形成完整规范的自然生态保护和工农业生产污染防治体系;持续实施村庄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成生态别墅小区,实施道路硬化、亮化,村庄环境绿化、美化工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极大改善;建起生态文化广场、农民大舞台、运动场、农家书屋、人口学校等文体活动阵地、场所,每年四月举办“河横菜花节”,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牵头举办“中国名村论坛”,来自华西、大寨、滕头等中国名村的党组织书记相聚河横,共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计,在生态广场共同栽下“中国名村友谊林”。

围绕生态,围绕绿色,河横人努力打造“河横”旅游品牌,不断拓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之路。河横紧邻溱湖风景区和溱潼古镇。溱湖风景区是国家5A级景区,区内有国家级湿地公园、泰州华侨城、古寿圣寺及亚洲最大的药师佛塔;溱潼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4A级景区,世界上最大的水上庙会“清明会船”的发源地,走出过兄弟二人四院士,还生长着一棵“全球茶花王”。依托这样的自然和人文旅游优势,河横人启动发展旅游业,以“观光农业”、“绿色餐饮”和“环保教育”为特征,展示生态建设成果,开辟了特种种植、特种养殖、生态产业园、循环经济园、生态住宅区等五大观光区,打造了千亩菜花、百年牡丹、生态走廊、特色农家乐等精品生态旅游产品,自2005年正式对外开放后,每年接待游客二十万人次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更放大了河横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河横人抓住绿色、抓住生态,做出一篇篇漂亮文章,先后获得“中国绿色村庄”、“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农业部部省共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江苏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江苏省重点农业园区”等称号。在第二届“江苏最美乡村”推选活动中,河横村又从众多候选村中脱颖而出,摘得“江苏最美乡村”桂冠!

我置身河横,漫步于村庄、田畴,徜徉于水岸、林荫,那扑面而来的满眼绿色、满目生机,让我产生一种恍入翡翠仙境之感。我被那绿色所牵引,一颗心随着脚步的移动,在闪闪的绿光中快乐地穿行。

位于村中心区的河横生态文化广场,是河横村的标志,一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广场,绿树成荫,翠竹摇曳,草色青青。生态画廊、休闲亭阁依势而建。这是全村人休闲、健身、娱乐的中心。正是菜花节举办的日子,广场上正进行着一场农民运动会。拔河、扛大米、背媳妇等比赛,激发起人们一阵阵欢声笑语。这是河横人自己的运动会,这是河横人春天的集会。那些蓊郁婆娑的树木也仿佛受到了感染,随着欢呼声摇荡起舞,把一片绿色洒落在春光灿烂的广场上,洒落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村部前面有一条东西大道,叫河横生态大道。大道两侧是生态景观林带。行走在大道上,铺天盖地的绿色扑面而来。透过林带向路道的南北两边看去,一幢幢农家别墅掩映在绿树之中。路南别墅区的前面,一条大河横贯东西。这就是让河横得名的那条河?出于好奇,我信步来到河边。河岸两边树木葱茏,清清碧水,静静而流。看得见鱼儿在水里的跃动,听得见鸟儿在树上的飞鸣。金黄的菜花漫过河坡,翠绿的麦苗远接旷野。伫立河畔,我的整个身心格外的宁静。我忽然想千万别辜负了这美好的景致,该与它来一个亲密接触了。我蹲下身子,探到水边,伸出双手,浸入水中,“哗哗哗”,我划动着我的手,那凉凉的、脆脆的、滑滑的、甜甜的感觉透过我的肌肤,直逼我的心尖。哦,好爽啊,这河横的水,这四月的水,这满透着醉人的绿的水!我掬你入口,与你相吻了!当我站起来时,我发觉,我的身上沾满了菜花的金黄,沾满了麦苗的翠绿,我的整个身心都融入到这一片流金涌翠之中了。

别墅区占地有几万平方米,有上百幢别墅,既成排成行,又错落有致。小区内,曲径幽深,碧水环绕,花圃菜地,青枝绿叶。白墙灰瓦的二层小楼,既有泰式民居传统,又具现代建筑风格。顺着一条河边小道,进入小区深处,纷披的柳枝,像织成的一张巨大的绿网,摇曳得满墙绿影,满河绿波。我伸出手,接住一根枝条,那毛绒绒的叶片,在我的指间柔柔地滑过,我感受到与绿色牵手的快意。

