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说】李星|爱智者亲炙大师们的智慧风景

 新锐散文 2020-08-08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爱智者亲炙大师们的

智慧风景

——读柏峰先生《星垂平野阔》

李星

 

非名校毕业,非名师弟子,非身居要津,以关中东部一个市局下属的单位研究人员的身份,以其教育研究著作、散文著作、文学理论著作,温纯宽诚的性格,低调的处事风格,柏峰先生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逐渐赢得了陕西文坛、文艺评论界的尊重,也成为我的来往不多但却随时可以托付的忘年朋友。对于他的各类著作读过一些,知道他于研究和文学性、理论性写作方面的努力和用心之精。这不是一个喜欢张扬、喜欢赶文坛上各种热闹的人,但却从来不是一个让人可以轻视的人。然而,我却从来没有想到他在知天命之年以后,拿出一本如《星垂平野阔》这样几乎离开了当代中国文学、鸟瞰中西方哲学家、哲学的学问性著作,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爱智者读书的情状,也看到了他亲炙大师们的智慧风景。

《星垂平野阔》是一本谦恭、虔诚的读书笔记,但只要看看他书中所涉及的人和书,柏拉图及《柏拉图全集》;卢梭及其《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社会契约论》、《新爱洛绮丝》、《爱弥儿》、《忏悔录》;康德与《康德全集》;朱熹及《朱子全书》、《朱子新学案》;王明阳及《阳明先生集要》;李顒及《二曲集》,以及杜威、罗素等生平及其全部著作,就知道这本书对中外哲学家生平及其主要思想的归纳和梳理,绝不是学问小贩的“热蒸现卖”、假学问家东凑西拼式的装饰门面。

正因为如此,从他的文章中,人们不仅得到了关于这个大师确切的知识和思想的视野,看到了丰富和广博,看到了真学问,同时也看到了中外大师是如何成为大师以及他们与同时代的前辈和同辈大师之间的关系:如柏拉图之与苏格拉底,如卢梭之与伏尔泰、狄德罗及休谟,如朱熹之与二程、张载、陆九渊,王阳明之与朱熹、二陆等。还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一个个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辈出的时代,如柏拉图与孔子、老子所处的世界轴心时代,卢梭所处的法国的“百科全书”时代,朱熹所处的构成中国古代文化巅峰的宋代,王阳明、李二曲所经历的明清两朝“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思想专制时代,以及杜威所处的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和上升时代等等。正如作者所感慨的:“这是由人类高度发达的智能种植起来的漫无天际的思想的森林,每一颗大树上都烙印着种植者,每一棵大树都是一处优美的风景,而这每一处优美的风景都使人流连忘返、陶然若醉”

如果换一个角度阅读,就会发现《星垂平野阔》同时也是作者穿行在书籍丛林、人类思想隧道的心灵记录。从孜孜不倦的阅读中,他得到的不仅是人类思想史、哲学史知识和学问,哲人智慧和人生命运的感悟,还有关于读书求学过程中精神的体验和方法的感悟。《此法读书正好》和《读书的村》、《跋涉高原》、《走向历史深处的乡村》等全书的开篇之作超出了所介绍的思想家、著作家的意义正在于此。一是“由着性情,一路逶迤,徐徐读去,不知伊于胡底”的没有功利目的随性阅读;二是“不止增长学问,亦可怡悦性情”,遇到会心之处,不妨在书页空间留下心情、议论笔墨的西方所谓的文本细读;三是“读书且读原著”,不仅不读“二道贩子”的伪作,甚至可以不纠缠于“注疏”,选择忠实于原著的译本来读,是一种“诗意的学习”,“更是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修炼”。他借用古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诗句,将一次次阅读与饥渴相加的旅行相比:“忽然,绿树掩映的地方,闪出一个小村庄……村接纳了你,又给你无限的希望。不断地阅读,沿着先哲的思想路线,曲曲折折、坎坎坷坷,而又心灵极为满足地坚定地走下去,走下去!”走过哲人们所搭造的一个“山明水秀的村落”。他以此种寻找“村”的感觉,阅读了雅斯贝尔斯汉语翻译足有百万字的巨著《大哲学家》,又读了隐晦、艰涩、佶屈聱牙的《康德全集》,终于由“迷魂阵”进入“桃花源”。在另一处他又说,“阅读就是在这一座座高原上跋涉”,“这高原诱惑着你,又征服了你,让你不由自主地进入它的生命及精神,看到了不曾被世俗污染、内心龌龊的清新淡雅、散发芳香的花朵开放,找到属于自己的高原”。

