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烛颂"征文】郜小虹|秋天,遂想起(26)

 新锐散文 2020-08-08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首届“红烛颂"散文征文26号作品

 

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教育文学繁荣发展,《教师报》与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举办“红烛颂"散文征文活动。

征文启事

【有奖征文】关于举办首届“红烛颂"散文征文活动的通知

秋天,遂想起

夜里淅淅落落下了一阵雨,清晨出得门去,一股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不禁打了个寒噤。院子里,前些日子还长得蓬蓬勃勃的蜀葵,不知道何时已萎黄凋零,许是夜里风大,有几棵枝杆折断了,垂头丧气颓废在花池里。槐树下落了很多叶子,黄黄绿绿一地,斑斑驳驳濡湿在泥水里。果然,一层秋雨一层凉了!心里这么念叨着,脑海里同步就闪显出他的模样来。

他是我高中的语文老师,叫郑永乐,我们习惯叫他小郑。这个称呼是有来历的:教我们的时候,他刚刚大学毕业,于我们长不了几岁。最要紧的是,他个子很矮,大概只有一米六的样子,而且身材瘦小,常常喜欢着一条淡蓝色牛仔裤,一件月白色休闲夹克衫。乍一看,显然就是初中高年级的小男生嘛!自此,同学们不约而同私下里就都称他“小郑”了。他皮肤特别苍白,巴掌脸上一双眼晴显得尤其大!也正是这双眼睛,能够将他和我们区分开来。在一群热情热血但明显任性偏执又自以为是的倔强中,这双充满着自信坚定又成熟深邃的眼睛彰显着他的与众不同——他是我们的老师!

其实高一刚开始的时候,他并不教我们。我当时所在的学校,是县城的一所完中,有初中部。据说小郑初到学校报到时,原本满心期待的学校领导看到眼前这个袖珍型的新老师,着实失望了好一阵子!尽管他毕业于名牌师范大学,但是由于担心他的外形镇不住那些比他高出一两头的高中学生,所以开学就安排他带初一。而当时带我们语文的,是一个中年女老师。这个老师姓什么,早就不记得了,只记得她脸上永远都是一副水波不兴的表情。上课也永远是一个模式:读课文——划层次——找句子——总结主题或技法。最忍受不了的是她讲课的声音,一成不变平缓的低八度,听不了几分钟就恹恹欲睡。一段时间,尤其让我愤怒失望的是,我的作文她居然每次都只打个阅号!唯一一次的批语到今天我仍记忆犹新:字是一个人的门面,正如你的脸。你连脸都收拾不干净漂亮,怎么指望别人去了解你的思想呢?先把字写好!彼时,我的字的确很令人汗颜!这也一直是我的软肋。可是,要知道,从小学到初中,我的语文成绩却一直是独占鳌头的,尤其是作文,每篇必是被老师当作优秀范文全班传阅的!我自信在高中,自己依然可以凭借这一点博得语文老师的青睐。所以,每次作文课,我都极其用心的构思谋篇布局,却不曾料到,因为不漂亮的书写,老师竟连我的文章都无心一读!也谈不上注意到我这个热爱语文学习的学生了!极度的失望中,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锐减,班里的大部分同学,都开始在语文课上睡觉、做其他作业,互相传纸条……那个学期结束的时候,我们班期末考试语文成绩自然一塌糊涂。而小郑带的初一班,却在那个学期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出尽了风头!

新学期开学的时候,就听说我们换了语文老师,但没料到是小郑。第一节课,小郑迈着急促的大步跨进了教室。牛仔裤,米黄色短袖T恤,干净利落的样子。“同学们,这学期我带你们语文课。现在开始上课!”简单的开场白,平静的声调里是十足的底气。第一天上课的内容已经模糊了,但他那双深邃的,极有洞察力的眼睛和深沉的,富有磁性的声音却深深印在了我的记忆里。

小郑是个极有情趣的文艺青年。因为他住在班主任隔壁的宿舍里,平日里不上课的时候,我们去找班主任,总会听到他房间里传出好听的吉它声,偶尔还伴着他优美嘹亮的歌声。他的书多极了!平日里我们早读的时候,他也总是捧着一本书,在教室的走道里边监督我们,边自己阅读,时不时就见他微合书本,陷入了沉思。有时顺手拿起谁的笔,在书页上疾写几行。上语文课的时候,他很少打开课本,简洁几句引课之后,便进入正题。课题是照例要写板书的,他个子矮,所以写板书的时候,就常常踮了脚尖,尽量把字儿写在黑板高处,以便后面的同学都能看得见。他的字是极漂亮的,笔画舒展而大气,很有力道,形体也流畅而美观。讲课的时候,他总是习惯用拇指和食指捏着写剩下的半截粉笔,走到我们中间,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有时正讲得尽兴,忽然抛个问题给我们,继而就用他那富有洞察力的眼睛在全班逡巡着,探询的眼神总会在他特别欣赏的某个学生面前稍做停留。等大家发言的时候,他听得极认真,从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回答。偶尔似乎我们的回答触动了他的某些想法,他侧耳凝神,半眯着眼,陷入短暂的思考。很快,就针对刚才的话题又提出了新问题,往往这时,教室里就渐渐热闹起来了,有时候竟象是在开辩论会。而他,总是微笑着听大家的辩论,不时巧妙的穿针引线,让这场精彩的辩论始终围绕主题。

或许是课堂上的出色表现,让他很快便注意到了我。每次有难解的问题,同学们都长时间的犹豫没人站起来回答时,他总是将目光看向我,鼓励道“你来试试!”第一次作文课上,我努力让自己的字儿写得不那么难看,忐忑又充满期待的将作文本交了上去。等到第二周的作文课上,我的那篇作文被小郑老师当作成功范文又是朗读又是组织同学们赏评。等到作文本发到我手中的时候,我小心翼翼打开来,看到鲜红的、几乎满满一页的评语!老师盛赞了我的作文!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自是美美的陶醉其中!从此,重燃了学语文写作文的热情!今天,我自己也做了语文老师,并热烈的迷恋在文字里穿行,都是因了他的鼓励和影响!

记忆最深刻的是他讲授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他用那沉深的,磁性的声音在朗读,我听得入了神,恍惚间自己就坐在小院里,抬头看青绿青绿的高远的天,一群响着鸽哨的驯鸽飞过头顶的天空了。那时候,我家的院子里恰好有一棵大槐树,而我也总是喜欢在午后的槐树下,看那点点日光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看清晨母亲在树影下扫过之后灰土上留下的隐隐约约的条痕。心底里无端的,油然而生一种落寞的情怀。“唉,天可真凉了——”“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啦!”小郑老师继续抑扬顿挫的朗读,而我眼前,不觉又是另一番场景……整堂课,他用饱满的热情为我们介绍郁达夫的苦闷,沉沦和深沉的爱国情感,用深情的语调,丰富的语言和神态把我们带入北国的秋天。

一直到今天,每每在某个早晨走在上班的路上,看变黄的树叶子悠悠地飘落,感受瑟瑟的风吹过的寒凉,听息里索落的雨声时大时小,都会想起《故都的秋》,想起小郑来!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郜小虹,宁夏平罗第四中学语文教师。热爱生活,喜欢旅游、读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