行到一户人家的门口,正遇主人参加完菜花节的活动归来。看得出,主人还没有从兴奋中平静下来。我跟他打招呼,他邀请我到他家里坐坐。我看到他家的窗户和房门上贴着大红双喜。我问:“儿子刚刚结婚了?”他告诉我:“儿子今年春节结的婚。”我又问:“儿子、媳妇在哪儿工作呢?”他说:“就在村里的观赏鱼繁养中心工作,这家企业在全国第二、江苏第一呢!养的鱼有金鱼、锦鲤,都是卖到外国去的。还有娃娃鱼,这种鱼可神了,听儿子说,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大和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叫声独特,外形可爱,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目前,全世界野生娃娃鱼仅九万尾左右,我们河横这儿饲养了有五千多尾呢。”“你的儿子是在那里打工,还是学过特种养殖?”我问。“我儿子,他可是大学毕业!”主人有些自豪地说,“在大学里他就是学的这个专业,老板很器重他呢。”“上了大学,最后还回到农村,你们愿意?”我又问。“愿意,现在农村与过去不同了。就说我们河横,过去住的是茅草房,现在你看,住上了别墅洋房,做梦都不敢想啊!而且这里的空气、水、环境多好,全地球只有五百个啊!”我笑了。他说:“真的,我说的都是真的。不仅我儿子,村里还有好多大学生呢,灰天鹅饲养体验园里有大学生,绿壳蛋鸡养殖基地就是由十多名大学生投资创办起来的,其研究开发的‘仙岛’牌绿壳蛋获得绿色产品标识,被评为‘全国农业百项精品’,团中央还命名他们为‘大学生创业典型’呢!”

我相信,我怎么会不相信呢?我笑,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喜悦。过去住的茅草房,低矮、狭小、潮湿,谁不渴望居住条件改变,谁不想住上好房子呢?可谁又能想到,几十年后的今天,竟然能够住上高大宽敞的楼房、甚至像河横这样的别墅!而大学生纷纷来到农村,当村官,办企业,干事业,这似乎又印证了一句名言:“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河横为什么可以大有作为?因为河横是一个生态的河横,是一个绿色的河横,河横有着如世外桃源般优美的环境,它会生长起一个又一个年轻的、绿色的梦。

一群群来此观光的游客涌向千亩菜花田。我也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一片油菜花海,在河横村的西北部,无边无际,一片金黄。因为有着这一片菜花,所以河横人每年四月举办菜花节。为让游客观赏到菜花美景,专门在田中间建了一座十几米高的观花台。我们向观花台走去,一阵阵浓烈的花香,沁入肺腑。当我终于登上高台,极目四望,啊,漫天遍野的金黄向我涌来,我就像驾着一叶扁舟,在金色波浪上翻滚激荡。如果河横是一部绿色交响曲,那么这金灿灿的菜花就是其中的华彩乐章。它把人们引向绝景妙境,它让人们心迷神醉。它是绿色的精魂,它是生命的奇迹。我晕了,我醉了,我融入蓝天、融入大地了,我变成了一只蜜蜂,在花海间飞舞;我变成了一只百灵,在春天里歌唱!

就在你我身边,

花儿绽放笑脸;

就在你我身边,

树木葱茏一片;

就在你我身边,

溪水映照青山;

就在你我身边,

绿色家园美如画卷!

……

一首《绿色家园》的歌声在河横大地上响起,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响起。

我置身河横,漫步于村庄、田畴,徜徉于水岸、林荫,那扑面而来的满眼绿色、满目生机,让我产生一种恍入翡翠仙境之感。我被那绿色所牵引,一颗心随着脚步的移动,在闪闪的绿光中快乐地穿行。

河横的绿,绿在水,绿在树,绿在花,绿在草,绿在稻花香里,绿在硕果枝头。

河横的绿,绿在阳光,绿在空气,绿在清风,绿在明月,绿在每一张河横人的笑脸,绿在每一个河横人的梦中。

河横,一方美如画卷的绿色家园!

让我们走进河横,牵手绿色!

让我们走进河横,圆一个绿色的梦!

作者简介

曹学林,江苏省泰州姜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泰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泰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泰州市姜堰区作家协会主席,副研究馆员职称。在全国及地方报刊发表小说、散文作品逾百万字。出版短篇小说集《底层味道》,中篇小说集《杨柳叶子青》,长篇小说《船之魅》,散文集《泥土与月光》《寻踪与倾听》等。

丝路新散文

主办: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主编:柏峰

执行主编:刘莉

编辑:李维刚

校对:周伶俐

丝路新散文,打造高端平台。提倡有格局有高度、哲理与诗意相结合的文体。丝路新散文,欢迎一切有格调、有情怀、有温度的文字。优秀稿件将在《丝路新散文》杂志刊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