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阳笔会交流发言】苏小桃|真情写作

 新锐散文 2020-08-08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真情写作

——兼述散文写作中的“三真”与“三情”

1

谈到写作,在我也有多年的经历与体验了,虽无成就,却也是苦乐年华、真情相伴,笔墨情怀、自在其中。至今还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自己的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朗诵的情景,小小的内心竟也涌出无限的自豪;初中时一首小诗第一次亮相于学校黑板报上,看到同学们羡慕的眼神时内心的激动与兴奋真是难以言表;也是初中的时候,有篇写自己家乡杏子的散文发出后,有邻居说在当地一家报纸上看到了,而我因条件所限一直没有见着,便一直在遗憾中惦念和感动着……而最让我感动的是,2008年完成的散文《父亲的意愿》被市级报纸《固原日报》“岁月”栏目首发后,因感动自己而热泪盈眶……后来每读此文,一遍遍回忆着文中写到的两位老人,一遍遍被岁月中的真情而感动得泪流满面……

多年过去了,这样的情景带给自己最真切的感受,是自己真情写作带来的种种体验。当这种深刻的体验融入内心对我的写作产生积极影响的时候,每一个突来的创作灵感,每一次开启的创作之旅,每一回获得的创作体验,我都是认真对待的。大到文章的构思布局、选材组材、创设意境、提炼主题,小到分行分段、遣词造句、标点符号,一点儿也马虎不得。也大约因为这样,繁杂而并不轻松的工作之余,尚能安静地读书写作,即便艰难着,心灵也会得到莫大的慰藉,平淡的生活便会泛起活力。虽然曾因种种缘由搁下写作很长一段时间,但始终放弃不下,始终“不忘初心”,重新捡拾这份爱好后,写每一篇作品都力求让自己满意后,才肯投往报刊杂志、发往公众平台。编辑采用或不采用是另一层面的事,但只要写着,自己便快乐着,生活便充实着。

也时常,对于写作心怀敬畏,敬畏文学、敬畏生活、敬畏世间万物;因为敬畏而真诚写作,并将真诚贯穿于写作全过程,力求通过真诚的表达真诚的写作使作品能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使作品更具文学性更有生命力;不为哗众取宠不为迎合大众,只为用文学温暖我们的人生。

2

有人说,“凡是能流传下来的好作品,没有一个不是在用心去写,用生命去写的。”的确,前辈们、大师们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引领。

曹雪芹,清代文学大师,有过豪门出生、荣华尽享、家遭萧索、燕市狂歌等大起大落的经历,当然也是一个家族命运从繁盛到没落巨大变迁的经历者。这些经历对他的影响极为深刻,而他本人又天资聪颖、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历经坎坷之后,在好友爱新觉罗·敦诚等人的劝说与鼓励下开始专心著书,最终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写下了恢弘巨著《红楼梦》,虽未完稿,却也为中华民族、为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台湾美学大师蒋勋先生在《细说红楼梦》中讲到,贾宝玉的经历其实很多就是曹雪芹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他“生于繁华,终于沦落”,这种悲剧式的体验,让他“以一种深挚的感情,以自己亲身的体验,写出了入世的耽溺和出世的向往,写出了耽溺痛苦的人生真相和希求解脱的共同向往,写出了矛盾的感情世界和真实的人生体验。”“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是用心用情、更是用生命来著书的。中国当代作家路遥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反映农村题材的优秀作品,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人生》中学时期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影响。但是他在推出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二部,写完第三部后因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他是一位用生命写作的人,他的作品多是反映当下社会、解剖真实人性的。作品中的很多语句,如“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生命里有着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样的愁苦和感伤?雨浸风蚀的落寞与苍楚一定是水,静静地流过青春奋斗的日子和触摸理想的岁月。”……当年都是读者们热衷摘抄流传的经典语句,留给读者的是骨子里的体验。中国当代作家陈忠实先生在写小说《白鹿原》时,隐居乡野闭门谢客,吃咸菜馒头,整整用了六年时间才完成该部著作,有读者说这部小说“比之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并不逊色。”陈忠实先生“一腔深情著述春秋,两鬓斑白细说人生”,让作品成为“一次透析国人心灵与欲望裂变的精神史诗”。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对文学本真的追求,大师们怎能这样执着于创作?如果没有融入真切的情感,作品如何打动人、又如何广为流传呢?

这个时代,从来不缺乏文学的追梦者和践行者,这个时代,也总会有一群热爱文学、真性情写作的人。蒋勋大师说的好,“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体现的就是一个‘真’字”。文学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是真实生活的文学创造、艺术展现。尽管小说是作者通过虚构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体,但也不乏作者对自己内心真实的表达和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是艺术真实的反映。散文写作中的这种真实性,则显得更加灵活、更加自由、更加明了。再如报告文学、诗歌的创作,更离不开一个‘真’字,离不开当下状态下作者心灵、思想的真实表达和精神向度的构建。聆听过著名作家、报告文学家余艳老师的《文学挑战与作家突围》的讲座,全场几乎所有听者在她声情并茂的讲座中几次潸然泪下,而她本人也是情到深处泣不成声,这让我们内心颇受震撼!这位致力于并完成红色经典人物——杨开慧烈士系列报告文学的女作家,在写作26年、出版了18本个人专著后“才认为自己才是一个作家”的作家,用爱、用生命、用精神甚至用灵魂在写作,这是怎样一种真切的生命体验和真诚的人生境界啊!

