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月定|由“秒赞”想到的

 新锐散文 2020-08-08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由“秒赞”想到的  

 

我不是大家,说不出大家之言。写此文,撞一下警钟,给别人,给朋友,给爱好文学的人,更是给自己。

既然是文学殿堂四周游荡的灵魂,也许是幽灵,既然是文字堆旁爱酣睡的无事“小和尚”,也许是好事者,那神志清醒的这会儿,也就拿起手中的棒槌,敲它一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嘛,惊不醒梦中人,听个响声也好。

媒体的大发展,冲击波四射,最先中枪是纸媒。纸媒订阅读者骤减,某些报刊杂志生存成疑。

党刊党报成政府行为,订阅成任务分配,无新意可言。质量好坏,不愁生计。个人觉得,就把这块割裂开来,与文学无关。

文学类报刊杂志近些年怪现象飙升。某些刊物有“名人”“垄断”之嫌;某些刊物有“熟人”优先之便;某些刊物有经济利益为先之虑;某些刊物早已“圈子化”。不一而足。其结果必是作品良莠不齐,新鲜血液匮乏。佳作受困于邮箱,好的文学作品死于襁褓,新人得不到应有的公正的肯定而埋没。

微信平台已成为最快捷、最直接、最直观的文学作品宣传地。达官贵显也好,平头百姓也罢,只要喜欢,谁都能玩,其势估计不亚于古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代。

但究其根理,其发展太具随意性,如风雨雷电之后的泥石流,势不可挡,四处冲撞,泥沙俱下,必成大患。学问与作品,还是“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好。臧克家先生曾在《纳谏与止谤》一文中说: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无论什么题材体裁的文章,我想其影响力、感染力、说服力是一致的。

既然如此,作为文学路上的灵魂,那就的耐得住寂寞了,对待自己的作品,就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百般耐心地教育、扶正、修剪、打磨了。“玉不琢不成器”,作品面世前的工作,得下大功夫。

玩,有玩的玩法。文学的玩法,估计要艰苦的多,要高深点。小到标点字词行文逻辑,大到布局谋篇,不严谨不会有好作品的。我习惯把像我一样较为浅薄稚嫩的文字称为“作文”,而非作品。作品在我的心目中应是较为高档的。诸如臧克家所说的“久而弥笃”型则视为佳作了。

所以我的好友喜欢我的自知之明。常嬉笑我,“文学的路还很长啊!” 但凡有人说我作品尚可,我都有点诚惶诚恐。

我常告诫自己,在文学这条道上要走正、走远、走好,就得注意细节。微信平台上必须注意几点小事:

作品几经易稿,或者打磨,面世或在微信平台登录,对读者朋友的点赞,感谢之余,心中有定数。开近期消息,秒赞者,必出于或礼貌、或面子;或乱点鸳鸯谱,或你好我好大家好。见面次数最多的,是我的熟悉而丑陋的头像。文章嘛,你懂得。

把别人面子上的秒赞敷衍当心底的肯定,沾沾自喜,自以为是。这个我是万万不敢有的。

平时多读书,多上微信群平台,多看百家之文。此为我经常习惯。无论多好文章,都有瑕疵,无论再次作文,都有亮点。认真阅读,认真思考,认真学习,采众家之长,不己所短,力求进步。

不轻易点赞,不轻易评论。有人曾说,我在小小的微信平台都故意清高,显然这是误会。我从教二十余年,打心眼里说,就从未马虎过。对于我所钟爱的文学,就更不能虚伪了。明明不好,说个好,这不是骂人吗?好就是好,我得学习,不好就是不好,我也不能吹捧纵容,害了人家。

至于别人对我如此态度的看法,我顾不了许多,你是你,我是我,互不干涉。做好自己,别人的说法看法活法,与我无关。以文交友固然我是崇尚的,但互捧互害互利的面子活,我干不了,也干不好,姑且作罢。

一个文学平台互捧互害互利,坏的文学作品就会泛滥,谬种遗传。好与坏,人人分的清,就是不说,你的默许遗害无穷,是做不了朋友的。文学朋友就该是用适当方式点评,让他知错就改,让他进步。怕得罪人终究会得罪人的。更不能看人笑话,说人闲话,戳人脊梁。当面蜜和油,背后……

一个平台少了正能量交流,终究会沦为乌合,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作品粘贴于平台,就要有人看、有人赏、有人评,甚至读不懂私下问作者写作意图。这样的交流,不进步都难。

一个平台只追求点击量,最终会掀起浮夸之歪风,骄傲之邪风,虚假之怪风。阅读量,留言数。真实吗?有多少水分?

对于一个从事文学的个体而言,单凭一腔热血是搞不好文学的,不过文字关是写不好文学作品的。错白字满篇,不懂语言结构,没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充其量“止增笑耳”。靠天赋、靠想象力、靠一点才情是很难出好作品的。靠网络靠东西南北食材拼凑一桌大餐可能性微乎其微,就如钢构,焊接的那个丑陋还在,终归铁锈的范畴。

以次充好,不求进步,只图名声,也是走不远的。仲永是我熟知的人物,他和我出身相似度很高,但我不会成为第二个仲永。一则我父不会“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再则我也没有仲永“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之才。三则我也不想最终“泯然众人矣。”

放下浮躁,静心修身,闲以养性。文学之路,图名利,图出名,经不起时间考验。绣花枕头终究会被人识破腹内之物。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本愚钝,但多读多记多背多练,会进步的。“作文”反复读反复看反复改,会成为你的好“作品”的。不急于发表,就像自己的孩子,过年似的,收拾地漂漂亮亮,再去大街上“迎喜神”。

相信自己,昨日不好,今日较好,明天会更好!

作者简介

宋月定

作者简介:宋月定,七零后,中学教师。甘肃天水人。喜文学,痴情散文诗歌。《诗刊》子曰诗社社员、望月文学杂志编委特约作家、天水天河诗社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甘肃诗词》、《望月文学》、《巴彦淖尔诗词》、《大西北诗人》、《甘肃教育》、《天水日报》、《天水晚报》、《秦州文艺》等报刊杂志。诗歌《缘来缘去》获第三届望月全国诗文大赛优秀奖。格律诗《登河南开封禹王台书怀》获“禹王台”杯全国征文“二等奖”。 

丝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