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柏峰专栏|春天的收获

 新锐散文 2020-08-08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柏峰专栏

   柏峰散文的语言精粹而富有艺术表现力,思想深刻,意境优美。

作者简介

柏 峰

 柏峰,陕西蒲城人。著有多种文学理论专著、散文集。曾获全国及省级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春天的收获



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过了惊蛰以后,田野里和河堤上遥遥地绿色一片,雪白和绛红色的花,也一树一树绽开了美丽的笑容,就连窗前的兰花也吐出了幽香的花蕊……

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里,突然起了心意:现在,可以把这两三年里所写的并且发表出来的散文,收纳整理出来,稍作修整,集成一编——或者是冥冥里注定的吧,这些文字竟然和以前我编成的文字一样,有着大致的相对集中的主题,从中能够看出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我所思考的问题和有着极大兴趣的写作题材——人的认识,在我看来,有着极其明确的“集成意识”现象,也就是说,在某个阶段,思想大致围绕着一个轴心在运转,虽然表面看上去也许呈现出“分枝散叶”的情况,但是,这个轴心,换句话说,就是这个“问题意识”始终在起着根本的制约作用,犹如山谷里边的溪流,总会汇集到一起而形成的浩荡的江河一样,我的这些“分枝散叶”的文字,归拢收拾,恰好符合了以上的说法。

归拢收拾倒是比较容易,而令人十分费心思的是给这些“分枝散叶”一般的文字,找一个能够“摄魂”的“总题目”——为此,让人几经踌躇,才算确定了“远山与近土”这“总题目”。至于这“总题目”能不能起到对这些“分枝散叶”般的文字的“摄魂”作用,把只有等待以后的“阅读实践”了。这部散文集大致就是这个编排思路吧,不过,若是如同写小说似的,用了全部的笔墨来描写一个历史生活过程或者刻画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这或者是散文写作的一个新的笔法,而一般的散文总是这样的,总是收拾归拢这些“分枝散叶”,通过这些篇幅不同的生活和思想画卷,来完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呈现”物——“集”的原初的意义——这几乎是人们对散文作品成书后的习惯认识。要说的是,不能小觑了这些不同篇幅的生活和思想画卷,对作者而言,没有很高的精神升华以及对文字格外讲求的艺术品格,是绝然写不出优秀的散文作品的,而这些优秀的散文作品,其思想深度与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自然不在任何艺术形式之下——古典文学史上流传下来的散文名篇就可以印证我的话并非虚妄。

散文,当然还是要讲究语言文字的,优美而富有内在艺术张力的文字,这是写作散文的首要因素。在过去的年间,对于诗词的写作,古人提出了“炼字”的文字要求,其实,就散文而言,同样要讲究“炼字”。有时候,用好了一个“字”,整个文章就灵动起来,就升腾起来。读王勃的《滕王阁序》,里边有这样两句话:“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觉得文字特别美,这显示了王勃的散文的“炼字”之功力,如此的散文语言臻于艺术的上乘境界了——韩愈呢,却不追求这样的散文语言的艺术表达,他善于把文字组成横绝半天的句子,造成强烈的逼人之“势”,如同突兀的山峰排列而来,激烈磅礴,具有千钧之力。人们很是称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说是山水散文的代表之作,确实如此,其语言文字出神入化,然而,他的散文却缺少韩愈的艺术震撼力。

有论者提出,说是散文不在于文字的优美与长短,而在于有没有“气魄”。这话说对了。散文的“气魄”也就是散文的思想境界,没有高远的思想境界,很难写出有“气魄”的散文作品。而思想境界的提升,不是一日之功,而是凭借长期的读书和不懈的精神追求才会达到思想境界的一定层次,有了比较高远的思想境界,散文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和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这或许就是散文的“气魄”的实质。说到底,散文还是要有思想的力量。缺少思想力量的散文,犹如虽然五彩缤纷却毫无树木自然的芳香。

晚年的八大山人,寥寥几笔勾勒,笔下的“物”就“活”了,无论是花草也好,还是虫鸟也好,并无冗繁之线条,却莫不活灵活现,神情毕肖,透出一股傲然天地之气——而这寥寥几笔所内涵的思想沉重到精神所能抵抗的极限。往往是这样,深刻的思想常常使用简单的文字来表现,而简单的文字是深刻思想最为合适的语言载体。

归拢收拾妥帖我的散文集,竟然发现,其中有不少的篇章已经脱离了“散文”的辖区,逃逸到了“论说”的疆域,然而,确实还是属于散文,那就姑且如此罢。对于散文文体“奥秘”的探索,也是我一直努力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有了新的想法,再来一次关于散文探索“分枝散叶”的“归拢收拾”好了——于是,翻检过去关于散文研究的篇章,分为当代散文论、古典散文论和外国散文论三个部分,分别集辑。原先发表在报刊上的文字,那时候,还没有电子版出现,好在现在有“中国知网”这个学术资源库,查询出来并下载,很是方便。由此而想,在不远的将来,“智能+”成为日常生活的现实,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更加丰富多彩,人们就会普遍受惠先进科技带来的极大便利。

说到散文,这是非常非常古老的文体,也是我国古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文体以及外国文学的主要文体。在我国的古典文学的发展源流史上,散文的出现与诗歌一样,非常遥远,几乎可以远溯到新石器时期的龙山文化阶段,据考古证明,在龙山文化的陶寺遗址发现了带有文字的瓷片——这是非常了不起发现,至少可以证明,公元前2000多年的时候,我国就出现了“文学”,也许这“文学”只是属于纪实性的文字记载,但是,毕竟产生了“文学”。而散文是“文学”的最为古老的文体(因为,诗歌的出现,基本的特征是音韵学的成熟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散文确实是一切文明的文字载体——研究散文,也就是研究古代与现代文明——虽然,我的散文研究目前还尚未达到这个高度,还只是处于已经成熟了的散文这种文体的研究,然而,将来是要逼近这个研究高度。

外国散文的概念和我国散文的概念不同,除过韵文与戏剧文学之外,在他们看来,都可以纳入到散文这个文体里去。不过,在我的视野里,小说与散文还是有质的区别,因此,在讨论的范围里不涉及小说,但是包含能体现其思想与理念的作品,仍然属于散文。

对于散文的理解,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通过语言来表现思想,也就是说,语言遮挡不住思想的光芒。散文的深度与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达到思想的高度,当然,并不是不讲求语言的艺术,两者兼美更好。

确实,关于散文研究的现状,还很少出现“突破”性的进展,还处于缺少科学而富于诗意的理性研究成果出现,也缺少从古典散文到当代散文以及外国散文的贯穿性研究——我试图在这个贯穿性研究上做一点工作,虽然这个工作也不是令人十分满意的,但是,毕竟有了这样的企图和努力。

庄子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这是说,太阳和月亮都升起来了,而微小的光亮还在亮着——这点微小的摇曳的“光亮”,毕竟渗透着自己的心血。2019年的春天,在绿意遍天涯的美好季节,我终于归拢收拾了关于散文的两部书稿。过了谷雨,初夏的景物更会使人眼前一新……


丝路


高端平台

丝路新散文,打造高端平台。提倡有格局有高度、哲理与诗意相结合的文体。丝路新散文,欢迎一切有格调、有情怀、有温度的文字。优秀稿件将在《丝路新散文》杂志刊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