不难看出,作家的写作首先是突出了一个“真”,深入真实的生活,在厚重的生活积淀上进行实践创作,反映客观的真实、内心的真诚;其次,才是个人生活阅历的积淀、文学才华的展示,从而再现作品的艺术真实性。因而,不论虚构写作还是非虚构写作,几乎都离不开一个“真”字,体现真情、真实、真诚,“真”乃文学的生命力。正如甘肃90后诗人刘阳鹤谈的,“对于写作者来说,我们必须是真诚的。真诚意味着拒绝伪饰的良心写作,也意味着要承担起知识分子应有的社会责任。”“如果说,写作势必要有所承载的话,那么我更愿承载‘真诚’之道。”

3

秉承真情、真实、真诚的写作之道,于写作者来说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我喜欢阅读各类体裁的作品,在进行文本阅读与理解的同时,更注重体悟作者表达的风格,包括作品的语言特色、作者的思想情感、追求的审美价值、文学精神等。但于创作而言,多种文体中我则更偏爱散文,也喜爱诗歌,我觉得这两种文体特别是散文,是最“本我”的写法,是作者内心最直接、最自然、最真实的反映,是作者思想与情感最有效的表达与流露。当我们有话想说、有话要说、有话能说的时候,“人的内在有一股原始动力,需要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的话语权在作为作家的身上则体现的更直接、更酣畅、更率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艰难的写作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难怪有人说,与文字相伴的人是幸福的人。

且说散文(此处不做分类解析),就常见的写景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而言,因写作的内容不同而侧重点不同表意也不同。通常,写景散文偏重于通过优美的语言来状物写景,以物言志、借景喻情、以景达意;叙事散文则注重通过叙述事件获得感悟,引发读者的思考、心灵的共鸣;抒情散文则更注重通过语言抒发情感,带给读者思想上的启发、情感上的享受,以致达到思想境界上美的享受,等等。往往,写景、叙事、抒情是根据行文需要交叉铺设或者相融成趣的。但是,不论写什么散文,作者的思想、情感都应该通过文字自然而然地生发,而不是刻意码字、玩摆文字,让读者感觉生硬、矫揉造作、故弄玄虚。因而,这样的写作,首先在语言上要经得起推敲,也就是遣词造句上要有所讲究,不追求辞藻华丽但一定要恰当妥帖,所谓语言是文章的外衣,外衣穿在身上要得体,不能不伦不类;在材料选用上要具有排他性,即所选择的材料恰好,材料能有力地为主题服务,换做其他材料就不妥帖也没有好的效果;在结构布局上要严谨得当有序,通篇看似不经意间排列组合其实是作者精心打磨过的;在思想内容上,要具有一定的文学意义和审美价值,引发读者思想共鸣、激发读者心灵上进,引发思考或给人美感。

近些年,我创作的散文《花道》、《水过留痕》、《蜂题三则》、《一场没有谎言的假戏》等,诗歌《时光正在剥离着我》、《母亲,你把桃花带回了人间》、《爱在宽窄巷》、《耕》等,自认为每一句每一首每一篇,都是在特定环境下特有的语言表达。并不一定追求语言的美,但是,一定不会忽视了作品本身的思想之美和给人心灵的启发。

散文《花道》是我比较喜爱的作品之一,我在写家养盆花仙人掌、夹竹桃、文竹、金钱树时,将花儿与人的生命、人的命运联系了起来,给花儿赋予一种新的生命力,特别在写到一个雨夜另一朵仙人球花儿凋谢的情景时,写“……三日的花期就结束了它的美好,它同样在一个夜晚悄悄地凋谢了。它短暂的一生给了我心灵很大的震撼。”我不自觉地联想到寡居多年的母亲。“花有孤独人爱怜,人有孤独谁相伴?我突然为母亲孤居多年的岁月很伤感。母亲啊,岁月的风雨淋落了您的另一半世界,您依然将坚强自信给了儿女,在儿女们的世界里开放着灿烂的花朵;而您,生命中的孤独有谁知晓……”这种生命的体验通过语言得以表达,有时候是直抵人心的。再如《父亲的意愿》,我以“穿越岁月,我被一种真情包容。深冬的一个午后,带着父亲的意愿,我又敲响了那扇攀附着干枯穿枝莲的、半掩着的大门……”为结尾,正如我的好友杨剑所评,这样的结尾“给读者一个揪心的遗憾,读后让人惋惜父亲最后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女儿只能带着父亲的意愿又一次敲响半掩着的大门,同时一直在敲响着那颗感恩的心门……更体现了女儿对父亲的思念和女儿代表父亲对恩人的牵挂。”

往往这样自然真实的表达,不仅能表达自己的心境自己的情感,让自己感动,也能走进读者内心,让读者有感受有启发,宁夏著名作家哈若蕙女士所言的让散文“走心”,我理解便是此意。