贪权者以有了支配他人命运的权力而幸福,贪财者以有了巨大的财富而幸福,弄术者以权术阴谋成功而幸福,而如柏峰一类嗜书如命的读书人,却从阅读的辛苦求索和精神探险中得到了心灵的满足和幸福。在物质欲望滚滚、知识文化人竞相追逐名利和权力的当今社会背景上,这种自甘寂寞的夙夜阅读是一种多么弥足珍贵的生命、人生境界!他说:“阅读大自然也好,阅读世俗也好,阅读被时光做旧仍然饱满着青春汁液的书籍也好,在阅读中延伸历史,延伸生命——从这个角度上说,只有不停顿地阅读才有可能在现代浪潮里不会迷失了方向,才有了能保持着一颗完整的没有被锈蚀的心灵,才有可能认识你自己。”“两千多年前的苏格拉底就告诫人们:要保护你们的灵魂。问题是:直至现在我们还没有能很好地保护好自己的灵魂。”“保护好自己的灵魂”,这是重大而又常被人们,特别是知识者所忽略的永恒使命啊!读哲人的著作,接受中外大师思想精神的熏陶和洗礼,他不断攀登的正是自己生命和精神的新境界、新高度。古语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因之对柏峰先生心生敬畏。

“星垂平野阔,月照大江流”,不知出于何典?但这种伟大的天地自然意境,也是本书自始至终的意境。在人类思想精神历史的无限星空里,大师们的著作和思想永远高悬于蓝天之上,大地因之广阔,江河因之生动,历史因之不被无边的黑暗所笼罩,人类因之免于陷入愚昧。即使在谈论那些时空距离遥远的西方大师的著作时,柏峰心中也不时出现与他时时相伴的秦腔,生他养他的关中大地,关中东部渭南乡村的四时景色。“一场清亮的晨雨过后,散落在广阔平原地带上的村庄顿时焕然一新:郁郁葱葱的绿树合围了青砖灰瓦的房舍,碧色似海的麦地无边无际,就连那整个冬季都深藏在灰暗的云层里的秦岭也显豁挺拔起来,莽莽苍苍横亘在地平线上……”。在阅读美国施坚雅的社会学著作时,他“脑海里不断闪现出关中这乡村初夏时美丽的景色”读拉康时想起了“准确把握了关中乡村精神”的小说《白鹿原》;读巴乌托夫斯基、契诃夫、范仲淹时想起了进入了雨季的渭河流域关中平原的美景:“原野上那点缀着金黄色大地的醉人的树树红叶”,黄河岸边的“苍苍蒹葭”,清晨路边的充满无限诗意的木槿花;读雅斯贝尔斯时,他看到窗外的寒冬已过去,春天来临,“一切都悸动起来”的关中平原早春风光;读杜威时想到“关中平原横平竖直的庄稼地”等等。如果说《星垂平野阔》一书是一循环往复、浅吟低哦的思想、心灵的生命交响曲的话,那么关中平原的田野、村庄、秦岭、渭河就是它始终的深沉伴奏,这是作者对故乡的爱和依恋,也是他全部思想精神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走向历史深处的乡村》等文中,他多次深情地说:以“仁”为核心的乡村道德价值,一直是“延续我国优秀思想文化的生命线”,它不仅是安妥人们灵魂的地方,也“唤起了心底不可遏止的诗情画意的地方”,“乡村就像密密层层的沙石,过滤了太多的世俗偏见和流言蜚语,敞开温暖而宽厚的胸脯接纳了”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苏东坡、王安石这样伤痕累累的儿子,“给他们重新注入思想的汁液,支撑起他们顶天立地的骨架”……这是柏峰的“心灵家园”,显然这也是被他在记忆中无限美化的文化的寄托之所。心灵、情感始终是全书的动人旋律,这使书中的学问、思想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他并没有远离文学。

作者简介:李星,原《小说评论》杂志主编,著名文艺评论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