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专栏】柏峰|秋的美好成就了文学

 新锐散文 2020-08-08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柏峰专栏

今天起,开设柏峰散文专栏。柏峰散文的语言精粹而富有艺术表现力,思想深刻,意境优美。

作者简介

柏 峰

 柏峰,陕西蒲城人。著有多种文学理论专著、散文集。曾获全国及省级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秋的美好成就了文学

秋天,特别是深秋季节最能勾起人们悲怀伤感的情绪,自古以来,作家和艺术家无不极力调动自己的艺术笔墨,通过着力状写秋天的自然景象,来表达心灵深处最为隐秘和本质的思想情绪——以描写大自然及心灵生活见长的俄罗斯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在他在著作里,俄罗斯中部的秋季就是最美好的季节,那里的森林、河流、草地和清冽的空气,都成为他审美的对象,构成了其作品清新、典雅和永远散发着黑土地芳菲的艺术品质,至今仍有强大、持久的生命力。

  认真倾听大自然的呼吸、寻觅大自然的美,是俄罗斯文学的优秀传统之一。屠格涅夫就是描写大自然的圣手,他的《猎人笔记》一直是俄罗斯作家描写自然生态的艺术标尺,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璀璨瑰丽的篇章。与他不同的是,在巴乌斯托夫斯基的笔下,俄罗斯大地充满了生命的温情和意气风发、昂扬前进的精神,给人以纯美的艺术观感。他们都表现出了对俄罗斯丰厚大地的那种炽烈、恒久的爱,而这种爱正是贯穿他们的艺术作品的主线。巴乌斯托夫斯基晚年在其主要著作《一些片段的思考》里这样说道:

  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当你眼前出现一条乡间小路或者一座山坡上的小村庄时,你突然想起来:似乎很久很久以前,甚至在梦中早已见到过,并且早已全身心地爱上了她

  这段话说得真好,从这个角度去认识巴乌斯托夫斯基创作的那些林林总总的文学作品,会发现其核心主题就是对俄罗斯大地的爱。

  阅读巴乌斯托夫斯基的《生活的故事》是在一个清冷的夜晚。这是一部以作家生活为主线的叙事散文,也有他描写的同时代作家肖像的篇幅——巴乌斯托夫斯基往往简单几笔就勾勒出具有地域色彩的风景,对表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起到了有力的衬托作用。另外,他的人物对话艺术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但能揭示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而且还能塑造出非常饱满的人物性格,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节省了大量的叙述性文字,形神俱佳地把俄罗斯波澜不惊的平淡生活描写得如此高贵优雅和纯净,营造出一个和谐美妙、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令人赞叹不已!


  诗人普希金对俄罗斯秋天那“忧郁的季节”、“临别时的美丽”有着独到的艺术感受,曾经让巴乌斯托夫斯基为之感叹。“严寒给枯萎的田野上一层银霜”,这美得让人的心灵颤抖的诗句,点燃了他对俄罗斯土地上秋天美丽的深刻理解和诗意的表现艺术热情,在《一篮枞果》里,巴乌斯托夫斯基开首这样写道:

  作曲家爱德华·葛利格正在卑根近郊的森林里过秋天。整个森林,使人心悦神怡,蘑菇发出清香,树叶悉索低语,临海一面陡坡上的树林,更是令人陶醉。在那里,你可以听到海浪激岸的声音。在那里,你可以看到树苔在湿润的空气中怎样滋长着,它们像斑白的胡须一样从树枝上垂拂到地下。在这些山林中,有一种快乐的回音,像学舌鸟那样顽皮,它静静地等待着,一有声音,就把它抓住,然后,又把它投出去,像一个球一样的从一个悬崖蹦到另一个悬崖。

  这段对秋天田野充满动感的描写,使这些景物显露出了无限的生机,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的情感,有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和普希金笔下的秋天的景象相比较,显然具有了依依的温情,而这种温情就是巴乌斯托夫斯基的散文不断回荡的情感要素,也是感染了千百万读者的奥秘之所在。

  巴乌斯托夫斯基很注意向文学前辈学习。俄罗斯抒情诗人和优秀散文作家蒲宁教会了他善于在生活里寻找诗意,并把这种生活里的诗意完美表现出来。我曾经读过蒲宁的短篇小说《安东诺夫卡的苹果》。俄罗斯秋天的原野那忧郁、感伤的美,那让人揪心的凄婉迷茫的诗意,让人的心灵久久震颤——巴乌斯托夫斯基在自己的作品里传承了蒲宁的风格,并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

在我有限的俄罗斯文学、艺术作品的阅读范围里,总觉得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散文,大都流露出太多的忧郁和沉重。这或许和俄罗斯一年到头那漫长的冬季有着某种联系,作家和艺术家不由自主地把那铅色低垂、湿漉漉的乌云带进了自己的作品,笼罩和弥漫着无法克制的忧伤和凄迷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只能在澄明、美丽、透亮的秋天排解,所以,他们描绘的俄罗斯秋天绝美而动人。

  巴乌斯托夫斯基在《为了故土的美丽》里说过:“俄罗斯文学、音乐、绘画,整个我们伟大的文化,乃至整个历史——所有这一切都与俄罗斯土地的美丽紧紧相连。”这话不错,应该再补充一句——而俄罗斯土地全部的美丽大多绽放于秋季,就更符合实际了。因此,他选定俄罗斯中部作为自己的“生活基地”。还是在《一些片段的思考》里,他剖析自己当时的创作心态:“当我来到俄罗斯中部时,就发生了这种情形。这块土地一下子就俘虏了我的心,使我对她产生了永生不易的恋情。我对她的感触使我想起了古老的故乡,而且让我真正感觉到自己每一根血管里流淌着的俄罗斯人的热血。”因此,巴乌斯托夫斯基感到那里的树林、阴暗的天空,村庄里升起的一缕缕炊烟,草原上那一阵阵湿润的微风,这一切都和他自己的生命紧紧地连在一起了。正是由于巴乌斯托夫斯基有了固定的“生活基地”,十分熟悉这块土地的历史、现状,山何时蓝、水何时绿,他才创作出了诗意盎然、文字优美的大量的小说和散文,从而跻身于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行列之中。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12.21

丝路


高端平台

丝路新散文,打造高端平台。提倡有格局有高度、哲理与诗意相结合的文体。丝路新散文,欢迎一切有格调、有情怀、有温度的文字。优秀稿件将在《丝路新散文》杂志刊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