4

围绕写作中的“真”,以上我浅谈了自己的一些经历和体会,概括起来就是写作的“三真”原则,即坚持以真情为本,坚守真诚,体现真实。真情、真诚、真实三者之间不做截然分界,倘若作品能体现一个方面的“真”,写作就不会失色太多;若三者融为一起,则更能生发艺术感染力和审美征服力。下面我重点谈谈散文写作中的“三情”现象。

宁夏著名作家于秀兰讲到,“散文是一种最能表达个体的文体,这是散文的可爱之处……”是的,这种最能表达个体的文体,有利于我们多角度进行素材的选择取舍、多角度进行思想情感的表达,体现文学所承载的具有的普遍意义上的作用,即立足于个性思想情感的表达来关注社会、关注人性、关注人类共有的、本真的东西,体现文学的永恒主题:爱、悲悯情怀、自由、精神、品格等,以陶冶人之性情,塑造人之灵魂。但也正因如此,“本我”的散文写作容易出现“小我”、“唯我”、过于“自我”的情形,概括起来就是矫情、滥情、煽情现象,在此我姑且称之为散文写作的“三情”现象。

真情写作,不是矫情。现代汉语对“矫情”有多种释义,是源于不同语境的理解。而写作中的“矫情”理解为“掩饰真情、故意违反常情、做作、无病呻吟”则更为妥帖。散文写作应该注重有感而发、自然状态的写作。文字是心性情的流露,无病呻吟的文字,矫情做作的文字,刻意炫耀的文字,夸夸其谈的文字,就不是自然的写作,大概也会让我们感觉到作者说话也会矫情,进而对作品产生不信任。文学家、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也强调“千万不要勉强写东西,不要无病呻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同时,不论什么题材,都应该尝试深度写作,让写作这项个性化的实践更具社会意义。

真情写作,不可煽情。文字是有生命力的,有生命力的文字是透过饱满的语言、饱满的情感来体现的。煽情的文字,不缺乏生命的张扬与激荡,但是张扬激荡过后就会“神马浮云”,会给人虚伪空洞之感、虚情假意之扰。暂且引用读者朋友对我拙作的一段评论,“在现实社会里,有太多的人善于做作和炫耀。而苏小桃的文字真实还原了生活的真实,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直爽和坦诚。她的文字让人读来喜欢的原因就是她的文字充满生活气息,语言很细,读起来温暖,总是给人以悬念的感觉,让你有非读不可的欲望。”

真情写作,避免滥情。再次引用于秀兰老师的话,“……(散文的可爱之处)恰恰在于她的散文不沉溺于小我,不脱离现实,在表达个体情感时,懂得分寸,懂得节制……”写作中的情感应该有节制地、有效地释放,让它符合事物进行和发展的规律,有所言而有所不言,有所露而有所不露,这也就是驾驭素材、驾驭思想、驾驭情感的体现,从而达到理性、平和的说文叙事,让读者接受并产生思想共鸣。

上海作家陈广伟先生说,“写散文和做其他事情一样,只有踏踏实实,用心对待,以心换心,才能有收获。没有真情实感,没有感动自己的理由,宁可不写。”道出了真情写作的心态或状态,也就是把客观的真实和主观的真诚相结合的一种写作状态,或者一种写作心境,一种所应达到的目标。

5

近些年,在不断的学习与摸索中,我逐步为自己确立了“一个主体”、“两种情怀”、“三个本真”的创作思路,即确立了以散文及诗歌为创作主体;并要求自己融入“人文情怀、悲悯情怀”于写作中;坚持用真挚的情感、书写真实的生活和真诚的内里,“给文学创作一个美好的开始”,使“文学创作回归向内”,逐渐构建自己强大的精神世界,以文学的视角看待世界、用柔软的心灵感知社会,在创作中彰显自由、个性、精神、品格。这也是我在鲁院学习时在上交的作业中谈到的体会。

我想,一个好的作家,必然具有深度的情感体验,必然具有真诚的写作态度,必然具有真情的写作实践,必然具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由此,必然催生出好的文学作品;而好的文学作品,就是作家人格之树上长出的叶子开出的花。真情相伴、真诚写作、真实表达,使我们的思想和精神得到较高提升,让我们感恩的心里增添不泯的情怀,它会激励我们,用文字表达思想、用思想抒发情怀、用情怀打造作品、用作品温暖人生。

坚守文学,真情写作,我们书写着也快乐着……

作者简介

苏小桃(笔名素人、晓桃),回族,宁夏西吉县人。作品散见区内外报刊杂志及多家公众平台,入选《中国当代微型文学作品选》、《中国回族文学作品大系?诗歌卷》、《当代散文精选》、《宁夏作家作品选》、《中国“文学之乡”丛书》等各类选本(丛书)20余种。参与编辑过多部书刊;出版有文学作品集《抬头一片天》;创作情况被收录于《中国回族文学通史》(当代卷)。系宁夏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检察官文联文学协会理事,《齐鲁文学》杂志执行副主编。

丝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